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15章 南进支队①
    西路军经过浴血奋战,仅存的3000多人被编为三个支队分路游击。

    东返中的王树声支队和张荣支队,很快化作了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坚持就地游击并伺机东返的支队。

    西行支队在穿越祁连雪山,后经安西、白墩子、红柳园的战事后锐减到了400多人,到达迪化后组建了“新兵营”,为革命保存了力量。

    孙喜洲说,他就分在西行支队里,经过复杂多变的磨难才回到的延安。

    回延安后,他和很多同志被安排进中央党校学习,他们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

    学习期满后,他们有许多的人被直接派往抗日前线。

    孙喜洲先在总部呆了一段时间,后听说他的老首长罗炳辉奉命南下组建新四军五支队,得知他的情况后,请示总部把孙喜洲要了过去。

    所以,现在孙喜洲正是转道到皖东去的。

    华卓然很高兴。但这时却有了私心:他想把孙喜洲留下,协助他在冀鲁豫的工作。他打电报到彭老总,却没能得到批准,原因是新四军更是迫切需要干部。

    两天后,孙喜洲继续南下,在地下党的帮助下,顺利到达皖东。

    孙喜洲走后,顽军就开始在冀鲁豫搞磨擦。

    由于洪岚将冀鲁豫主力带往华中,一时间冀鲁豫的反顽斗争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幸亏这时从冀中来了一支部队,他们也是准备南下华中的部队。鉴于形势,上级指示这支部队暂归冀鲁豫建制,参加反顽抗日斗争。

    这支部队就是南进支队。

    “战斗在冀中平原,奔驰到冀鲁豫边”,这是《南进支队进行曲》歌词中的一句。

    南进支队这支诞生于冀中大地的英雄部队,由于要与冀鲁豫部队联合讨逆作战,因而留在冀鲁豫地区,后来和教三旅、教四旅、教七旅、回民支队等部队一起,成为冀鲁豫军区的主要作战部队。

    虽然南进支队的老16团于1944年离开了冀鲁豫根据地,但是,还有21团和很多干部被留下来了。

    南进支队的来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原东北军六九一团的爱国官兵在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的率领下,遵照党的指示,趁国民党军狼狈南逃之机,断然拒绝国民党继续南撤的命令,回师北上,与冀中地方党汇合,发展壮大成为我党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人民自卫军。

    一九三八年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吕正操为冀中军区司令员,程子华任政委。

    人民自卫军编成了几个支队,支队兼军分区,南进支队的前身是七支队兼冀中第一军分区。

    遭受日军野蛮侵略的冀中大地,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引领下,投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很多的热血青年纷纷参军入伍。

    这支部队,就是由吕正操769团一部改编的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一分区二十一大队。一九三九年三月整训后,编为冀中军区第十六团。

    由于有大量红军干部充实到部队里,部队完成改造整编很快,十六团当年就发展成为4000多人的大团,是冀中军区的头等主力团。

    十六团先后参加了坚持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反扫荡等战斗,它运用游击战术,穿插迂回,袭击、伏击,神出鬼没,在献县巴掌、深县大田庄、下博等地多次打击日寇,战斗不下五十余次。

    特别当敌人进入冀中地区腹地时,我主力部队跳出外线,乘虚渡河,破击津浦铁路,强袭日寇青县、沧县据点,炸敌列车,烧敌粮库,伏击沧县西杜林镇出援之敌,迫使敌人回转津浦线。

    一九三九年九、十月间,十六团配合一二0师一部及冀中四分区部队,对侵入深县北马庄、尚古庄、太古庄、张骞寺一带之顽军展开自卫反击。

    一九四O年一月,冀中主力部队分兵两路:一路由吕正操司令员率领参加讨伐朱怀冰顽部的战役;另一路由程子华政委率领参加讨伐石友三叛军的作战。

    冀中一分区的部队包括十六团,奉命参加了冀中、冀南两军区组成的讨逆大军的行列,司令员赵承金,政治委员谭冠三,故称“赵谭支队”。

    第一次讨逆战役即南宫战役,是我军向石友三部(共约三万人)盘踞的南宫东南大营、张家庄、董家庙一带展开的。

    十六团是南进支队的主力团之一,担任了主攻南大营的任务。叛军石友三部在日军掩护下,逃过卫河,进入清丰、濮阳、观城和濮县之间苟延残喘。

    第二次讨逆战役,在卫河以东清丰、观城和两濮地区,故名卫东战役。

    战役总指挥部司令员宋任穷,政治委员程子华。参加南官战役的部队包括冀中十六团、二十一团、张仲翰的河北民军、杨得志、华卓然的冀鲁豫支队和杨勇的三四三旅。

    十六团担任主攻六塔集的攻坚任务。当时正下着鹅毛大雪,地上积雪一尺多厚,战士们在雪地里把灰色棉军衣脱下翻过来,让白衣里朝外再穿上,以缩小目标减少伤亡。

    他们胜利地攻下了敌人具有优势兵力、坚固工事、配有机枪群和地雷网的马明堂据点。

    随后,十六团与二十一团相配合,采用长驱直入,挖心战术,攻下六塔集,继续向石友三的司令部驻地关帝庙进攻。

    十六团以重机枪掩护,战士们不怕正月雪地天气寒冷,脱掉棉衣,上好刺刀在敌人密集炮火中由南向北攻入阵地,开展村落巷战。

    二十一团同时由西面发起进攻,两路夹击,敌人溃不成军,落荒而逃,残敌退到陇海路以南。

    十六团在追歼逃敌中,在清丰、濮阳之间,还消灭了丁树本(丁为国民党濮阳地区专员)的黄花子一个团,俘敌400余人。

    丁树本摄于我军威力,还送给我十六团200发八二迫击炮弹,便偷偷逃跑了。

    战役于三月十五日结束,共歼敌三千六百余人,缴获极丰,我十六团还缴获敌一个骆驼队(骆驼30多头)。

    四月中旬,讨逆总指挥部在仙庄集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讨逆战役胜利结束,讨逆军总指挥部撤销。

    根据集总命令,赵谭支队留驻冀鲁豫坚持抗日反顽斗争,归冀鲁豫军区指挥,建制仍属冀中军区。其他冀中参战部队和十六团,随程子华政委返回冀中。

    五月间,回到冀中的十六团(团长盛治华、政委邓东哲)驻在饶阳五公、小堤一带。

    六月中旬.他们奉命围歼大章日寇据点,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经短兵相接,血刃格斗,继用火烧,全歼日寇四十多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物资。

    八月,十六团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在攻占娘子关以东之南峪、北峪车站时,大量杀伤了敌人,进而参加围攻孟县日寇,又歼上社、下社突围之敌一部。

    聂荣臻司令员通令表彰十六团是一支“纵横平原山岳间的坚强部队。”

    一九四一年二月,十六团返回冀鲁豫归建,从此,赵谭支队改称南进支队。

    抗战时期的冀鲁豫地区,我军所面临的敌人包括日、伪、顽、会、匪等,统称“五鬼闹家”,其中的“会”是指反动会道门。

    这使得敌工工作十分危险、艰巨和复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是当时的主要方针。

    华卓然在南进支队到达冀鲁豫地区后,为开展支队对顽、伪军和伪政权的争取瓦解工作,指示支队先后向冠(县)堂(邑)地区和濮丰东地区派出两个工作组,每组三、五人,在顽、伪军政要员中发展建立关系,开展争取工作。

    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支队先后组织了三支武装工作队,由敌工科具体指导,派往敌我斗争尖锐、敌人分割严密的游击区和敌占区活动,配合地方武装和地方政权对敌开展政治攻势,控制政权(村、保、乡公所、维持会),开展敌占区工作,建立地下抗日组织和秘密抗日武装。

    在冀鲁豫地区,工作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在部队内部开展敌军工作的宣传教育,说明分化瓦解敌军的重要意义。

    再就是对敌军的政策,以及有关业务知识如战时怎样对敌喊话,怎样处理俘虏,教会常用的瓦解日军的标语、口号等。

    当时部队政治教材中编有敌军工作方面的专题教材,供连队上政治课时讲用。部队在战前政治动员中,都讲解敌军工作和有关敌军政策。

    敌工科经常编印对敌、伪、顽军进行宣传的标语、口号、传单和其它宣传材料,供部队书写标语和战时对敌喊话之用。

    同时开办了专门学习日语的短期训练班,请日本反战同盟的日本朋友到营、连教干部战士们一些反战日语口号和日语反侵略歌曲。

    连队敌工小组和一部分干部战士都学会了一些瓦解日军常用的日语口号。他们能在战斗中开展对敌军的争取瓦解,进行政治攻势。

    一九四二年秋,在攻克娄集据点的战斗中,我军发起组织对敌军喊话,宣传我军政策,当场劝降了两名日军士兵。

    工作组对俘虏在政治上、生活上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已经放下武器,坚持不杀不辱,不搜腰包,并在生活上予以优待。愿留者欢迎参加我军,愿走者发给路费,开路条,释放回家,有的也可返回原所在部队。

    由于我军一贯坚持优待俘虏,不杀不辱俘虏,不搜俘虏腰包的政策,不断扩大了我们的政治影响,对分化瓦解敌军起了很大作用。

    再就是选择顽、伪军人员中民族观念较强者,通过秘密联系,进行抗日民族教育,建立工作关系,或利用矛盾,分化瓦解,使其身在敌营,暗助我军,秘密进行抗日活动,为我军搜集军事情报,掩护抗日工作人员进入敌占区活动或通过敌封锁线,待机里应外合,反正投诚,配合我军作战等等。

    例如伪清丰县警备大队张裕元部有一文书李祥亭,同我清丰工作组建立了联系,李在伪军、伪组织内部和县城关群众中又联络了一些人,同我工作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派秘密交通传递情报,工作成绩显著。经过培养和锻炼,李祥亭同志后来成为我党的干部。

    工作组的另一个任务,是经常活动于敌占区书写标语、张贴散发传单和对敌喊话。标语多是写在敌伪据点附近和公路两旁的建筑物上,传单贴在墙上、树上、电杆上或撒到公路上以至敌伪据点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