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昏君当道 > 第202章 吵个三天三夜
    姜平换好衣服来到养心殿,卫央和刑部尚书樊斯年都在这里,还有郭如晦南宫婉儿也在。

    “发生什么事了?”姜平见这气氛,就知道肯定没有什么好事。

    果然。

    “陛下北巡之时,帝城中流行起了一种名为‘五石散’的鼻烟,极其容易让人上瘾,致人身体虚弱,不能劳动。”

    “臣与樊大人商议,便禁止了售卖,然屡禁不止,城内外阴暗角落中,依旧有人吸食。”

    卫央说着,拿出了一个样品给姜平。

    姜平揭开鼻烟壶口,用手散了一下,前几天按住的瘾立即窜了上来。

    差点没忍住狠狠吸一口。

    便大致明白了其中成分,但好像有些不一样。

    “御医院和监察院怎么说?”姜平问道。

    “均说此物为慢性毒药,但致死率不高。”郭如晦解释道。

    既然是毒,那还不好办。

    “吸食者抓,贩卖者杀!”姜平暴冷的说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晋人都迷上这东西,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未来。

    这样的军队,又有什么战斗力。

    “帝君,臣和卫央大人早就按照此办了,但是,总有些人铤而走险,明知道必死,还要贩卖,那些吸食者,也想尽一切办法购买。”

    “他们民商勾结,实难找到源头!”

    樊斯年叫苦道。

    姜平并不感觉到稀奇,这东西一旦迷上了,就很难再戒掉,心理作怪。

    再加上暴利,自然有人铤而走险,不惜触犯律法。

    他现在也没什么好注意。

    “增派人手,就算是翻一个底朝天,也要把源头找出来。”姜平下令道。

    但有些话没有说出口,凉城的制毒工厂已经被捣毁,而且这东西只是帝城以及周边蔓延。

    那么源头肯定就在附近。

    关键在于谁有这样技术,他想到了一个人,那个假死脱身的丘灵!

    你终于肯出来了!

    卫央和樊斯年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这么办。

    此事便就先告一段落。

    “明天早朝上,朕会宣布新的任命,郭如晦,你去礼部尚书任职。”

    这是一个礼法社会,晋国变法之前,乃至过去大晋王朝,都是以礼治国。

    礼部又被称之为六部之首!

    郭如晦这提拔速度,可算的上是坐火箭了。

    姬箐箐继续道:“卫央,朕已经重新安排了廷尉府尹,你接替御史大夫的职位,仍旧掌管晋国司法,继续推行变法运动。”

    “臣领旨,谢陛下!”

    两人当即谢恩。

    南宫婉儿则填补了郭如晦空缺,成为女帝身边最近的人,包括兵部闲职,也从内部中找人接替了。

    女帝这么做,有些宁滥勿缺,和之前大不相同。

    肯定有缘故。

    他们不敢妄言去揣测。

    等着女帝发言。

    “朕在北巡路上,与平君有了新的想法,变法还需继续完善,下一步,为新文化运动。”

    姬箐箐抛出了一个引子。

    这才是她找来姜平来的目的,那什么五石散,还不至于特意让他来跑一趟。

    下面的人去办就好。

    姜平就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说一下,和之前跟女帝说的差不多,但更为详细了一点。

    主要是增强国民文化素养,推动全国生产力,发展工农业,以及确定新的阶级关系。

    没错。

    变法,杀士族,平暴乱,算是把过去阶级制度,彻底打破了,不复存在了。

    但,不能没有!

    人与人之间毕竟是不同的。

    “本君的意见是,由下往上增替,推动人民积极性!”

    阶级制度是法家的核心,这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过去的阶级制度。

    是从上往下剥削。

    比如一块蛋糕,王侯扳掉一半,剩下的给大卿,大卿掰了一半,剩下的大夫,大夫再拿了一半,剩下的给士夫。

    士夫一看就这么一点,再分就没有了,便就一口吞下,平民只能干看着。

    增替则不同。

    同样一块蛋糕,能吃一点渣子的,那是民,有能力把这蛋糕掰下来一块的,那是士。

    一刀下去,砍走一半,那就是王侯!

    也就是说,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地位,要想吃饱,吃更好,那就往上爬。

    别指望着天上掉馅饼。

    所有人都必须劳动起来,不然,连碎渣子都吃不到!

    “臣附议,臣在齐国稷下学宫,就与夫子荀争论过几乎一样的问题。”

    “臣以为,不劳动是浪费,一人浪费一滴水,那不算什么,然百万人都浪费掉一滴水,那就是一片汪洋!”

    “夫子荀却说臣,没有人性,是疲民之策!”

    卫央十分激动的道,就像是找到了知己。

    “夫子荀绝对错了,民不劳,难道指望着地里平白无故的长出粮食吗?”

    “该劳作的时候,必须要劳作!”

    姜平狠狠的说道。

    “没错,若是万民都稍微劳作那么一点,一人多种出一把粮食,百万千万之众,那可一笔不小的增长!”

    姜平和卫央这就叫臭味相同,两人直接就开始争论起来,有意见相同,也有不一样的时候。

    那就吵,吵着总会出来结果。

    樊斯年在一边极为尴尬,过去他还不服,陛下和帝君都太偏心卫央了。

    现在看来,这位稷下学宫的高材生,确实比他这个老油条更懂法学。

    这关乎到晋国未来最少两百年,甚至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格局,不得不慎重。

    所以,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终于,确定了新的阶级制度。

    樊斯年作陪了三天三夜,忙着端茶倒水,然后理解他们说的话,最终化成书一卷。

    送去给了女帝观看。

    “如此甚好,即刻执行!”姬箐箐下令道,新一轮的变法便又开始了。

    反对的声音没之前大,因为那些喜欢唱反调的,差不多都已经死了!

    “等会,新的阶级制度虽然确定了,可是,思想的上的改革呢,不能只劳作,不创作啊!”

    姜平认为这一点不可忽略,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现有的教育体系。

    这也是这次变法的核心!

    如此。

    再吵个三天三夜也行。

    最终姜平发现,这跟卫央吵没用啊。

    便把老夫子陈近墨给请进宫来。

    “培育人才,臣不敢辞,定当竭尽全力,每月再多讲三堂如何?”

    陈近墨的思想还是太过于顽固。

    姜平还偏偏要用他这顽固的思想,去教化国民,推动教育发展。

    注意,姜平给他出!

    “本君已经决议,推行科举制,陈老夫子您无需讲课,只需要按照此计行,人才自会天上来!”

    姜平这次是商量都不商量,直接就搞上了一言堂,因为他相信,这个世界,没人比自己更懂教育。

    毕竟他的思想,领先了他们最少几千年,就是因为差距太大,不能冒进推行全民教育。

    这算是折中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姬箐箐这时问道:“何为科举制?”

    姜平就知道她会这么问,为了让她更直观的了解,他早就详细的写在了纸上。

    让人一看就明白,保证挑不出毛病来。

    姬箐箐仔细的看了一遍,再复读一遍,暗自点头,“如此甚好,就照此执行!”

    陈近墨也看了一遍,忍不住赞许,“帝君之才,实乃天下罕见,不,应该说独一无二!”

    这夸的都不好意思了。

    还有一点。

    “陛下,既然要让陈老夫子推行科举制,那就得让他有一个合适的身份。”姜平提醒道。

    这个身份自然不能太低。

    教育事业,除了女帝,谁也能插手干涉,防止出现不公,导致滥竽充数,这是底线!

    陈近墨的身份,那就必须得震得住所有人!

    “陈近墨,朕封你为国子监,兼太子太傅,官居正一品!”姬箐箐给了他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

    同时又不与朝廷军政挂钩,能让他安心的搞教育。

    “臣领旨!”

    陈近墨自然没有丝毫推辞,带着宗卷下去,研读之后,便开始推行。

    郭如晦也会协助他。

    终于完了!

    姜平回来到现在,整天就是给人科普,争论,出注意,都没有回去睡一个好觉。

    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了。

    等等!

    “我好像忘了什么大事!”姜平心都往下一垮,急忙告辞了女帝。

    小跑着回了月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