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13章 南京突围②
    大家都知道抗战中的南京保卫战,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守城的十多万国军官兵放下武器后惨遭日寇屠戮。

    却鲜有人知道,守城部队中的两支广东部队,在南京城陷落前,奋勇从正面突围,先后在仙鹤门、汤山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最终成功突出日军重围。

    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广东粤军66军、83军先后增援上海,在上海战场与日军血战3个月;上海失守后,粤军奉命退至南京郊区组织防御。

    两支粤军最先在句容触敌,经过一番激战后,退入南京城,开始城防战斗。

    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处于三面被围的危急情势,守城司令唐生智下令突围撤退。

    原本按照当时南京卫戍司令部拟订的撤退计划,是除了36师、宪兵部队及直属诸队依次渡江撤退外,其余部队向南京城外正面突围,然后向浙皖贛转移。

    只是唐生智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刻,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认真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

    大家本能地认为,城外到处是鬼子,出城岂不是自投罗网!结果是,大部分部队都不执行唐生智的出城突围命令,而是随着老百姓一齐涌向下关码头。

    依照卫戍司令部计划,粤军83军应在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后,再于13日晨突围。但是83军军长邓龙光看到大部分部队都涌向了下关,根本无法进行掩护任务。

    于是他跟66军军长叶肇商量后,决定66军和83军一起行动,从正面突围出去,免得被日军包围全歼。

    整个突围战以叶肇第66军(辖159师、160师、新157师)作为先锋,邓龙光第83军(辖154师、欠156师①)作为后卫,从太平门强行突围。

    此战,突围部队中仅将级军官就阵亡了三名,分别是第66军第159师少将代师长罗策群、第66军第160师少将参谋长司徒非、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姚中英。

    其中,罗策群师长是在突破日军战线时率先冲锋战死的,冲锋时对部下高呼:「跟我来,几大就几大,唔好做衰仔呀!」(粤语,意思是:死就死,不要丢脸!)鼓舞了广东撤退部队的士气。

    很多士兵重复他的口号,高喊着「几大就几大,唔好做衰仔呀!」冲向日军阵地。

    粤军66军、83军在军长叶肇、邓龙光的指挥下,顽强厮杀,突破日军的层层包围。

    突围过程中,两个军被打散,部队各自为战,付出重大损失后分头突围成功,成为南京保卫战中少数幸存的部队。

    第66军军长叶肇在突围混战中,与部队失散,只好与参谋长黄植南乔装成难民,一路狂奔。

    后被日军俘虏,做了挑夫。面对被俘的奇耻大辱,叶肇誓言,一定要让日寇血债血还!

    民国27年(1938年)万家岭战役,叶肇与广东老乡薛岳并肩作战,全歼日军106师团,打出了振奋人心的「万家岭大捷」!

    却说封天宇奉军长叶肇之命,前往长江边挹江门外的下关渡口去联系过渡事宜。

    他知道时间紧迫,部队还在等待他的结果决定突围事宜呢!

    所以他施展轻功,快速向挹江门外走去。

    可是到了挹江门,却发现有许多支部队正往挹江门外挤,而把守城门的三十六师却因未接到撤退命令,坚决不让那些部队过去。

    于是,挹江门前人员拥挤,一片混乱。

    当然,封天宇却轻而易举过了挹江门。

    可是当他来到长江边,却发现等待过江的人更多,乌泱泱到处都是。

    再往江中看,哪里有渡船?只有几只小火轮载着成建制的部队远去,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水天相接处。

    封天宇问了问等待渡江的人,这渡口上为什么没有人指挥呀?

    人家说:“当官的都跑光了,谁还顾得上你呀!这帮龟儿子,打仗要我们卖命,撤退却抛下我们。真是他妈妈的!”

    人们愤懑情绪达到极致。可愤懑有什么用?只能继续等待,希望能等到渡江的船只。

    封天宇看到这里,就不耽搁,即刻往回赶,去向叶肇军长报告。

    当他走到中华门时,发现日军已经突破城门,进了南京城。

    中华门是教导总队和七十一军防守的。教导总队是国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却这么快就退下阵来,可见日军的疯狂!

    日军追着国军的部队,封天宇忍无可忍,不顾生命危险,捡起一支冲锋枪就向敌人扫去。

    封天宇不知道,其实就在这支追击的日军中,就有第45联队的田中军吉。

    田中军吉自从见他的老师小野平三郎和他众多手下身首异处,就发了疯。

    田中军吉也不知道袭击他联队指挥所的就是眼前这个手持冲锋枪的中国少年军人。他发现了他,就率领手下包围过来,企图活捉这个单枪匹马与他们战斗的人。

    封天宇换了好几支冲锋枪(这些冲锋枪都是牺牲了的国军士兵留下来的),有二三十个日本兵在他的枪下丧了命。

    当他发现了日本兵的企图时,他不再恋战,把枪一扔,手持宝剑逼退敌人,自已从容撤离。

    封天宇跑回太平门,见叶军长正焦急地等着他。

    他把在一路上与江边看到的、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向叶军长报告。完毕说:

    “叶军长,长江既宽且水激,指望从那儿突围是不可能了。再说,所有的部队都四散逃命,我们掩护谁去呀?”

    叶肇听了封天宇的汇报,听了他的话后,心里更加清楚。正想派人去联系邓龙光的83军,却见邓龙光派人来与他联系了。

    听到83军正在麒麟门一带,他马上去见邓龙光。

    此时,正是万分危急,艰难抉择之时,他也想起了余汉谋叮嘱的话:两个军要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好在他的66军在退入了南京城之后,唐生智命令他们待命,等待同日寇展开巷战。

    所以他的66军虽然损失惨重,三个师依然有七八千人,而且,他的部队随时可以收拢。

    他见到邓龙光,两人一商量,决定不走挹江门渡江,而是执行最初的撤退命令,从正面突围。

    邓龙光告诉他,他现在手里只有一个师三千来人,另一个师被总司令部留下了,情况不明。

    叶肇说:“龙光,继续派人去联络。联络上后,让他们快速向我们靠拢,以免被敌人切断。”

    后来156师一直是联系不上,李江师长认为正面敌人太多,决定不随军部行动,而是向下关撤退,渡过长江去。

    只有参谋长带着一小部随军部后面突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大部队没接到突围命令,最后选择向下关撤退,只有一小部跟随该师参谋长姚中英少将从正面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