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11章 退入南京城②
    南京保卫战战役经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最后结果会失败?为什么日军会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南京保卫战的历史资料和战役过程介绍,回顾历史上悲壮的一幕!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淞沪会战后,日军更是直奔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而来,妄图一战定中国。

    国民政府组织重军进行南京保卫战,让日军付出了惨痛代价。南京失守后,日军为了报复,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战役开始前,国民政府、南京市政府进行了全城动员,防空御敌。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打击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占绝对优势的日本陆海军航空队,频繁轰炸了中国的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

    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更是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

    1937年8月15日,号称日本海军“虎之子”的木更津航空队从台湾基地起飞,首次空袭南京。

    从这一天起一直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空袭南京118次,投弹1357枚。

    但由于战前防空措施准备比较充分,空袭造成的损失远较其他城市为小。

    南京最早的防空准备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件。

    1934年8月,按距市中心150、200公里的要求,南京外围已设有上海、杭州、芜湖等22个防空监视哨,每哨设哨长一人,哨员4至6人。

    中央防空情报所,设址于香林寺。

    空袭警报由中央天文研究所、金陵兵工厂、首都警察厅负责,以汽笛和警钟发音为号,分预告、紧急、终了三种信号。

    预告警报用汽笛发音两次,连续敲击警钟二分钟;紧急警报汽笛发音三次,敲击警钟三分钟;终了信号则用汽笛发音一次,缓击警钟一分钟。

    至此,南京的防空监视、通信网基本建立起来。

    1934年8月2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防空处,指导南京的防空建设。防空处处长由防空学校校长、防空专家黄镇球担任。

    1934年11月13日,“首都各界防空宣传周”开始,国民党党政要人分别在广播电台、娱乐场所和大中学校作防空演讲。

    《中央日报》和《中国日报》分别增辟《防空特刊》、《防空周刊》、《防空自卫周刊》等专栏,刊载这些演讲。

    南京各军事院校的学生积极投身防空宣传。航空署每日派飞机在市区上空散发传单,9万份宣传册由防护团员逐门挨户散发。

    防空宣传周委员会还编写了《防空演习歌》、《消防常识歌》、《灯火管制歌》、《防毒歌》四首通俗易记的防空歌曲。

    如《防空演习歌》唱道:“众同胞,莫慌张,防空演习听端详;在欧美,各友邦,如吃便饭本家常。

    1935年6月6日,防空委员会在南京第一公园(今公园路一带)举办防空展览会。

    防空展览会期间,组织者举行了防空讲演竞赛会。竞赛分小学、中学、大学、军校学生四个组,全市47所学校进入决赛。

    经过激烈角逐,小学组的督粮厅小学、武定门小学、扶轮小学;中学组的钟英中学、育群中学、汇文中学;大学组的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军校学生组的兵工专门学校、陆军大学、中央军官学校分获四个组的前三名。

    每组第一名由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颁发优胜锦旗一面。

    防空电影是防空宣传一种最直观的方式,6月6日起,南京各大电影院、民众教育馆、会堂、公共体育场公开放映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防毒、防空演习影片。

    6月19日下午,防空展举行闭幕典礼及飞机表演,各机关、学校特许放假半天。

    典礼时,到会群众达20万人,“突破历次群众大会纪录”。

    飞机表演在明故宫机场举行,三架飞机分别向预置目标投掷燃烧弹、炸弹,后作特技飞行,消防队在地面配合作救火表演,历时两个星期的防展在“叹为观止”的高潮中结束。

    到抗战爆发,南京总共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防空演习。这两次防空演习大大推进了南京的防空事业建设。

    继南京外围战结束后,南京保卫战于12月7日正式打响。中日双方在南京城下进行了又一轮惊心动魄的搏弈。

    防御紫金山。

    12月9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紫金山防御战打响。11月底,南京守军教导总队奉命防守岔路口、紫金山、孝陵卫、中山门、太平门地区。

    12月9日拂晓,敌人集中兵力攻击紫金山东麓老虎洞阵地。

    教导总队第五团罗雨丰营利用构筑好的阵地,以密集火力退敌。敌空军投掷大量炸弹,炮兵不断轰击,步兵连续冲锋。

    下午,守军牺牲过半,营长罗雨丰壮烈殉国,守军不得不向紫金山第二峰后撤。

    10日至11日,敌人向紫金山第二峰、陵园新村、孝陵卫西山主阵地发起猛攻。

    敌空军也常来轰炸助战,坦克、步兵一齐出动,战场硝烟弥漫,枪炮声震撼山谷,双方伤亡都很大。

    鏖战至12日下午6时,第二峰西山阵地被敌攻占;防守陵园新村的第三团退守天堡城、明孝陵东侧高地。

    恰此时,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参谋长邱清泉擅离总队部,致使紫金山落入敌手。

    12月9日,教导总队与日军激战光华门。

    拂晓,日军进至光华门外,占领大校场及通光营房。守卫光华门的教导总队第二团第一营官兵立即紧闭城门,垒起沙袋。

    日军用野山炮将光华门打穿,泥沙外泻,有少数日军从泥沙上爬入,但很快被守军歼灭。

    10日上午,中国守军第六十六军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及九五八团增援光华门及通济门。

    他们组成敢死队。

    敢死队用绳索从城墙上吊下,用机枪和手榴弹把进入城门洞的敌人消灭。

    城外守军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和二六一旅奉命从黄昏开始进攻光华门之敌军,奋战几小时,退敌进攻。

    旅长易安华、旅参谋主任倪国鼎等30余名官兵为国捐躯。

    晚,光华门城垣守军以大量手榴弹痛击第二次入城敌人。夜,守军谢承瑞团长将开口的汽油桶从城墙上丢到城门洞口,投下火种,火烧敌人。

    11日拂晓,谢团长派一排战士,用十几挺轻机枪同时扫射,全歼隐蔽在外廓城门洞内之敌,光华门、通济门转危为安。

    12月11日,日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负责防守雨花台的是右翼阵地88师262旅和左翼阵地88师264旅。

    从12月9日到11日,雨花台阵地不断受到日军的进攻。262旅和264旅凭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

    日寇的进攻在11日达到最激烈的程度。雨花台守军的伤亡越来越大。

    262旅旅长朱赤少将和264旅旅长高致嵩少将手中再也没有一兵一卒可供投入战斗,而且他们没有任何援军。

    战斗进行到12日凌晨,伤亡惨重的守军依然牢牢控制着雨花台。日军暂停了进攻,调集重炮和飞机轰炸262旅阵地。炮声停止后,蜂拥而上的日军步兵再也没遇到抵抗。

    守军262旅全军覆没,旅长朱赤少将殉国,时年37岁。

    此时,雨花台右翼264旅的坚守更加艰难。日军在炮火的支援下已冲上阵地,与守军短兵相接。

    混战持续到下午。264旅阵地失守,旅长高致嵩少将阵亡,时年39岁。

    雨花台失守,日军取得了制高点,继续向中华门进攻。

    至12日,守军74军51师302团团长程智殉国。但中华门守军依然死战不退。

    下午5时许,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召集各军师长开会,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

    撤退令下达后,各军师长大多未回部队,只是打电话将命令下达后就各自跑掉。守军各部纷纷退向挹江门,形势大乱。

    在大多数部队溃退之时,紫金山教导总队阵地依然战斗激烈,光华门上第二团仍然在竭力反击。

    当撤退令下达到第二团时已是13日凌晨。教导总队立即奉命转移。伤病交加的谢承瑞团长就在此时牺牲在阵地上,时年33岁。

    南京就此沦陷。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