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重生大隋,开局误杀李二 > 第118章 秘密武器
    杨广问了一下科举安排的事,然后就没去管了。

    科举是对付世家的一个很好的武器,可是光靠科举,还不足以动摇世家的基础。

    杨广还准备了别的更厉害的武器,那就是纸张和印刷术!

    在这年头,教育基本上就被世家给垄断了。

    只要是读过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和世家产生联系,哪怕是寒门也不例外。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世家掌握了大量的书籍。

    寒门子弟想要读书,就只能去求世家。

    然后好不容易才借来一本书,然后要在短时间内抄下来,然后把原书还回去。

    这中间就难免出现错漏的情况,时间一长,寒门的教育就会和世家弟子拉得越来越远。

    只有印刷术出现之后,让书籍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才给了寒门弟子超过世家的机会。

    而现在杨广已经研究出了印刷术,并且已经在洛阳偷偷的建厂了。

    这天中午,李纲按约来到了一个小巷子外面,然后就在这里等着。

    在历史上,叫李纲的名人有两个。

    一个是两宋之间的抗金名臣,要是没了他,当年金兵第一次进攻开封,就能得手了。

    另一个则是有名的太子杀手,他先是太子杨勇的老师,然后杨勇就被杨广给干掉,杨广当了皇帝。

    之后李纲成为李建成的老师,然后李建成被李世民给干掉,李世民就当了皇帝。

    最后他又成为李承乾的老师,然后李承乾也不出意外的被废掉了。

    当杨广在后世看到这段记录的时候,都怀疑自己看错了。

    也不知道李世民当时是怎么想的,李纲都送走了两位废太子了,他居然还让李纲去当李承乾的老师,结果李纲成功的完成了三杀。

    当然杨勇他们几个最终没有成为皇帝,肯定有他们自己的责任。

    可是李纲连着当三任太子,却没有一任能成为皇帝,这里面要是没有他的一点原因,杨广肯定是不信的。

    所以吸取了教训的杨广,就算是知道李纲的学问很好,他也不会让他当自己儿子的老师。

    今天约李纲的人就是杨广,李纲在小巷子口等了一会,杨广就过来了。

    李纲一看到杨广,就闷哼一声。

    他到现在还对杨广不满,没办法,谁叫这家伙抢了自己学生的皇位呢。

    可是在礼节上,他还是要向皇帝行礼。

    所以就在李纲别扭无比的要行礼的时候,杨广笑道:“老师不用行礼,今天咱们就以师徒的身份相处如何?”

    杨广年轻时的确在李纲门下学过几天,只是当他正式成为杨勇的老师之后,杨广就再也没去找过他了。

    李纲心里有些惊讶,在杨广当上皇帝之后,他们也见过几面。

    只是以前的杨广并没有对他这么客气,都当他是空气。

    也不知道这次为什么,他居然对自己这么客气。

    不过这是好事,李纲也没有多想。

    李纲一拱手说:“不知陛下今日叫臣来这里,是有何事?”

    “朕有事要拜托老师。”

    李纲心里一阵了然,原来是有求于人,这就可以理解了。

    “不知是何事?”

    “走吧,咱们先进去再说。”

    两人走进了小巷子,然后有两个守卫出现,向杨广行礼。

    李纲吃了一惊,他刚才在巷子口呆了一会,怎么没发现这里居然有人啊?

    杨广说:“这两人是暗卫,和他们一样的还有几十人,全守在这里。要是没有朕的手谕,私自闯进这里的人,全都是杀无赦!”

    “这里有什么,能让陛下如此重视?”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他们先进了一个院子,一进来,李纲就闻到了一股书香味。

    他对这味道十分的熟悉,他眼前一亮,问道:“这里有很多藏书啊?”

    “是的,这里有五万本,全是四书五经。”

    一个守卫打开门,里面是一个个书架,书架上放满了各种书。

    李纲随手抽出一本,然后吃了一惊。

    这里面的字不像是手抄的,而且是正楷,十分的工整。

    “这也太清楚了吧,这是谁抄的啊,好漂亮的字。”

    “这不是抄的,是印的!”

    “印的?”

    世界上第一本印刷的书本来是出自唐代,不过杨广提前把印刷术给弄出来了,于是第一本印刷的书就出现在隋朝。

    杨广说:“呆会朕就带你过去瞧瞧。”

    杨广说完,就带着李纲去了第二个院子。

    这里充满了油墨的香味,正是印刷的场地。

    杨广说:“目标我们这里有两种印刷方法,一种是雕版,一种是活字。雕版的优点就是印出来的东西清晰,不过缺点就是成本有些高,要是雕错一个字,就全部废了。而活字就没有这个担心,不过它印出来的东西还有些模糊,需要继续改进。

    目前我是两种办法混用,一些经典,印量大,不用去改的东西,就用雕版。一些需要改的,印量小的,就用活字。”

    印刷术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和印章一样,只是无数个印章组合起来就可以了。

    李纲一看就明白,他惊讶地说:“原来是这样啊,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只需要把无数的字组起来,不就成了一篇文章嘛,然后涂上墨水印出来就是了。”

    “是啊,道理很简单,可是要成为现在可以用的技术,朕却花了几千贯和几个月的时间。”

    “这也值得了,有了这技术,以后书籍就可以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了。”

    杨广笑道:“这可不光有了印刷术就可以了,还需要纸!”

    经杨广这么一提醒,李纲反应过来了。

    “对哦,这纸也比以前的纸不一样,白多了,也光滑许多。”

    “是的,一般的字容易浸开,字就模糊了。这纸朕也是改进过了,造纸的作坊不在这里,朕就不带老师看了。”

    李纲叹了一口气说:“真是不容易啊,要印好一本书要克服这么多困难。陛下能全部做到,只此一项,陛下以后一定能青史留名的。”

    杨广哈哈笑道:“老师客气了,这是朕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