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48章 石井坑守备战
    第三次军部保卫战发生在皖南事变期间,史称“石井坑守备战”。

    广义上,皖南事变中的战斗大多属于保卫新四军军部的战斗,但是,唯有石井坑周围的战斗是由叶挺军长直接指挥、围绕军部展开的固守待援战斗。

    在皖南事变中,石井坑守备战是新四军皖南部队最后一场有组织指挥的战斗。

    面对国民党军形成的越来越小的包围圈和极度疲惫的我军部队,叶挺决心在石井坑固守,就此展开了石井坑守备战。

    他以军长名义发出告全体指战员书,说明革命战士之职责,并鼓励大家勇气,最后要指战员们尽量休息,恢复疲劳,整顿所部,准备作最后之牺牲。

    叶挺军长决定立即在周边控制制高点,建立起防御。

    具体部署是:二纵老三团占领石井坑西南的东流山北高地、石井坑西北的香炉墩高地,向西、向北坚守。

    二纵新三团占领石井坑东北白山(石山)高地和石井坑北部狮形山高地,向东、向北坚守。

    三纵老五团占领石井坑东南东流山制高点,向南、向东坚守。

    军部特务团和教导团为机动。

    东流山制高点是最重要的阵地。东流山先是由教导团(原称教导总队)守卫,全团以干部学员为主,枪支配备不齐,而且步枪上也没有配刺刀,他们靠手榴弹和夺取敌人武器御敌。

    10日6时许,军部教导团工兵队到达东流山下时,国民党第四十师第一一九、第一一八团一部已占领东流山山顶。

    上午,工兵队经过奋勇冲杀,在教导团其他队支援下,直至黄昏才夺回了东流山制高点,工兵队队长、指导员、副队长全部牺牲,全队只剩下10来个人。

    叶挺见到老五团,大声说道:“你们五团是支过硬的老红军部队,在场的许多同志从30年代就已经屡建战功,今天军部把坚守东流山的任务交给你们,大家一定要坚守住东流山阵地,东流山不能丢!”

    说着,他用手杖指着山凹里的指挥所说:“我叶挺就在这里指挥,跟同志们同生死、共存亡!”

    听到军长的誓言,老五团这支以福建崇安红军为骨干组建的部队士气大振,转身向山上奔去,团首长立即指挥全团上东流山占领有利地形,抢修工事。

    为稳定部队,叶挺指示清查人员、设立警戒,并首先解决部队吃饭、休息问题。

    为筹集粮秣,临时设立了粮食委员会,由军需处副处长张元培负责,粮食委员会人员会同军部政治部人员调查当地粮食情况,向村民解释购粮的需要。

    石井坑当地民众,虽然粮食已被国民党军搜去大半,但都愿尽其所有售给新四军,有几户村民还坚决不肯收钱。

    村中各户所养的大、小猪,都自动交给粮食委员会。叶挺将自己的战马也交出来宰杀。

    10日,叶挺、饶漱石致电胡服(刘少奇)转延安党中央:“支持四日夜之自卫战斗,今已濒绝境,干部全部均已准备牺牲。请即斟酌实情,可否由中央或重庆向蒋交涉立即制止向皖进攻,并按照原议保障新四军安全移江北及释放一切被捕军部工作人员。”

    叶挺草就一份电报稿,发给延安毛泽东请其转发给重庆蒋介石委员长(当时军部与重庆方面不能直接通电),仍希望国民党方面能够解围。

    其中一段大意为:今四面被围,弹尽援绝。如委座以为新四军仍系抗战部队,而职仍系抗战军人,则恳立即命令各友军解围。如获成全,职当立即来渝请罪,虽死不辞。

    10日下午,前日离队的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人和李一氓等一行人,都未能突出重围,先后随老五团也来到石井坑,情绪沮丧。

    项英关于离队经过致中共中央电:“今日已归队。前天突围被阻,部队被围于大矗山中,有被消灭极大可能,临时动摇,企图带小队穿插绕小道而出。因时间快要天亮,曾派人〔请〕希夷来商计,他在前线未来,故临时只找着国平、□□及□□同志(□□未同我走)。至9日即感觉不对,未等希夷及其他同志开会并影响甚坏。今日闻五团在附近.及赶队到时与军部会合。此次行动甚坏,以候中央处罚。我坚决与部队共存亡(请胡服转中央)。”

    叶挺召开高级指挥员会议,说明当前处境及坚定作战之决心。与会全体表示同意。随即将汇聚到石井坑的部队编制为4个队,并以一部为总预备队。

    会后,各队按部署分驻防地。

    随军部行动的5部电台奉命砸毁了4部,销毁了全部联络文件,只留下1部电台,凭记忆的密码与党中央、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保持着联络。

    10日,国民党军一线部队第四十、第一四四、第七十九、第五十二、第一〇八师,已对石井坑形成合围,局部进攻不断。

    11日,叶挺军长指挥在石井坑初步形成环形防御:教导团坚守东流山(后由三纵老五团接替,团部和一营守东流山主峰,二营长陈仁洪带二营、三营守东流山的另一主要高地长龙山,亦说三营守东流山主峰东北边的东头山,后老三团一营前去接防)。

    特务团未突围的三营由二营政委雷光熙率领,自动加入长龙山守卫,后来军部派张云龙参谋接管三营指挥。

    二纵老三团二营固守石井坑西南东流山北高地,向西防御,三营坚守石井坑北香炉墩高地,向西北防御。

    二纵新三团在石井坑东北,一营坚守白山高地,向东防御,二营坚守狮形山以北2里路的高地,向北防御,三营随团部在白山西侧高地。

    二纵的纵队指挥所在狮形山的东山南侧。

    另有回忆石井坑守备战的部署如下:二纵为主力拱卫在石井坑周围,老三团二营(缺坚持在丕岭的四连)在石井坑西南东流山以北高地,向西坚守。

    石井坑西北香炉峰高地,由老三团三营向西、向北坚守,

    石井坑东北白山高地,由新三团一营向东坚守;石井坑狮形山以北2里路的高地,由新三团二营向北坚守;石井坑白山西侧高地,由新三团三营随团部守卫;狮形山的东山南侧为纵队指挥部。

    一纵余部坚守在白山西北。三纵老五团、教导团坚守在石井坑东南的东流山(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余立金指挥的教导团部署在东流山一带:工兵队抢占东流山制高点;其他部队主要应对茂林方向,一队、二队为主力,并相机夺取大康王庄,三队、四队随一队、二队左翼攻击茂林方向;机炮连架起全军仅有的2门82毫米迫击炮及2挺“马克沁”重机枪构成火力支援)。

    特务团2个营余部坚守在薄刀岭(有说在长龙山)。

    11日上午,叶挺军长召开军部会议,检查受挫原因,研究行动方案,决定缩短战线,加强工事,以少数钳制多数,控制1个团以上的兵力,选择国民党军弱敌予以打击,再视情况决定下一步行动。

    随即,叶挺报告中央:一、顽敌四十、一四四、七十九、五十二、一〇八各师,已于今日合围,预计明晨会总攻。二、顾〔祝同〕已下生擒我等之命令。三、我们方针:缩短防线,加强工事,以少数钳制多数,控制一个团以上强力,选择弱点,俟机突击,给以大打击后,再做第二步,能突破当更好。四、现士气尚佳,惟粮弹不济,不能久持。本军五昼夜不停与五六倍之敌激战于重围,计划又告失败,现将士疲劳过度,只好固死一拼。

    11日上午,国民党军对石井坑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击,被新四军守备部队打了下去。

    其中,东流山争夺战最为激烈。国民党第四十、第一四四师反复猛攻东流山一线,均被我老五团、老三团、教导团顽强击退,第四十师还被毙、伤旅长各1名。

    11时许,国民党军重点进攻我教导团工兵队的阵地,军部参谋刘奎率工兵队先后打退10余次冲锋,虽然我教导团机炮队和第一、第三、第四队增援,但敌军仍然突破了我军阵地,攻占了东流山一处制高点。

    下午2时许,西首岭失守。下午3时,国民党第四十师一一九团和一一八团报告上级,已将“东流山之最高峰”“占领大半”,5时“全部占领”东流山。

    傍晚,东流山3个较高的山峰相继失守。担任教导团总指挥的余立金组织教导团剩余人员展开反攻,先后收复东流山3个较高的山峰,但不久又被国民党军夺取。

    叶挺派陈忠率一个临时整编营(一纵老一团突围受阻,由李元率领老一团二营300余人转战到石井坑,以他们为主整编成一个营,由陈忠任营长、陈棣华任营政委)前来增援。

    同时,新、老三团一部从右侧支援老五团反攻东流山。老五团在这些兄弟部队的支援下,于11日傍晚又夺回了东流山阵地,燃起了3堆火光报捷。

    11日晚,军部派出新、老三团各一部从石井坑向茂林方向的东岗村发起猛攻,击退国民党军但又遭新七师、第一四四师组织整营整连反扑,激战持续到拂晓,新、老三团伤亡较大,被迫后撤。

    老三团二营转移到石井坑西南边的无名高地上,从9日下午坚持到13日下午多次击退国民党第一四四师一部的进攻,其六连从丕岭下来时尚有70余人,此时只剩20余人,但敌人始终未能踏上无名高地一步。

    11日,叶挺、饶漱石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本军五昼夜不停与五、六倍〔之敌〕激战于重围,计划又告失望,现将士疲劳过度,只好固守一拼,惟士气尚高。此次失败,挺应负全责,实因处事失彼、指挥失当所致。但政委制□□□之缺点实亦一因。今事已至此,只好拼一死以赎其过。希夷”②

    当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胡服、陈毅即转叶挺、饶漱石及全体同志电:“希夷(即叶挺)、小姚(即饶漱石)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望全党、全军服从叶、姚指挥,执行北移任务。你们的环境虽困难,但用游击方式保存骨干,达到苏南是可能的。”

    12日清晨5时30分,上官云相电话命令国民党军各部:各部队即刻开始向当面之匪进行拂晓攻击。

    天亮后不久,国民党军继续发起猛攻,仍然是围绕东流山的战斗最为激烈,国民党第四十、第七十九师联合攻击。老五团二营、三营和老三团一营在东头山连续打退国民党军十多次进攻,数次展开肉搏。

    下午,第四十师由东南、第五十二师由东、第一〇八师由东北、第一四四师由北、第七十九师由西,以优势火力、兵力对石井坑实施向心总攻击。

    第四十师仗着人多势众,轮番集团冲锋。老五团集中机枪、手榴弹回击。战至黄昏,老五团在教导团支援下,先后打退国民党军成营成团的多次疯狂进攻,山头上的茅草在敌人炮火下一度烧成一片火海,阵地数次被突破,又数次夺回来,但部队的伤亡也很大。

    老五团全体指战员牢记叶挺军长的誓言,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拼刺刀,刺刀戳弯了,就用牙齿咬,全团5位正副营长伤亡(其中一营营长祝喜良和二营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身负重伤,一营副营长邓林、三营副营长叶露霄先后牺牲)。

    二营一排陈排长、二班黄班长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几位身负重伤的战士抱着冲上来的敌人滚下深谷,场面之壮烈,惊天动、泣鬼神。

    12日,毛主席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由毛主席起草的指示电,当日下午以中共中央书记处名义电示胡服、陈毅转叶挺、饶漱石:

    “一、中央决定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饶漱石二人负总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军长下。项英同志随军行动北上。二、中央此决定向部队干部宣布。”

    接着,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胡服即转叶挺、饶漱石:“你们当前情况是否许可突围?如有可能,似以突围出去分批东进或北进(指定目标,分作几个支队分道前进,不限时间,以保存实力达到任务为原则)为有利,望考虑决定为盼。因在重庆交涉恐靠不住,同时应注意与包围部队首长谈判,并盼将情形电告。重庆方面,正在交涉,但你们不要靠望,一切靠你们自己。”

    经过石井坑两天激战,我军守备部队伤亡2000千人以上,老五团牺牲大半,老三团一营及教导团工兵队、炮兵连伤亡殆尽,教导团干部队及第三、第四两个政治队学员亦大多献出了生命。

    由于我军伤亡太大,加之弹药几乎耗尽,石井坑周围的我军一些阵地相继失守,石井坑已局部暴露在国民党军火力之下。

    国民党军一度从石井坑坑口对面的山坡冲下来,有小部队甚至已经冲到了村口不远处。战线交错不清,攻击与反击无数次反复。

    此日,二纵新三团坚守住了阵地:一营在白山阵地上击退第五十二师1个多营的数次进攻;二营在狮形山以北高地打退第一〇八师1个营的偷袭;三营在白山西北高地,打退第一〇八师和第五十二师各1个营的进攻。

    这样保障了军部指挥所暂时未受攻击。

    傍晚③,鉴于局势已无可挽回,叶挺军长决定分散突围,各部队自己选择突围方向,设法冲出包围圈。

    总的目标依然是北上,一是经铜陵、繁昌渡江北上,一是经苏南渡江北上,或就地坚持打游击。

    叶挺军长鼓励干部们说:“你们都是共产党员,愿意当突围司令的,都当突围司令吧!”

    他要求大家:“皖南部队是革命的精华,你们要坚决突出重围,到江北去,开创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突围方向主要有三个:左路往茂林方向,中路往冬青树方向,右路往大康王方向。

    13日凌晨,石井坑周围的几个制高点(香炉墩、象形山等)相继被国民党军占领,下午,白山也失守,村子前后都已暴露在其火力下。

    于是,已在石井坑坚守了3天多的新四军数千人陆续分散突围,主要分为3路:左路(二纵余部为主)向西北往茂林方向,中路往冬青树方向,右路(叶挺率部为主)向东北往大康王方向。

    叶挺、饶漱石率军司令部、教导团、老五团等部分人员500多人为一路,从石井坑往东北翻越白山(石山)的山峰火云尖(海拔811米),往大康王(大坑王)方向,项英、周子昆、袁国平也往此方向突围。

    跟随叶挺、饶漱石从石井坑突围的一路,是以军部和教导团人员为主体的。

    这支队伍由狮形山下的前线指挥所出发,向东北方向爬上石井坑北面的白山(石山),在火云尖附近越过山脊,下山进入西坑(山谷)。

    这里只有一个坑口(谷口)向西通往外界。国民党第一〇八师六四四团已在坑口及坑口外的大康王(今王府村、九峰村一带,靠近鹿角山)设防,新四军突围人员当即遭到他们的机枪密集扫射。

    叶挺军长临时组织起手枪队,试图冲击国民党军的机枪阵地,打开往坑口突围的通道。以手枪对机枪、以非战斗人员为主的队伍对付正规军,结果可想而知。

    手枪队终因兵力、火力相差悬殊未能冲开国民党军防线,剩余人员只得四下分散寻机突围。

    项英、周子昆率军部少量人员,在鹿角山附近另觅去处,后在大康王就地隐蔽待机。

    1月14日,一位国民党兵(自称是第一〇八师六四四团二营的排长)举着白旗边走边喊,声称“自家人不打自家人”,要新四军“派一位代表出去商量办法”。

    军部敌工部部长林植夫(民主人士)与第一〇八师素有旧交,自告奋勇带了几人前去谈判,但他们下山后就音讯全无。

    时隔不久,国民党军又开始搜索,不时开枪。叶挺不再躲了,他不顾警卫劝阻,坦然地打开手杖上自带的折叠椅坐了下来。

    这根金属手杖是叶挺在德国时,一位德国军事界好友赠送给他的,不仅外观漂精致亮,而且可以转换为坐凳,还可以转换为单发的枪支使用。

    时间耗不起!为营救被困在山中的部队,饶漱石提议叶挺下山去见见老熟人——国民党第一〇八师师长戎纪五,看看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叶挺一开始表示不能去,认为去了也是步林植夫的后尘。经饶漱石说服,叶挺表示服从党的决定,他起身折叠起手杖,扔下深谷,遂带随员10余人再去与国民党军谈判,下山寻找第一〇八师师部。

    不料,国民党军巡逻队带叶挺军长见到的,不是第一〇八师师长戎纪五,而是第五十二师副师长朱惠荣(没有给叶挺军长任何转圜余地),叶挺军长即被扣押,不久后入狱。

    他先后被关押在上饶、恩施、桂林、重庆等地,长达5年又50天。

    从石井坑突围的其他新四军部队,越冲越分散,有的就地隐藏、避过风头,有的打到江边、设法渡江,有的被老百姓掩护、化装混出哨卡,有的找到当地党组织……更多的还是牺牲、负伤、被俘……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电文中的“政委制”显然指的是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实为新四军政委,而对非党人士叶挺军长造成的制衡。

    注②:关于石井坑分散突围时间的记载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回忆指出的时间包含12日下午至14日下午),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时间,一说是于12日晚(含13日凌晨)开始大突围,另一说是于13日下午开始大突围。《新四军战史》《新四军征战日志》《回顾新四军军部》《新四军综述大事记表册》中均记为新四军余部于12日晚从石井坑开始突围。由于叶挺、饶漱石所率突围部队中包括坚守东流山的教导团、老五团余部,从东流山撤下来的时间均为13日下午(时任三纵老五团二营营长的陈仁洪回忆:13日下午大约4点钟,团政治处主任何志远对他说:“团里已经接到叶军长的命令,准备在今天黄昏以后突围”。叶超回忆,是在13日黄昏后,军首长经过研究,才分路突围。时任二营副营长的马长炎回忆也是1月13日下午开始突围)。李一氓在皖南事变后向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是指出军部突围在13日黄昏后。根据胡立教、曹丹辉、颇伏、陈士吾、温净、廖辉、王振芳、郭隆辉、张起信、娜莹等同志的回忆撰写的《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通信工作回忆》指出,13日下午向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才撤退。故叶挺、饶漱石所率的这一路从石井坑突围的时间当在13日下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