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858章 八路军第115师
    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陕南红军第74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

    第115师辖第343、第344旅和独立团、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55万人。

    第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

    下辖第685团、第686团。第685团(由红1军团第2师编成):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邓华;第686团(由红1军团第4师编成):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

    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

    下辖第687团、第688团。第687团(由红15军团第73师编成):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第688团(由红15军团第75师编成):团长陈锦秀,副团长田守尧。

    独立团(由红1军团第1师编成):团长杨成武。

    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名称,聂荣臻任师政委,罗荣桓任师政治部主任,肖华任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员,黄克诚任第344旅政治委员。

    第115师成立后,即奉命由陕西三原县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向晋东北抗日前线挺进。

    9月25日,在山西灵丘县平型关附近设伏,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

    尔后,第115师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林彪、罗荣桓率师部和第343旅南下正太铁路阳泉至寿阳段两侧地区作战。

    聂荣臻率师独立团、骑兵营共约2000人,留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边抗日根据地。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344旅在八路军总部的直接指挥下,转战于晋东北、正太铁路东段地区。

    1937年11月,师部率第343旅随总部移至晋南洪洞、襄垣、屯留地区,发动群众,补充兵员,增建了第343旅补充团。

    1938年2月,为保卫黄河河防及陕甘宁边区,师部率第343旅转战于晋西广大地区。

    3月2日,林彪负伤离职,由陈光代理师长。

    3月中旬,在午城、井沟地区进行了数次伏击战、予日军一定杀伤。

    9月在汾(阳)离(石)公路之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连续伏击日军,三战三捷,挫败了日军进犯黄河河防的企图。

    1938年1月,根据总部指示,第344旅归第129师指挥,继续在正太铁路东段作战,并增建了第689团。

    3月,第344旅同由第685团第2营扩编成的第115师第5支队,进至晋东南地区。随后,配合第129师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

    4月,第689团及第5支队在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挺进冀南。

    1939年1至3月初,第344旅配合第129师在冀南粉碎了日伪军3万余人的“扫荡”。

    11月,第688团奉命由冀南转赴山东,进至馆陶、冠县等地区,由第129师第386旅旅长陈赓统一指挥。

    1939年2月,第344旅特务团、独立团进入冀鲁豫边区,4月与当地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辖第1、第2、第3大队,华卓然为支队长。

    1940年2月,第344旅编入八路军第2纵队。

    1938年7月,第5支队和第129师的津浦支队奉命由冀南转赴冀鲁边地区,开展抗日斗争。

    9月下旬,肖华奉命率第343旅部一部由山西到达山东省乐陵,成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肖华任书记,并将当地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5、第6支队和津浦支队。

    到1939年上半年,冀鲁边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大到2万余人,开辟了津南、鲁北15个县的地区,创建了冀鲁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第343旅第685团奉命由晋西南出发,12月进入山东微山湖以西的地区。

    次年1月,第685团与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辖第1、第2、第3、第4、第7大队。

    2月,沛县一部伪军投诚抗日,编为独立大队。至4月,部队发展到8000余人,创建了以丰县、沛县为中心的湖西根据地。

    5月,支队率主力进入肖县、睢宁、灵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留第4大队坚持湖西斗争。7月,支队将所属部队整编为第1、第4、第7大队。

    1938年12月,第115师第343旅补充团与晋西3个游击队合编为独立支队,坚持晋西斗争。

    代理师长陈光和师政委罗荣桓率师部和第343旅第686团由晋西向山东挺进。

    1939年3月,在山东郓城西北之樊坝,歼郓城伪保安团800余人。

    战后,师部率686团主力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会合。

    5月,粉碎了日伪军8000余人的“九路围攻”,歼日伪军1300余人。

    在此期间,留运河以西地区的第686团第3营扩编为师独立团,师直2个连扩编为游击第7支队。

    7月,师独立团和游击第7支队合编为师独立旅,杨勇任旅长兼政委。同月,津浦支队由鲁西进入鲁南的临沂、费县地区(10月编入山东纵队第2支队)。

    8月,师特务营、骑兵连和独立旅第1团一部在梁山南独山庄设伏,歼日伪军300余人。接着,又粉碎了日伪军5000余人对鲁西地区的报复性大“扫荡”。

    9、10月,师部和第686团、新扩编的特务团、随营学校分别进入鲁南边区,与山东纵队苏鲁支队(10月调归第115师建制)会合,建立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

    9月师部将苏鲁豫支队第7大队由苏北调回湖西,改为第3大队,将湖西的第4大队改为第2大队,12月将其调入鲁南。

    1940年2月14日,师部率主力一部,攻克白彦。

    3月,连续击退日伪军对白彦的3次进攻,歼敌800余人。

    随后,又粉碎了日伪军8000余人对抱犊崮山区的大“扫荡”,并讨伐了伪军刘桂棠部。

    3月和7月,师独立旅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协同冀中、冀南军区部队进行了两次讨伐国民党投降派石友三部的战役。

    3月,师独立旅同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合编,恢复第343旅番号,杨勇任旅长,肖华任政治委员。

    4月,鲁西军区成立,肖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同时,鲁西、鲁南的主力部队进行整编;组建了运河支队,黄河支队,东进支队和鲁南支队

    6月,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由湖西调往华中,黄河支队调至湖西地区坚持抗日战争。

    6月下旬,肖华调任师政治部主任。

    7月,陈士榘率师独立支队由晋西到达鲁西,参加了讨伐石友三部的战役。

    10月,陈士榘任师参谋长。

    同月,成立鲁南军区。此时,第115师已发展到7万余人。

    1940年冬,第115师根据总部指示,将所属部队整编为教导第1、第2、第3、第4、第5、第6旅共6个旅。

    彭明治、曾国华、杨勇、邓克明、梁兴初、邢仁甫分任各旅旅长;朱涤新、吴玉文(后符竹庭)、苏振华、符竹庭(后张国华)、张国华(后罗华生),周贯五分任各旅政委。

    另师还下辖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邝任农。

    1941年1月上旬至2月上旬,教导第3旅在鲁西粉碎了日伪军万余人的大“扫荡”。

    5月中旬,教导第2旅主力在鲁南军区和山东纵队第1旅各一部的配合下,对进犯的国民党顽固军王洪九部进行了反击。

    9月下旬,教导第6旅冀鲁边区南下至清河区,在山东纵队第3旅一部的配合下,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拦阻,打通了两区的联系。

    11至12月间,第115师同山东纵队在沂蒙山区粉碎了日伪军5万余人的“铁壁合围”,歼日伪军2200余人。

    1942年,第115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敌进我进”的方针,破袭日伪军据点,制止其蚕食推进。

    8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归第115师指挥。

    山东纵队第1旅改为第115师教导第1旅。第115师教导第6旅兼冀鲁边军区,其余部队除保留主力一部外,余部均改为地方武装,归所在军分区领导。

    至1942年底,师辖5个教导旅。教导第1旅:旅长孙继先,政委王麓水;教导第2旅:旅长曾国华,政委符竹庭;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区):旅长邓克明,政委张国华;教导第5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教导第6旅(兼冀鲁边军区):旅长邢仁甫,政委王卓如,军区司令员周贯五。

    10月,湖西军区划归为冀鲁豫军区。

    1943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第115师和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为第115师代师长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军区。

    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后为唐亮)。

    第115师、原山东军区所属旅和支队的番号撤销,统一整编为13个主力团,其余充实地方部队。

    1944年1月,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成立渤海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

    山东军区部队继续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积极打击日伪军,恢复根据地。

    1944年,共恢复和开辟了7000多个村庄的地区,恢复了清河军区与冀鲁边、胶东军区的联系,沟通了滨海、胶东、鲁中、清河军区的联系。

    1944至1945年春,山东军区连续发动攻势作战。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共歼灭日伪军11万余人,迫使伪军反正1.5万余人,收复县城19座,将日伪军压缩在城镇和主要交通线上。

    1945年8月,山东军区将主力部队和基干武装编成8个师、12个警备旅和1个海军支队,向日伪军展开了大反攻,经过1个多月的战斗,歼灭日伪军6万余人,解放了除铁路沿线以外的大片国土。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罗荣桓率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师、渤海新编师、东北挺进队、警备第3旅、军区教导团及军区机关部分人员共6万余人,于10至11月,由陆路和海路分3批开赴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