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96章 血战马家军③
    此时陈昌浩也知大势已去,急电中央请求增援。

    毛主席得知西路军的惨况后心急如焚,西路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共产党还要依靠着他们打天下呢!

    毛主席急忙致电正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要他出面请求蒋介石下令让马步芳停止进攻西路军。

    同时电令前方的彭德怀、刘伯承等将领,命立即抽调红军部队组成援西军,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克日西渡黄河以解西路军之危。

    可是,蒋介石想消灭红军还来不及,怎么会让自己的部下停手呢?马步芳更是纯粹的地方军阀,他不管是什么军,侵入他的地盘就是不行。

    而援西军虽于2月27日组成,可渡河、造船、长途行军都需要时间,起码要1个月才能与西路军会合,无论如何来不及了。

    西路军在倪家营子日夜血战,牺牲消耗巨大,援军又久盼不至,再也坚持不住了。

    3月5日,西路军乘夜向祁连山突围。马步芳则严令马家军,务必将红军赶尽杀绝!

    3月8日,西路军进至了临泽以南的三条流沟地区,马家军尾随而至,残酷的战斗又展开了。

    红军被马家军分隔包围在三条低洼的古流水沟里,以大刀、木棍顽强拼杀,每天都要承受马家军的数次猛攻。

    马家军发现红30军人最多,也最能打,就重点向他们进攻。

    30军将士与马家军苦苦缠斗,无数在雪山草地中都没有倒下去的战士,在这里倒下了。

    30军政委李先念亲自上阵指挥,而最英勇的88师师长熊厚发则在混战中被打断了左臂。

    三条流沟里的血战一直持续到了3月11日夜里,西路军总部集合各部人马互相接援,杀出重围向祁连山口的梨园口退去。

    雄伟的祁连山横穿河西走廊,而梨园口则是进入山谷的一个关口。

    徐向前命红9军政委陈海松带9军余部1000余人把守关口,掩护西路军总部及伤员向山中转移。

    马家军很快围攻上来,陈海松带领9军将士冲出阵前,挥舞大刀奋勇御敌。

    马家军人多势众,骑兵部队往来奔袭,轮番进攻。红军战士筋疲力尽,仍苦战不退,最后全部牺牲。

    陈海松,这位被朱德称为“极有前途和希望”的红军将领也战死沙场,年仅29岁。

    9军全部伤亡后,30军又冲上来堵住敌军。为了掩护总部和伤员转移,30军将士同样血溅沙场,以无畏的奋勇精神殊死战斗,在打光了全军的2个主力团后,终于击退了马家军。

    西路军全军陆续汇合到了祁连山中的康龙寺地区,而妇女独立团则在转移路上被马家军截断,全部覆灭。

    3月12日夜,陈昌浩、徐向前再次向中央告急。中央回电要西路军化整为零,轻装突围。

    关于红军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历来争议不断,极为复杂,可以写成大部头专著。

    从战术上说,红军主要是步兵,劳师远征,缺粮少弹,火力薄弱,没有后援,这是极为不利的军事因素。

    而盘踞青海、甘肃地区的军阀马步芳、马步青则是坐地户,手下有十多万正规军和民团,武器装备及弹药充足,又熟悉地形,掌握地方钱粮资源,与红军相比占有很大优势。

    特别一提的是,马家军有非常强悍的组织力,素以骑兵厉害而著称,作战风格野蛮残忍,在对外征伐时极为骁勇。

    如此一来,红军以弱势步兵对抗强大骑兵,在火力上又居于劣势,战斗中的悲壮惨烈就可想而知了。

    下面通过两场著名战斗来进一步了解一下步兵血战骑兵的艰难和无奈。

    1936年11月中旬,西路军所辖红9军占领河西走廊要冲古浪城。马家军很快纠集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共1万余人围攻上来,同红9军6000余人展开激战。

    狡猾的马家军先用炮火向红军阵地猛轰,又以骑兵横冲穿插,将红军几个师分隔开来。

    尔后重点围攻在城外野战的红军,以骑兵四面包围挥刀砍杀,但见血流盈野,悲愤山河。

    城外的红军大部损失后,马家军又以主力猛攻古浪城,以炮火轰开城墙一角,大群骑兵鱼贯而入。

    红军战士只能挥舞打光了子弹的步枪和大刀、木棍同敌人骑兵战斗,城内的大街小巷都成为了血肉横飞的战场。

    对于当年的惨烈,一位幸存的老红军晚年回忆说:

    “敌人骑兵挥舞着马刀,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我们一些机关人员猝不及防,惨死在敌人的马刀之下。尤其是供给部和卫生队的一些女同志,因为她们手无寸铁,被凶狠残暴的敌人堵在屋子里,统统用马刀砍死,血浆流得满地都是,那血腥的场景真是惨不忍睹!”

    古浪之战打到最后,红9军损失近半,不得不撤出城外转移。

    战斗中军长孙玉清负伤,军参谋长陈伯军、红25师师长王海清、红27师政委李德明和继任政委易汉文、骑兵团长黄高宏等壮烈牺牲,全军元气大伤,此后一直没有缓过劲来。

    1937年1月底,受到极大削弱的西路军1.3万余人进至倪家营子集结。该地是一个由几十处高低不等的土围子组成的聚居区,老百姓早已逃走,周围都是空旷荒凉的原野,天寒地冻。

    马家军闻讯后很快调集了5个骑兵旅、3个步兵旅、1个手枪团、1个宪兵团几十个民团,共计6万余人,疯狂地冲杀上来。

    马家军先是用炮火向土围子轰击,尔后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步骑兵从四面八方呐喊着发起冲锋。

    红军的弹药极度缺乏,打光了子弹和手榴弹后,就用大刀、步枪和木棍同敌人殊死拼杀。

    曾任西路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在晚年回忆了血战倪家营子的悲壮一幕:

    “因为子弹缺乏,步机枪几乎失去作用……战士们的步枪都架在一边,手里握着大刀、长矛、木棍,单等敌人上来,进行拼杀……屯自为战,人自为战,举刃向敌……血肉就是屏障,前面的同志倒下去,后面的同志堵上来。轻伤员不下火线,重伤员倒在地上,仍紧握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斯文壮烈,读来如历历在目!

    倪家营子之战进行得极为艰苦,红军都是步兵,火力几乎失去作用,只能同敌人的步骑兵反复肉搏。特别是马家军骑兵极为凶悍,人手一枪一刀,打光携带的几十颗子弹后就用马刀四处砍杀。

    红军即使将敌人击毙,也只能缴到空枪而无弹药,不得不继续同敌人肉搏。

    马家军兵力占优,粮弹充足,轮换部队作战,源源不断上来攻击。

    红军则弹尽粮绝,牺牲和负伤人员越来越多,实力不断削弱,陷于异常艰难凶险的境地。

    激战20余天后,西路军虽然毙伤敌人近万,但自己也损失5000余人。再是冻饿交加,无力再守下去,不得不撤出倪家营子向威狄堡地区突围。

    由于种种复杂因素,西路军已无转机,此后继续削弱下去,直至悲壮失利。

    惨遭马家军骑兵残杀,这是每一名西路军幸存官兵终身难忘的一口怨气。

    当然,复仇一日终有期。12年后,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经过咸阳、兰州数场血战,彻底击败马家军骑兵,痛歼顽敌,告慰了无数西路军将士的不散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