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16章 孟塘突围战
    孟塘,是南京东郊20多公里外的一个山村,因以前村里两山丘间有一口大水塘而得名。

    它位于京杭国道,江宁县汤山镇与坟头村之间。它建成于1929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孟塘一带树林繁茂的山野间还散布着许多荒坟野冢。

    据当地老年村民们回忆,这儿埋葬着成百上千在抗战初期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中,为突破侵华日军围堵而浴血冲杀,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第六十六军、八十三军将士。

    其中就有六十六军一五九师代理师长罗策群。

    这些能征善战的广东籍健儿,以年轻宝贵的生命夺取了孟塘突围之战的胜利。他们亦是南京保卫战中惟一一支幸存而保留建制的部队。

    1937年12月9日南京守城军总司令唐生智断然拒绝了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送达的敦促华军投降的“最后通牒”。

    日军下达总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全面打响。日寇以几十架飞机接连轰炸南京城内及城郭附近的军事要点,炮火弥天。

    当时,堪称国民党精锐的教导总队据守孝陵卫、紫金山一线,全副德式装备,官兵均戴钢盔的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八十八师据守城东光华门至雨花台、中华门几公里复廊阵地。

    宋希濂指挥的第三十六师则作为总预备队据守城北挹江门、狮子山一线。

    此外宪兵部队3个团也参加了保卫战。但宪兵部队因缺乏重武器,战斗力大受限制。

    打得最激烈的当是雨花台和光华门两地的战斗。守军几次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

    但因守城军及在城外围作战的部队大多数是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他们连月累日征战,得不到休整和补给,战斗力受到影响。

    其中第八十三军军长邓龙光已指挥损失严重的部队在句容至汤山、麒麟门一线,且战且退。

    至10日中午部队被日军十八师团一个前锋联队分隔开。约千余官兵退入中山门,继续作战。另一半部队则在沧波门一带山林间聚集,以便再战。

    在参战各师旅中八十三军官兵保持高昂的士气军官几乎没有脱离部队的。

    南京城三面环山一面临长江,自古被兵家认为是易攻难守之地。

    激战打到12日,日军5个师团加伪满于芷山旅分五路攻城。守城军各自为战形势已岌岌可危。

    其时,已从前线撤进城内准备开展巷战的六十六军,在军长叶肇的指挥下紧急地从通济门、大中桥、内桥等阵地撤出,集中后组成4人一排的队伍,沿着半城废墟、烟火弥漫的太平路向城东太平门方向急行军。

    他的目的是迎着日军主力压过来的方向进行穿插突围。

    叶肇敢于如此大胆的决策,说明他很懂军事作战策略,已很沉着果断了。

    六十六军抵城东小营中央军校门口时,与先期退进城的邓龙光的八十三军汇合。

    此时,邓龙光告诉叶肇,尚有一五六师3000多官兵已被总司令部调往光华门、武定门一线,支援守军抗击已攻至城内的日军,已撤不下来,且已失去联络了。

    形势明摆着城破在即,大家的心头都很沉重。

    当下,这两支部队列成长队开往太平门。当时据守富贵山太平门岗子村一线的八十七师五二一团团长陈颐鼎看见这支匆匆开出城的部队很是吃惊。

    他跑上前向骑在战马上的叶肇将军行了个军礼问他们怎么迎着日军进攻的方向行进。

    叶肇觉得不太好回答,况且他如据实告知他们两个军是选择冒险突围,可能会令陈颐鼎部官兵军心动摇。便含糊的说是执行作战任务,结果擦肩而过。

    这支部队出城后沿紫金山下的公路急行军,其间两次遇到日机空袭,造成些人员死伤。

    叶肇不忍丢弃几十名伤兵命官兵们以简易担架抬起,行走在队伍中段。

    这时,徐源泉指挥的第十军团几个师好几万人马已弃守江边重镇龙潭和栖霞山,沿着宁镇公路撤往南京城方向。

    很显然,他们陷于慌乱之中,简直溃不成军。

    而日军的一个师团得以在装甲车和坦克的掩护下正席卷而来,距徐源泉部溃军不足5公里。

    叶肇、邓龙光两位将军也顾不上给友军鼓劲,率部经尧化门向汤山方向穿插,目标只有一个:突出日军包围在绝境中求生存。

    在东流村附近,他们终于见到尚保持较完整的战斗序列,拥有几十挺轻重机枪和2门迫击炮连的邓龙光部一一主要是一五四师。

    大家都很激动。稍作休整,吃了午饭,两个军共7000多名官兵又扛着枪,挎着子弹带,背着背包和干粮、水壶,列队出发。

    夜色正降临天已渐渐暗下来。南京城内外枪炮声震耳。到处可见熊熊火光。那是凶恶野蛮的日寇持战胜之威势,在烧杀掳掠。

    龙潭、栖霞山两处军事要地,沪宁铁路就从这儿穿过,经尧化门、兴卫村、和平门抵达下关火车站,已全被日军大部队控制。

    而沦入敌手的重镇汤山,这儿有国民党政要们的多处温泉别墅和中央炮校等驻军单位,此时已集结了大批日军。

    邓、叶两位军长决定,选择在汤山和坟头村之间的孟塘突围,翻越延绵数十里的青龙山,前往句容县的山区。

    经努力,他们找到两名东流村中年村民当向导。部队连夜出发,抄山林间小路向东南方向进发。

    时值隆冬,寒风凛冽。黑幽幽的天空又飘起夹雪丝的细雨。山野间狗吠声此起彼伏……

    部队经孔山和射鸟山一一历史上相传这儿发生过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一一的羊肠小道和山谷小路行至桦树村。

    这一古老的山村在白天已惨遭日军洗劫。房屋、古寺均遭焚毁。村口、村内到处是被屠杀村民的尸体,以妇孺老人居多。

    突围部队又翻过几座山丘,抵达湖山。向导说再朝西南方向走两三公里就可到达孟塘了。

    孟塘紧傍着京杭国道,日军已派重兵封锁了蜿蜒于山野间的国道,以阻止中国军队突围逃出。

    国道上远远近近停着几百辆军卡车、炮车和装甲车、坦克,每隔一二百米就燃着火堆,且有装甲车和坦克对开巡弋。

    叶肇、邓龙光、罗策群等指挥官都明白,接下来势必有一场恶战。

    眼下已是深夜,天黑幽幽的,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已严禁官兵们点火吸烟,以防暴露目标。

    他们心里都明白:如果选择深夜里突围,固然在夜幕掩蔽下可减少死伤。但向导实在不敢再带路了,也拒绝收下指挥官赠送的一包银洋,匆匆告辞,消失在山道上。

    而叶肇、邓龙光、罗策群等将领又都不熟悉这一带地形和道路。经反复研究他们一致决定再等等,到次日凌晨天麻麻亮就冲过国道,再经孟塘村中的小路脱离险境。

    罗策群师长自告奋勇表示愿率一五九师部官兵担任先锋杀出一条血路。

    叶肇本来想让上官若云的九五八团打先锋,但又恐上官若云闪失;见罗策群自告奋勇,就答应了让一五九师作先锋。

    在极端惊恐和焦虑不安的几小时等待中,他们等到凌晨。

    叶肇一声令下,一五九师近2000多官兵从隐蔽的山沟树丛一跃而出,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掩护下分两路猛扑向国道。

    日军很快就组织猛烈反击。装甲车和坦克一齐开火,形成交叉火力。突围部队伤亡惨重,不停有人中弹栽倒。

    罗策群师长头部、胸部都中弹,壮烈牺牲。

    他的卫兵匍匐上前欲抬回其遗体,但又遭到日军的集中扫射,非死即伤,令叶、邓两位将军和官兵们甚为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打了一会儿大约只有不到900名官兵冲入孟塘村,但很快又遭到预先埋伏在两座山岗上的日军机枪、步枪交叉射击,死伤过半。

    一些官兵进退失据,有的慌不择路,陷入路边大水塘里,又成为日军士兵射击的靶子。

    显然,突围之战才展开就遭遇到重挫,而这一失利几乎超出了叶、邓两位军长的预料。

    原来日酋冈村宁次早在20年代中期就被盘踞苏、浙、皖诸省的军阀,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聘为首席军事顾问,为其训练陆军,编写作战方略,出力颇多。

    冈村宁次是以充当在华军事间谍起家的。尤其是他充当孙传芳顾问后,暗中仍搞情报活动,利用休假日,他和助手们走遍了南京四周百余里地方。

    他们秘密地为日本帝国陆军大本营情报部绘制了多幅地图,连炮台、要塞、兵营,乃至每一处池塘、山岗、寺宇、道路以及长江港口的水深都作了精密标注。

    这些军用地图在10年后的日本侵华战争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37年12月3日日军总司令部就在龙潭长江边至汤山、京杭国道、江宁镇、大胜关,预先划定两道包围圈。

    12月13日,日军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等5个师团10万大军先后攻入南京。

    他们立即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已被迫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惨遭杀戮。

    在京杭国道汤山孟塘段封锁粤军将士退路的是中岛今朝吾中将指挥的第十六师团冢田联队。

    联队长冢田大佐预先就按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朝香宫中将的指示,在国道上几处险隘加派伏兵。孟塘两山岗上的日军1个大队就利用有利地形给突围部队以重创。

    叶肇和邓龙光都明白,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已没有任何退路,只有继续冲杀,突出包围。

    他们集中了全军尚存的20多门迫击炮,向孟塘段国道和两山岗上的日军阵地轰击,紧接着又以梯队编组发起又一波冲杀。

    这一回,官兵们抱定绝境中求生的决心,如下山猛虎般扑过去。

    小号手们吹起冲锋号,年轻壮实的士兵背着伤病员,在战友们掩护下,拼命朝前冲。

    已换上士兵棉军衣的邓龙光手持短枪,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和久经战场的部下兄弟们无比勇猛,发出野性的呐喊。

    不停有人中弹倒下,但没一个人停下脚步。

    这一次突围的2000多名官兵中有近一半人成功地脱离了险境。

    邓龙光按预先的部署,先安排大多数官兵向南撤退。又调集了十几挺轻重机枪分成2组,一组向国道上的日军开火,另一组则向两座山岗上的日军射击,以掩护后面的部队继续突围。

    国道另一边,叶肇命令炮手们弃下已快打完炮弹的迫击炮,拿起枪支和用于白刃战的砍刀,分成3队,在他带领下冲向京杭国道。

    他们一个劲地朝前冲。国道上已有日军2辆装甲车被突围部队的迫击炮和榴弹击中,冒起浓烟和火苗。

    从汤山方向赶来支援的大队日军边开火边奔跑,目的就是堵住突破口,以全歼这支突围部队。

    留下来担任掩护的几百名六十六军官兵齐向日军开火,无一人离开阵地。

    正是他们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为突围部队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他们一直打到弹尽,为国捐躯。

    而叶肇带领残余的1000多名官兵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过孟塘村,脱离了被围歼的命运……

    《南京保卫战》一书统计,那次悲壮的孟塘突围之战空前惨烈。六十六军、八十三军两个军仅有2900多名将士冲出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