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00章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作战,日军最初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为保密起见,将其称为“加号作战”。

    1941年9月29日,日军将其正式定名为长沙作战;中方将其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9日,突破新墙河防线的日军沿黄市、大荆街、关王桥一带进逼汨罗江北岸,其第3、第6师团各一部则进至汨罗江南岸新市、颜家铺、浯口各附近。

    第9战区令第20军配合第4、第58军扼守关王桥以东、易水以北地区,从日军后方相机攻击;第10、第26、第74、第79军等由东南向西北侧击,歼灭突进汨罗江以南地区之敌。

    但第9战区下达作战命令的无线电报,被日军截获并破译,日军遂放弃“将主力用于湘江方面”的原定作战方针,决定在捞刀河以北地区捕捉歼灭第9战区军队。

    20日,日军第3、第4、第6师团强渡汨罗江,并将正面逐次向东移动,企图包围汨罗江南岸守军的右翼。

    其第40师团沿关王桥、长乐街以东山地,经三枣桥向瓮江挺进。

    当时,汨罗江南岸第37军主力及第99军主力并列守备神鼎山、鸭婆山一线阵地,第26军正向瓮江挺进。

    24日,第37军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第4、第3、第6各师团,跟踪第37军向栗桥、福临铺、金井进迫,并攻击第10军阵地。

    25日,第10军阵地多处被突破,遂与第37军一起向捞刀河南岸转移。

    是日,第26军在蒲塘地区被日军包围,陷入苦战,后向更鼓台、石湾方向突围。

    26日,第74军由万载到达长沙东面的春华山附近,先后与日军第3、第6师团及第40师团一部遭遇,双方展开激烈的厮杀,均有不小的伤亡。

    28日,第74军向普迹以东撤退。

    27日,日军第4师团一部从枫林港、早渊支队从水渡河渡过捞刀河,继而又有一部渡过浏阳河。

    奉命由湘西增援的第79军第98师及由广东增援的暂编第2军暂编第7师,在长沙东郊与渡过浏阳河及捞刀河之日军第4师团和早渊支队发生激战。

    当日下午,日军早渊支队一部自长沙城的东北角冲入城内;当晚,早渊支队全部进入长沙城。

    28日,日军第4师团主力渡过浏阳河并于次日开进长沙,第3、第6师团在永安市附近击退第74军后,向株洲方向突进,其一部冲入株洲。

    在此期间,日军第34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主力分别于9月26日向赣北武宁及高安地区进攻,与第30集团军及第19集团军之各一部发生战斗,10月1日前后被迫退回原阵地。

    日军占领长沙后,认为已达成战前预定的“严重打击”第9战区主力之作战目的,加之日军经连日作战,粮弹消耗很大,后方供给线又被切断,遂决定结束作战,并于10月1日开始撤退。

    10月2日,第9战区军队转入追击和拦截,给日军一定杀伤。

    10月5日,日军北渡汨罗江继向新墙河以北退却。

    6日,第9战区追击部队渡过汨罗江。

    8日越过新墙河。

    至10日,双方阵地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由于第9战区指导的失误,致使日军一度攻占长沙,并追击到株洲,基本达成战役目的。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伤亡及失踪近7万人,日军伤亡2万余人。

    让我们再次剖析一下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得与失。

    ……入夜,日军袭击74军军部,74军军直属队打散。军长王耀武率卫士紧急突围,卫士排长被俘虏后遭日军砍死,王耀武借着夜色才得以逃脱。

    经过1天的战斗,74军只有51师还算比较完整,57,58两师均被打散。

    1941年9月,中日两军再次围绕着长沙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会战。这次会战在战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

    这一次,薛岳的对手换成了阿南惟几中将。

    阿南惟几在接替园部和一郎成为第11军司令官之前,他是日本陆军省次官。

    这次是阿南惟几第一次指挥大型作战,阿南惟几跃跃欲试,兴奋的心情难以抑制。

    中国第9战区的指挥官还是薛岳,自39年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第9战区和日军第11军沿着新墙河对峙,两年来没有发生过战事。

    此时的第9战区总兵力约有37万多人,薛岳还修建了一条牢固的工事,他把这条防线称之为“伯龄防线”——薛岳的字是伯龄。

    阿南惟几针对性改变战术,薛岳仍照搬老战术

    第二次长沙会战前日军大本营为了保证进军东南亚所需的兵力,不允许第11军动用即将调往太平洋地区的部队,同时要求作战必须迅速推进,完成之后快速回撤,尤其要固守宜昌。

    阿南惟几第一次指挥大型会战,自然希望马到成功。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阿南惟几,木下勇等为制订作战计划,费尽心机,并反复派飞机侦察湘北周围的地形和我军配置。

    还认真总结参考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同时召开各师团参谋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征询意见,进行兵棋演习。

    在作战计划里,阿南惟几吸取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教训,彻底集中了兵力——

    在沿着新墙河仅20公里的狭窄正面,他把四个主力师团(第40、6、3、4师团)自东向西一字排开。阿南惟几要求日军以大兵团迅猛推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作战目的,然后迅速撤回原地。

    阿南惟几的目标还是粉碎第9战区的有生力量,而非占领长沙。

    日军转变了作战思路,但是薛岳还沉浸于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之中,完全照搬老战术,“诱敌深入”“集中主力”在长沙周围决战,这也注定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惨败。

    日军扫荡大云山,薛岳没有引起重视

    在正式作战之前,阿南惟几命令日军第6师团扫荡大云山,将大云山的中国守军赶到南岸,目的是:

    一、掩护其主力集中,解除后顾之忧。

    1941年9月7日,日军第6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分别由桃林、忠坊出发,从东、西、北三面围攻大云山。

    日军原以为这是一次简单的作战,但却遭遇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9月10日,国军趁第6师团和第40师团换防之际发起进攻。58军控制大云山主峰,59师、60师、新编第10师合力包围日军第13联队。

    日军第6师团和40师团交接时,不知何故忽视其还有一部正在和我军激战,

    只告诉第40师团“第6师团已扫清大云山敌人,你们将不会遭遇到大量敌军”

    第40师团先头部队重松支队放松了警惕,遭到了新编第10师的猛烈伏击。第13联队反而趁机逃出包围,重松支队却成了我军包围圈中的新对象。

    战况最激烈时,中国官兵的手榴弹如下雨一般砸向日军,重松大佐甚至高呼“军旗危险”。

    激战至15日,重松支队仍处于包围之中,第11军派33师团荒木支队前往救援。

    日军经过一番苦战才得以脱困,但第40师团伤亡惨重,达到了整个会战期间的一半以上。

    9月15日,日军四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完成了在新墙河北岸的集结。

    大云山作战,虽然对敌第40师团予以痛击,但遗憾的是薛岳和他的将领们却没有引起重视,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日军的一次孤立行动,没有动用大兵团对第40师团予以围歼。

    薛岳在日军已开始大云山扫荡战后给常凯申的报告中判断:“战区当面之敌,除以少数兵力向我扰乱外,似无大企图。”

    薛岳的判断失误,错过了一次扭转战局的良机。

    薛岳电报被截,围歼日军反被日军包围

    日军虽然大云山作战不顺,但还是完成了原定的部队集结。

    1941年9月18日凌晨,日军300多门火炮一起开火,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

    在炮火准备一个小时之后,日军战机也开始空袭新墙河南岸的中国守军阵地。随后,日军四个师团同时强渡新墙河,开始突击中国守军阵地。

    前沿的第102师、60师、59师拼死还击,但无法抵挡日军强大火力,加之日军集中兵力实施集团冲锋,如102师阵地,就遭到日军三个师团的联合冲击。

    9月18日上午9点,我新墙河前沿阵地全面崩溃,守军只得退守二线阵地。但日军突击太快了,下午4时,二线阵地也被日军突破。

    102师在防守作战中损失惨重,成功撤退全师仅剩700多官兵,伤亡高达九成。

    “全师抱着誓死为国的决心浴血奋战,杀敌报国”。

    日军继续快速突破,19日傍晚,日军3个师团分别抵达了汨罗江北岸的石头铺、长乐街一线。此时南岸守军只有95、140、92、99四个师。

    这个时刻,薛岳依旧决定按照原定方案,在汨罗江两岸和日军决战——37军在南岸正面阻敌,吸引敌主力,而真正打击则来自汨罗江东岸的东侧打击日军的侧背。

    但是薛岳的作战指令被日军截获了,阿南惟几及时改变了作战方案,将主力移到了中国军队侧击的方向,准备对中国军队实施合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第9战区的将士们不畏牺牲,奋勇作战,但事实却是残酷的。

    国军非但没有实现在汨罗江两岸围歼日军的作战企图,准备围歼日军的中国军队反被日军主力师团围攻而伤亡惨重。

    日军在汨罗江南岸击破我军防御之后,在9月25日陆续进抵捞刀河北岸。而此时第9战区的部队因为在汨罗江南岸作战中,被日军打垮,使得薛岳想要重新部署作战非常困难。

    薛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最强的第74军顶到第一线来延缓日军对长沙的进攻。

    在薛岳看来,如果74军能够顶住日军的猛烈进攻,那么等待增援部队到来后,战局或还有扭转的机会,谁胜谁败还是一个未知数。

    危急关头,薛岳的命令再一次被日军截获。

    获悉薛岳派出74军的情报之后,日军快速调整了部署,命令第6师团放弃占领平江、第40师团放弃围歼26军残部,同时第3、4师团向捞刀河以南突击。

    日军四个师团布下一张大网,等待着王耀武和他的74军。

    王耀武对此一无所知。

    9月27日凌晨,74军57师向当面第3师团发起进攻。虽然在战斗打响之初,第3师团经过了一阵慌乱。但很快在战机的支援下向57师发起凶猛的反扑。

    57师和第3师团激战之际,日军第4师团从左侧发起了对57师的猛攻。

    以1个师独自面对日军两个主力师团猛攻,57师损失惨重。

    另一边58师也被日军第3,第6师团分割成数段,各级指挥处于瘫痪之中,58师陷入了苦战。

    51师也在9月27日凌晨被日军突袭,51师师长李天霞面临日军强大压力擅自收缩了阵地,结果这导致57师阵地很快被日军突破。

    入夜,日军袭击74军军部,74军军直属队打散。

    军长王耀武率卫士紧急突围,卫士排长被俘虏后遭日军砍死,王耀武借着夜色才得以逃脱。

    经过1天的战斗,74军只有51师还算比较完整,57,58两师均被打散。

    最强王牌74军溃败之后,整个第9战区主力已经残破,薛岳只得放弃长沙。

    9月27日,日军早渊支队突入长沙,同一天日军第4师团主力进入长沙。

    抗战以来,日军第一次占领了这座中国重镇。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陈诚救了薛岳。

    日军占领长沙,让阿南惟几非常欣喜。

    可是阿南惟几的高兴没有持续太久,湖北宜昌突然遭到我第6战区陈诚所部的大面积围攻,局势岌岌可危。

    一旦宜昌失守,占领长沙的功劳会被冲淡很多,甚至阿南惟几本人也会面临严厉的处罚。阿南惟几只得快速带队撤退并且救援宜昌守军。

    日军从长沙北返,中国军队对回撤的日军展开多路进攻,日军一路撤退也遭受了严重损失。

    第二次长沙会战也因为在中国军队其他战场尤其是宜昌战场的行动,迫使日军撤离长沙而结束。

    在这场会战里,日军记载我军阵亡54000人,另有4300人被俘虏;日军战死1670人,负伤5184人——毫无疑问日军依旧缩小了自己的伤亡数据。

    在第9战区后面的报告中,我军

    伤亡17426人,日军伤亡48327人。但实际上我军参战各部损失均接近50%,第9战区的数据同样有水分。

    战后,国府大力宣传“第二次长沙大捷”更多地是出于鼓舞士气和提高我们国际形象的考虑。

    实际上,如果不是后期陈诚等在其他战场的牵制行动,薛岳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的检讨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情况。

    他认为我方对敌情判断过于主观,友军之间缺乏必要的协同,部队运动因迟缓而错失战机是此次会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甚至在战局极度紧张时期,(有指挥官)不肯拼命与友军协力,反抛弃任务,率部遁入深山”。

    时间不等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到来。而这一次薛岳和他的将领们会怎样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