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899章 刘家行
    午夜时分,大部队陆续来到。一时间,镇江码头上人喊马嘶。

    当地的老百姓说,近一个月来,不知有多少部队经镇江到淞沪前线去了。

    也是哈,淞沪会战己经打了一个多月了,中日双方都在不断地增兵。这个当口,当是最关键的时候。

    原来,统帅部给粵军下达了新的命令,命令第66军和第83军不去罗福线,而是去刘家行了。

    形势发生了变化。当时日军向吴淞口宝山一带进攻甚烈,急需增援部队支援。所以统帅部命令66军和83军即刻开赴刘家行一带占领阵地,展开对敌作战。

    部队没有停歇,立即登上京沪线去上海的火车。

    这时天下起了小雨。列车到达上海附近的南翔车站是第二天的午后,部队即在南翔下车。

    南翔离刘家行还有一百多里。军情紧急,统帅部命令粤军第66军和83军即刻出发,抢占刘家行一带阵地,迎击日军的进攻。

    叶肇和邓龙光商量,还是由教导旅打头阵,然后是66军之159师、160师继进,83军之151师、154师和156师继后。

    命令下达后,教导旅立刻像出水的蛟龙,直击刘家行阵地。

    上官若云向旅长彭林生请命,愿带一团为先锋,作全军的尖兵。

    彭林生准请,并让封天宇随行。

    彭林生原本不想上官若云以身犯险,也是他考虑到上官若云乃是余大帅的内侄。

    但又一想,上官若云本就是余大帅派来前线建功立业的,应给他充分的机会。

    而且他同时也感觉到,余大帅把自己的贴身保镖送到教导旅,不就是来保护上官若云的吗?!

    所以他答应了上官若云的请求。

    教导旅一团便是以前白云山制药厂的保卫部队,这个团是上官若云当团长。组编教导旅,他升任教导旅副旅长,但还是兼任一团团长。

    当下他便和封天宇、副团长孙继忠、团参谋长任光辉作了分工:孙继忠去一营,任光辉去二营,他和封天宇去三营;团部由政教主任带领在后面。

    部队冒雨急行军。由于夜来一直没有休息,走了一段路之后,士兵们就累得不行了。

    封天宇就跑进队伍里,抢过一挺机枪扛在肩上。营里的干部一见,也纷纷效仿。而减轻了负担的士兵,则跑过去帮助抬重武器的士兵。

    结果,行军速度不仅没慢下来,反而加快了。

    傍晚的时候,来到一个叫云仙滨的地方。上官若云拿出地图来一看,知道部队已走了五六十里,近一半的路程了。

    上官若云很欣赏封天宇如此作派。他听姑父讲过,这个封天宇说不定是共产党的人,以后接触要小心,不要被这小傢伙赤化了。

    上官若云记得,当时他听完姑父的话,就在心里笑了一下。现在想,若是封天宇真是共产党,那就太好了。共产党都是无声的表率,这样子部队才好带了。

    天上的小雨此时变成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士兵们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前走。说是走,还不如说是跑一一不,应该是连滚带跑。

    有的摔进了泥水里,弄得像个泥猴。

    这时有些军官就对上官若云说:“副旅长,我看还是歇歇吧!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

    “是啊,拖垮了,还打个鸟仗哇!”有人附和。

    封天宇就说:“我认为不能歇。不错,我们是累。但是日本鬼子比我们更累。他们漂洋过海从大老远来,应该要比我们累。”

    他继续说:“现在是拼毅力,比意志的时候,谁先到,谁就抢到了先机。谁抢到了先机,谁就可以少付出代价。”

    他这一说,主张停下来歇的人不吱声了。

    上官若云支持了封天宇。他对三营长罗来宝说:“传令下去,继续行军,不得停留!告诉我们的连排长,大家互相帮衬,互相照护,就是爬,也要爬到刘家行去!”

    封天宇在团部特务排里选了十几名身体素质好的战士,走在三营的最后。这便是收容队的样子了。

    上官若云派通信兵去催促一营、二营,命令他们也不能停留,一直往前走。

    这样又经过了一夜的行军,第二天拂晓,到达刘家行一带。

    刘家行是一个小集镇,是宝山通往上海的必经之路。攻击宝山的日军一旦得了手,就会向上海推进。所以必须在刘家行一带堵住他们。

    上官若云派人去侦察,看方圆四五十里是否有日军的影子。

    上午,侦察兵回来报告,敌人从宝山方向来,其前锋部队离此只有三四十里路了。

    上官若云心想,还是听了封天宇的话好。若是在云仙滨宿下来,那就是日本鬼子在等他们了。

    上官若云一面派通信兵去联系旅部,一面派人去联系一二营,一面发电报到军部,报告这里的情况。

    吃早饭的时候,封天宇和收容队来到。上官若云一看,果然收容了一二十人。

    上官若云对封天宇说:“日军的先头部队顶多还有两个钟头到达这里。我们的一营二营最快还要一个小时。战线这么长,三个营能顶住敌人的第一波攻击吗?”

    “后续部队还要多久才能赶到?”封天宇问。

    敌人是一个师团,几万人马,你区区一个团那是杯水车薪。

    “刚才接到叶军长电话,部队主力至少还要到下午才能到达。也就是说我们旅,要坚守到下午。”上官若云说。

    “大哥,我看我们一边作好迎战的准备,一边将这里的情况和敌情继续报告给叶军长,请他们加快行军速度。”封天宇建议。

    上官若云让团参谋长任光辉守住电台,不停地向军部呼叫。

    上午八点来钟的时候,彭林生率二团三团到了。除了一团,这两个团都在半路休息了一两个小时,所以比一团晚到四五个小时到达预定阵地。

    侦察员不断送来情报,敌人的前锋部队己抵达战线的前方,正在作进攻前的准备。

    刘家行防线宽二十来里,纵深十五六里。彭林生将部队扇形摆开,三个团,连预备队都没留下,仍觉整个防线空荡荡的。

    彭林生将旅指挥部放在离前沿十几里的地方。将炮兵营,重机枪连摆在旅部前面。

    “旅座,我们指挥部是不是离前沿远了些?这样实施指挥便有些困难。”上官若云对彭林生说。

    彭林生在心里讥笑上官若云连军事常识也不懂,他只是碍于余大帅的面子才不表露出来。但说话的语气仍然透出一种挖苦的味道。

    “上官老弟,你知道敌人重炮的射程是多远?告诉你吧,十里,十里你懂吗?”彭林生说。

    封天宇并不赞成彭林生旅长的见解。他在特训队学习的时候,蔡教官总是教导他们,作为一个指挥员,有时候迫近指挥可以更好地掌握战斗的主动权。

    他记得他的表姐林欣儿在攻打长沙的时候。甚至将指挥所推进到离前沿阵地仅三里的地方。华卓然大哥也经常近距离指挥战斗。

    上官若云听彭林生一说,不作声了。他不是真不知道重炮的射程,而是他没有参加实战的经历。这是他最忌惮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