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04章 南京外围战
    随着淞沪战场撤下来的各支国军部队陆续到达南京,以及从内地调往南京增防的国军部队,南京卫戍部队不断扩大。

    最终含第2集团军徐源泉部(下辖第41师丁治磐部,第48师徐继武部;实为两师乙种军编制)。

    第66军叶肇部(粤军),第71军王敬久部(仅第87师一个师),第72军孙元良部(仅第88师一个师),第74军俞济时部(日后威震日本的虎贲王牌军),第78军宋希濂部(仅第36师一个师),第83军邓龙光部(粤军),中央教导总队桂永清部(唯一达标的德械速成师),第103师何知重部(黔军),第112师霍守义部(黔军),宪兵部队萧山令部,陆军装甲兵团战车连(杜聿明部),共计13个师又15个建制团(教导总队11个团,宪兵部队4个团),约15万余人。

    1937年12月5日,国民政府又任命罗卓英(罗店战役英雄),刘兴为南京卫戍副司令。

    蒋曾电令李宗仁,白祟禧桂军支援南京。但被李白以桂军在淞沪会战伤亡惨重为由拒绝,实际桂军尚有二十余万大军。

    12月初开始,唐生智对南京卫戍部队不断调整,充实。已在外围阵地与复廓阵地两个层次配备了兵力,据《南京卫戍军战斗详报》记载:

    1.主阵地,板桥至淳化镇之线,以第74军之两个师(第51师,第58师冯圣法部)担任,孟塘至龙潭之一线,以第83军担任。

    2.复廓阵地,狮子山及城北一带,由第78军担任,安德门至雨花台由第72师担任,河定桥至工兵学校由第71军担任,其北经紫金山前峰至蒋正庙,由教导总队担任。

    这样的兵力配置,表明了南京卫戍部队指挥国军守土奋战,破釜沉舟的决心。

    但是台面上,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中央教导总队,第74军,第66军都是淞沪会战表现最为优异的国军部队。

    其中第36师,87师,88师,中央教导总队名为德械精锐,但都经过淞沪大血战,战前精锐损失惨重。

    补充上的都是新兵,这些新兵连基本训练都没有就上了战场;另外武器装备数量少,特别是重武器与日军差距巨大,弹药又匮乏;空军海军则基本打光。这造成了南京保卫战自始至终,国军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

    新编入的地方部队武器装备就更差,如粤军第83军,是新组建的新军;毫无对日作战经验,武器基本以汉阳造为主,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对抗。

    至于黔军第103师,第102师更别提了,连汉阳造都没有,都装备些“老爷枪”。

    但是国军官兵,战斗意志坚定;个个抱着必死决心。南京保卫战初期,他们确实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

    遗憾的是,这一切却毁于蒋介石的决策,唐生智的指挥。

    南京保卫战一开始,中日双方就打得难解难分。

    这里是汤山镇国军防御阵地。

    攻占句容的日军另一部,自6日起向汤山镇国军阵地发起攻击。国军官兵与敌整日血战,殊死拼斗。

    第二天,国军第一线阵地多处被日军优势兵力突破;国军守军被迫撤至第二线阵地,固守汤山及汤山镇。

    8日,日军主力在大炮,战车掩护下又扑向汤山第二道防线。国军第66军与刚调至汤山后方的第83军,协力阻击日军突击。

    在汤山附近一个山头上,双方经连日激战,汤山国军奉命撤退。汤山沦陷。

    汤山激战正酣时,另一支日军于12月6日上午10时绕过九华山,抵达龙潭至汤山间的孟塘,并向西直逼大胡山。

    大胡山位于国军第2军团和第66军的防地之间,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于当天决定发起反攻,电令:第2军团第41师由北,第66军第160师由南,合力向孟塘,大胡山之敌进攻。

    同时,宋希濂第36师第2补充团,配备战车防御炮,驰援麒麟门外。

    刚刚从武汉抵达尧化门不久的第41师丁治磐部,迅速由栖霞山向龙潭,拜经台,射乌山,孟塘一线推进。

    该部第246团,242团经反复冲杀,成功收复射乌山,丁家山,鸡笼山,东山头等处,毙敌甚多,但自己亦伤亡过半。

    1937年12月7日夜12时,南京卫戍军总部又发出“卫参作命第二十五号”命令:第66军以有力部队,展开于棘山至空山一线,截断孟塘附近敌之退路,增调战车队给第36师补充2团,并展开于岗山至马基山之线,向当面之敌发起反攻。

    而第41师除守备龙潭,拜经台部队外,应展开于射乌山,木山,龙山一线,向当面之敌发起进攻。

    各进攻部队,接到命令后连夜动员,自次日拂晓起,即向日军发起猛烈反攻。

    第160师第956团,于是日清晨全力进攻复兴桥日军,歼其一部,但未能攻克复兴桥。

    8时许,日军主力转向大胡山、岘山、龙山阵地,企图进攻白家场,以切断国军守军后路。

    但国军第956团官兵拼死抵抗,成功挡住了日军进攻;不过汤水仍被日军突破。后958团过来支援,阵地得于恢复。

    战至当天下午2时,防守孟塘国军全部殉国;营长刘厚牺牲。

    第2军团第41师,于8日午前6时开始攻击,与配有30余门大炮的数千日军血战。

    当天9时许,日方又增派飞机、重炮、战车发动猛烈反攻。

    双方终日肉搏,第41师则以守备龙王山的第245团由左翼出击,在东西斗山,丁家山一带与敌反复争夺。

    据国军战史记载:“......终日肉搏,旋失旋得”。

    战至下午6时,第41师各部伤亡甚众,但仍拼死坚守原阵地。

    经过一天的搏斗,损失惨重,当晚,第41师残部奉命撤往乌龙山至杨坊山一线。

    第36师补充2团,在7辆战车配合下。也于8日拂晓,向复兴桥及大、小胡山之敌发起攻击。

    战至10时许,经过数次连续冲锋,攻克马基山。

    但是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并在5辆战车配合下,发起反攻;国军2辆战车被击毁②。

    双方展开激战,补充2团团长李牧良率部奋勇拼杀,屡次突破日军包围。

    可惜终因所部基本都是新兵,又未经过正规训练,战斗力不强,伤亡近半,只得且战且退。其第2营官兵几乎全部牺牲。

    南京卫戍军总部为集中兵力,固守南京,于当晚下达命令,停止反攻。于是重整外围阵地部署,撤守孟塘、大胡山一线阵地。

    湖熟,淳化为南京东南方向的战略要地。1937年12月5日下午,日军精锐第9师团第36联队2000余人,配以火炮10余门,向淳化发起进攻。

    防御淳化的是第74军第51师王耀武部。

    是日,国军战车部队一排参加淳化保卫战,该部撞碾毙伤日军40余人,但损毁3辆。

    12月6日晨,由土桥前进日军已进至索墅镇,并派队向淳化镇扫荡,大批日机轮番轰炸。淳化正面阵地战斗更加残烈。

    据档案记载:“我军沉着应战,并派队向索墅镇反攻;缴敌旗数面,枪十余支,斩获颇多。”

    至下午,守卫湖熟镇阵地的一个连大多牺牲,仅剩20余人成功突围。

    自1937年12月7日晨,由湖熟北进的日军500余人,由咸墅,李墅攻击宋墅,下王墅,并向方山迂回。

    日军与第51师第302团激战,又以一部200余人向上庄攻击。企图由左翼进攻,迂回包抄淳化国军。

    战斗异常激烈,第51师机枪排掩体被击毁10余座,但国军官兵仍奋勇拼杀,毙敌甚多;阵地也屡失屡得。

    战斗进行至8日,双方战斗到白热化,日军先后发起十余次进攻,均被国军击退。

    此战日军伤亡五百余人,国军伤亡九百余人,另缴获战旗十余面,地图2幅。

    当天清晨,日军从湖熟方面增派2000余人,火炮10余门,向下王墅至淳化间阵地发起进攻。

    同时,敌主力由上庄抄袭破口山,企图切断国军守军退路。

    据第51师“战斗详情”记载:“战况之烈,炮火之密,前所未有。我部在硝烟弹雨中仍拼死撑持,与敌肉搏冲锋,杀声震天。”

    该师经终日战斗,损失严殆。第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被抬下火线。该团连长伤亡9人,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人。

    日军第9师团第36联队战史记载:“血战之日猛烈攻击”“部队多有伤亡,疲惫至极。”

    至1937年12月8日晚,第51师奉唐生智命令,放弃淳化向河定桥、麻田之线转移。

    在撤退中,第51师第305团在管头,上坊镇之间,与敌激战甚烈。团长张灵甫负伤,连排长以下伤亡600余名。

    第51师其他各部,在撤退中有六十多名官兵误入日军进攻部队中,遭到残杀。

    第74军第58师冯圣法部,则在牛首山、将军山与日军最精锐的第6师团第13联队冈本保之部,第45联队竹下义晴部及第114师团一部苦战。

    牛首山阵地原筑有永久国防工事,但第74军官兵刚接防时发现:由于工事管理不善,有些碉堡被土埋着,有些大门紧锁无法打开;还有些机枪掩体枪眼太大,很容易被发现。冯圣法将军见状,率部紧急修筑临时工事。

    1937年12月7日,日军在空军掩护下,向牛首山发起持续猛攻。当时的中央通讯社即时报道第58师英勇事迹:

    “我军居高临下,以手榴弹及钢炮弹阻截敌机械化部队。我某一营死守前高地,牺牲殆尽后,另一营立即挺至,继续奋战。敌机二三十架在殷巷镇与高井巷间滥事投弹,终日未息。我营长阵亡两名,伤一名,团长轻重伤各一,士兵死亡数百;同时敌亦伤亡三百余人,遗坦克车五辆。”

    8日一早,进攻牛首山日军,又以40余辆坦克为先导,向将军山附近猛扑。第58师以反坦克炮射击,毁其6辆,迫敌后退。

    但是第58师右翼阵地,遭到日军精锐重兵打击;第347团长石被天重伤,营长张介夫,姚永发先后阵亡;官兵伤亡八百余人。

    南京卫戍军总部根据第74军右翼江宁镇无法坚守态势,于8日晚命第74军由淳化-牛首山一线,收缩至河定桥-牛首山一线。

    9日凌晨,日军又向牛首山发起新一轮攻势,第58师官兵奋勇拼杀,但终因其右翼撤退过早,致牛首山阵地益显孤立。

    日军步兵第45联队竹下义晴部与第13联队冈本保之部,经过30余次反复冲杀,方将牛首山、将军山攻陷。

    日军第6师团战史中称:“12月8日夜,步兵第13联队冈本保之部与敌军得复进行了夜袭和反击,激战持续了一整夜。半夜时分,我军终于夺取了将军山,9日拂晓,第一线中队攻占了牛首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注:南京保卫战,国军并非像国内影视剧及媒体长期描述,一味坚守,而是发起多次反攻。

    注②中日坦克战至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