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844章 话中有话
    封天宇与胡杏儿在肖公馆的屋脊上巧遇。

    他们都是想利用夜色来了解肖公馆,进而了解肖思汉。

    胡杏儿向封天宇介绍了她今天了解到的有关肖公馆的内部情况。她告诉封天宇,她和韩青云下榻在肖思汉的客房内。她和袁尚住一间,韩青云和燕子住一间。

    封天宇向杏儿讲到表姐林欣儿给他交代任务时,强调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耽误了东进抗日的大事,后果自负。

    封天宇说,自从接受任务后,他自觉两眼一抹黑。就是现在,也仅是从大牛那里听到的有关景斋希的一些信息。

    而对于肖思汉,几乎是一张白纸,目前人们对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推测的阶段。

    胡杏儿也说:“是啊,表哥,据韩香云大姐介绍,组织上一直派有人盯着这个肖思汉。但肖思汉行动缜密,狡猾得像狐狸一样,很难摸到他的行踪。但在淦城及周边城镇却屡屡发生抢劫杀人的恶性事件,据说都是肖思汉团伙所为。”

    封天宇说:“既是这样,应该尽早与淦城的地下党取得联系。不知道具体的联系方法是什么?”

    胡杏儿说:“表哥,韩大姐说了,联系的事由我们负责。所以我们一到淦城就发出了信号,估计明天地下党的同志便会有反应。”

    封天宇说:“那太好了!我很想见见他们。”

    胡杏儿说:“那是自然。你是这次行动的指挥员,当然要见他们了。你放心,到时我会安排的。不过,除了除掉肖思汉团伙这件事之外,还有一件事。”

    封天宇问:“杏儿,还有什么事?快说说。”

    “经过与国民党谈判,有一支约五十人的游击队会从妙音山向湖南平江集结,经过的路线包括淦城。组织上担心,别的地方尚可,惟独这个淦城,很有可能会遭到黑恶势力的拦截。”胡杏儿说。

    “我晓得了,就是保证他们安全通过淦城。这没问题!”封天宇说。

    停了一会儿,封天宇突然问道:“杏妹,可否知道肖思汉住的房间?”

    胡杏儿答:“表哥,不曾知道。但我一定会弄清楚的。”

    “算了,你的身份不允许你去弄清楚,还是我来吧!”封天宇说,“我估计,这个肖思汉绝不仅仅只一处藏身的地方。狡兔三窟么!何况他是一只老狐狸,一只成精的老狐狸。”

    他们商定,封天宇在暗地里查,胡杏儿在明儿里查,必要时用“地心传话”方式进行联络。

    分手后,他们各自回到下榻的地方。

    睡在客栈的床上,封天宇还在回味与表妹杏儿的亲密接触,似乎杏儿的灼人的体温还在一波一波向他的身体里袭来。

    与女孩子的亲密接触,在封天宇来说,尚是头一回,他觉得新鲜无比、曼妙无比。他就带着甜蜜的回味进入了梦乡!

    淦城,这个赣西的边陲小镇,封天宇还是第一次光临。

    第二天,他很早就起来了。小客栈里只供住宿,不管膳食。封天宇只得走出小客栈,漫无目的地向前走去。

    虽是漫无目的,然封天宇的两只眼晴却没闲着,他在捕捉沿途的一切信息:风土人情,生活原色!还有……

    现时的淦城,因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共的和谈,虽然这些目前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关系不大,但由于共产党的广泛宣传和国民党停止对共产党红军的围剿,他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

    由于思想的转变,政治空气也明显转变了。

    首先是街上的标语,己经由国共两党的敌对态度,转变为联合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来了。

    因此上,大街上随处可看见这样的标语。

    其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联合起来,一致抗日!”“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等标语非常抢眼。

    其次是人们的言论。大家谈的或者说是关心的多是国共和谈的事:红军游击队下山了。国民党正规军都撤离了,据说都开去了抗日前线。红军要改编成国民革命军,也要开赴抗日的前线了。

    最后是白色恐怖明显消失了。国民党的正规军撤走后,城里只有保安团和警察。以前满大街搜捕共产党和红军,现在也看不到了。

    封天宇看到这些,满心欢喜。

    当然,他关心的不仅仅是这些。他关心的是有没有与自己的任务有关联的事!为了及早地完成任务,他把这种欢喜的心情隐退,他着意观察那些与现实生活不协调的迹像一一有没有黑恶势力的活动!

    在一个面摊上,他选了个位子坐了下来。

    老板认真地问他:“小哥,想吃什么样的面?”

    封天宇本想问他都有些什么面?话到嘴边却说出了两个字:“随便!”

    结果,老板给他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细挂面,上面缀了一层碧绿的葱花。

    封天宇看了满心欢喜。他用筷子搅了搅,细面里卧着两个鸡蛋。“嘬嘬,简直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封天宇在心里想。

    老板看到封天宇喜欢,便慈祥地说:“吃吧,一看就知道你是初次来到淦城。”

    “您怎么知道?”封天宇挑起一筷子面条要往嘴里送。边送边问道。

    “我的鸡蛋挂面大家都喜欢吃,己经不希罕了。他们要来吃面,都是平常的表情,不似你这般惊喜!”老板解释道。

    “是吗?……”封天宇将面送进口里,美美地吸了口气,说,“老伯,还真是!”

    封天宇食欲大开。他“呼噜呼噜”吃着,如风卷残云,一下子,碗底就朝天了。

    “小哥,要不要再来一碗?”老板也高兴地说。

    “不啦!吃饱啦!”封天宇摆摆手说,“老伯,你做的面条不仅味道好,份量也足。哎,多少钱?”

    “五毛。”老板说。

    “哦,价钱也公道。”封天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一元面值的纸币,说,“老伯,不用找。”

    “小哥,使不得,使不得。买卖要公平,是多少就是多少!喏,这是找给你的。”老板边说边麻利地抽出一张五毛的小票递给封天宇。

    封天宇想拒绝,但看老板一脸的认真,就接过毛票,说了声:“明儿个我还来。”

    封天宇刚离开小面摊,就听老板在高声说:“不是国共己经和谈了么,还要收剿共费?”

    封天宇闻声回头望去,就见面摊老板站在摊前跟对面的三人说话,一副很激愤的样子。

    “老关头,你听着!以前那叫剿共费,现在叫社会治安费。你想拒交,就请去治安处,那里有老虎凳、辣椒水等着你!”三人中一戴黑礼帽的叫道。

    叫老关头的老板顿时蔫了。他哆哆嗦嗦地从口袋掏出一卷毛票,一张一张数给黑礼帽。

    三人收了钱,扬长而去,到了下一家,照样响起一阵争辩声。

    封天宇急忙回到面摊,向关老板问道:“老伯,他们是什么人呐?收的是什么钱?”

    关老板见是刚才吃面的小哥,就小声地告诉他:“小哥,他们是治安处的,以前叫铲共团,只是名字换了而己!他们收的还是剿共费。”

    过后又叹道:“本以为国共合作了,不打仗了,这个费那个费就不用交了。谁知换汤不换药,老样子了。”

    “老伯,这个治安处是归县政府管,还是归警察署管?”封天宇又问。

    “什么县政府?什么警察署?都不是!它是铲共团,团长就是肖思中。”关老板说。

    “肖思中?他与肖思汉什么关系?”封天宇问。

    “肖思汉是他哥,亲哥!”关老板冷冷地说。

    封天宇听到关老板话中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