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公爷,打不得,那是隔壁国君啊! > 第26章 太后的病症
    半月过后,魏国公府内。

    “少爷,这天真冷啊!”

    徐福给徐鹏举递上一个手炉,徐鹏举接了过去,看看窗外。

    徐鹏举的眉头轻轻皱起。

    虽说今日寒冷,但是也不至于这么冷啊!

    莫非这是……

    徐鹏举忽然想起前世在历史书上看的曾经导致一个朝代灭亡的特殊气候——小冰河时期!

    这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止冬天气候极其严寒,还伴随着夏天的大旱和大涝,连东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都连年降雪,虽然明朝政府有心抢救,根本无力回天。

    要知道这场小冰期持续了真正七十年,因为自然灾害频发,冬季过于漫长和严寒,粮食大大减产,无论政府如何努力,百姓都很难坚持下去。

    “嘶,但愿只是我多虑!”

    徐鹏举看着窗外本不该在这个时日就飘下的鹅毛大雪,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是心里已经开始思虑起办法,对付这最好不要出现的小冰期……

    另一头,在码头上,每一天都在上演着为一块炭火引发的血案。

    “这天真冷啊!才刚入冬,湖面就都结冰了!”

    一个满身雪花的男人,一边呵着气一边冲进了一个茶馆里,忙向一个炭盆挤了过来。

    “别挤!别挤!你特么的有病是吧!你冷,老子就不冷了?找打是吧!”

    炭盆边早就围坐了一圈人,显然因为男子的举动十分不满。

    男子也是个暴脾气,在码头扛了一上午的活计,全身冻的僵死了,下午还有几十袋东西要扛呢,要现在不取取暖喝杯热茶,根本撑不住。

    他立马揪起说话人的脖子,两人面红耳赤的站了起来,正要动手。

    旁边的掌柜皱皱眉,玛德,来码头边开茶馆就是这点问题,主顾们都是血气方刚的贫家汉子,为一点嚼谷,一点炭火都能拼命。

    他这小店可撑不住这帮汉子的打闹,连忙出声道。

    “二位,要打你两出去打去,咱这小店本小利薄,经不起两位折腾。我先说好了,要是你们撞翻了这盆炭,咱就不会再加,这鬼天气,一盆炭的钱都快比老子开一天店高了!”

    听到这儿,刚才还打算围观两人打架的其他汉子们才纷纷站起身来,立刻阻止了这两人的闹剧。

    他们中午吃点热食,喝点热水全指望这一盆才4、5块炭的炭火盆呢,这两位打起来了,他们不就只能去啃那冻的梆硬的玉米面棒子了。

    那个进来的汉子和说话的汉子对视一眼,也坐了下去,从怀里掏出一个馒头直接扔到木炭灰里,这炭太少了,不这样根本化不开冻的梆硬的馒头。

    “唉!玛德,今年冬天真不正常,来的这么早,老子连一半过冬的钱都没准备好,现在又要买炭又要买吃食,家里孩子婆娘饿的哇哇叫,真他娘的难!”

    “是啊,咱们码头前几天来上工的那几个小伙,昨儿个就没来上工!你们猜怎么遭了?我今早过城东的臭水巷子,看着他们都冻倒在路边,全身发紫,早就没气了。啧啧啧,那可是20郎当的小伙子啊,这都扛不住,那些女人孩子什么的,老子觉得这冬天过不去了!”

    “唉~我就说老李你干脆把你家婆娘孩子全卖了,要是运气好进了大富人家好歹有条生路,跟着咱们都是死路哟~”

    “放你娘的狗屁,男人连自己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算个即巴玩意!还卖人?你这些天没上街看吗,城里城外沿街跪倒了一片,一个女人连半斤小米都不值,小娃娃怕是就半个馒头的价格,能卖到大富人家?还不是卖给下贱去处,给人虐待?”

    “别说了,别说了,喝点热水,下午咱们还要上工呢,省点力气~噫!老板!老板!这火熄了,你来加点炭啊!”

    茶馆老板一看火灭了,笑了笑,立刻挂出打烊的牌子,叫上看店的人把这些力工打发出去,开玩笑现在炭价这么贵,多烧一块他都得赔本。

    此时,大街上,一顶锦轿正晃晃悠悠的向天香楼去。

    突然撞到了什么东西,停了下来,里面的人挑开帘子一看,尽是几具冻倒的尸体。

    “今天这是第几具了?”

    轿中人皱眉道。

    “回老爷话,第五具了!”

    轿夫已经见怪不怪,面色平静。

    “京城尚且如此,京城外情况更加恶劣,尤其是边关……不行,我要立刻进宫见皇上去!”

    朝堂上,梁皇看见折子也知今年冬天灾情严重,加上前年的旱灾,和兵灾,他不禁捂住自己的头当着群臣流下泪来。

    “悠悠苍天,何苦凌虐百姓!”

    朝堂上,气氛十分压抑,群臣都低着头,不敢言语。

    但实际上,每个大臣怀的心事不一。

    像钱尚书、郑御史这种世代出官员的,文官世家,根本不在乎灾情。

    他们甚至更希望灾情严重一点,这样以后出产的“扬州瘦马”苗子才更好买到,更好培养,来日送到床上去……

    啧啧啧,那滋味不言而喻。

    而另一边诸如英国公之类的直臣,虽是热血性子,不忍见百姓受苦,奈何一时半会也拿不出什么好提议来,只得低头不语。

    这时,从金殿外踱步走进一人,此人鹤发长须,不经人宣召便入大殿如入无人之境。

    “陛下,灾情严重,望官家开仓买炭赠予百姓,捉拿囤积木炭者,处以重刑!”

    老者朗声道。

    “老师!”

    梁皇抬眉一看,正是自己的老师孙太傅,孙太傅文武双全,曾经帮助先帝扛元,颇有功绩,先帝特赐丹书铁卷,可以入殿不拜,赦免死刑,而今致士已久,却为了今年冬天的灾情再踏入皇宫内。

    梁皇听得连连点头,正要按孙太傅所说的去做。

    却跳出一堆官员来阻止,说什么不与民争利,处罚囤积木炭者会打击民生,更会使晋边九商跑到北元那边去,虽然孙太傅据理力争,但是反对的声音更大,最后梁皇只得搁浅了计划,摇头叹息走回后宫去。

    “要是有什么东西能代替木炭就好了!”

    梁皇心里不由得露出这一个想法,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可笑,摇摇头正打算回寝宫继续批阅奏折。

    “报!陛下,太后气病又犯了!”

    坤宁宫太监急急忙忙跑过来向梁皇报告道。

    “什么!御医呢!快传讯……到底怎么回事,太后怎么又犯病了!”

    梁皇一听脸上顿时惊慌失措,太后气病已是旧疾,近年来倒是稍有起色,很少再犯了,怎么今日……

    “报!御医说是天气太冷,太后凤体不抗风寒,于是引发旧疾……”

    “这,你们这帮奴才怎么做事的!太后宫里的炭火不是早备好了吗……”

    梁皇大怒。

    “这、这、这,陛下应该是知道,太后根本闻不得烟气,一闻就要呕吐,以往都是把炭烧好了才送过去,用余温暖屋子,可是今年太冷了,烧好的炭炉没多久就凉了……”

    “这、这、这, 该如何是好啊!”

    梁皇头疼不已。

    突然间,魏太监想起一件事来,是他东厂安插在魏国公府的探子查到的消息。

    “陛下,奴才听说,魏国公府徐世子好像研发出一种没有烟气,又经燃烧,无毒而且便利的无烟煤,您看,咱们是不是……”

    “魏国公世子?徐鹏举?你说他?”

    梁皇早些是听说过徐鹏举收购煤矿是要做什么东西,但是徐鹏举纨绔的样子瞬间在梁皇脑子里浮现了起来。

    “不行、不行,他什么东西!你不清楚?指望他,还不如多烧几盆炭呢!传朕旨意,以后炭薪司,有了炭第一时间给太后送过去,要多少烧多少,不能再出这种事情了。”

    梁皇想了想,突然补了句。

    “还有,你的东厂给朕加派人手在边境继续寻找,就算掘地三尺、不,三十尺,挖也要把魏国公和部队的消息给朕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