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重生大隋,开局误杀李二 > 第222章 税收制度
    杨广拒绝了哈桑奇出兵的请求,一方面波斯离他实在是太远了,这走过来都要一年多,就算派兵过去,最后失败的可能性也是占绝大多数。

    另一方面,杨广准备开始内部改革,这时候外部的战争能避免就避免。

    当然现要李靖已经到新罗国了,随时有可能和新罗打起来。

    不过这次杨广没打算大打,他只让李靖带了两万虎翼军过去了,然后还带了倭国的仆从军五万。

    杨广和李靖说过,隋军就这两万人了,要是打光了就没了。

    所以要用的话,就多用倭国人。

    五万仆从军打没了,还可以再从倭国调十万二十万,尽可能的多消耗倭国人。

    倭国人没了,自然就可以用隋人来代替了,也算是腾笼换鸟了。

    杨广来到了城北的一个学校里,这个学校并不大,也就五百名学生。

    他们在这里只学一些简单的识字,然后别的一些知识也学一点点。

    他们主要学的就是算数和记帐,这些人全是未来的会计!

    今天是第一批入学的学生毕业的时候了,这是短训班,三个月就可以出师了。

    这年头的记帐都很简单,哪怕是最老练的帐房先生,数学水平也就相当于小学生。

    杨广高价请了两个帐房先生过来,给这些学生教做帐的手法,三个月他们就全学会了,现在出去也可以独当一面了。

    杨广走进了教室,一百名毕业生马上跪了下来,叫道:“拜见吾皇!”

    “平身吧。”

    所有人站了起来,杨广笑道:“大家都坐。”

    “陛下不坐,我等不敢。”

    “都坐,都坐。”

    双方都坐下之后,杨广开门见山地问道:“大家觉得大隋的税高吗?”

    这个问题一出,马上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了。

    “不高啊,一点也不高,我们家根本就不用交税。”

    “太高了,我们家就是因为交不起税,所以我爹才把我给卖了的。”

    “还行吧,我家一年的收成,只需要上交一半就可以了。”

    这是最多的三种回答,差不多占了九成以上。

    这三个答案是天差地别,可是却都是真实的。

    这主要是因为大隋的税收十分的不合理。

    大隋的赋税制度为租调役制,租就是地租,北方交粟,也就是小米。

    南方交大米,平均每户交三石粮食。

    调就是交布匹,产丝绸的地方交丝绸,产麻布的地方交麻布,也是固定的数量。

    役就是服劳役,每家每年都要派人服劳役20天。

    这么一看的话,大隋的税率真的不高。

    因为一个男丁在成年之后,朝廷都会给他一百亩地,20亩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80亩是口分田,死后还给朝廷。

    一百亩地交三石粮食,差不多就是三亩地的产量,也就是三十税一。

    这个税率真的很低了,和汉朝最低时的税率差不多。

    可是有人觉得很低,有的人却觉得很高,快活不下去了,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收税不合理。

    首先大隋是没有商业税的,而且从汉代开始的盐铁专卖,隋朝也没有。

    所以住在城里的百姓是不用交税的,所有收税的对象就只有种地的农夫。

    而且那些大世家们也是不用交税的,他们用各种办法躲避收税,最后地方官只能把所有税收的重担都压在农民头上了。

    没办法,谁叫他们最老实呢。

    这样一来,本来只用交一个人的税,可实际上却被压了四五个甚至七八个人的税收。

    那个被卖了的学生,他家更苦,被收走了九成以上的粮食,逼得他父亲只能把自己儿子给卖了。

    杨广算了一下,他家最少多交了二十户的税。

    朝廷的税很低,可是农民身上的税却很重,这中间的便宜自然是让那些大世家们给占去了。

    杨广就是想改变这个局面,那就要改革税制。

    首先现在收的全是人头税,也就是从人身上收税,你家里有多少人就收多少税,这很不合理。

    因为在理论上,国家是给成年人发田地的,每人一百亩,这样按人头收税就很合理,谁也逃不掉。

    可实际上却并不能做到,上好的田地早就被世家给瓜分了,而穷人只能去开荒。

    于是就造成了好地不交税,而荒地却要交重税。

    穷人头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而世家却是越来越富。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有现成的答案,那就是学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

    不再按人交税,而是按地交税。

    而且这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你人可以跑得没影,可是这地却跑不了。

    所以只需要让人把所有的田地都登记入册,一切就都好办了。

    当然摊丁入亩还要伴随另一个政策一起实行,那就是官绅一体纳粮。

    那些大世家不能再免税了,所有人都要一起纳粮。

    杨广坐在那里,给下面的学员们解释着他的想法,学员们也是认真的听着。

    虽然他们还很年轻,小的也就十五岁,大的也不过十八岁。

    可是因为杨广讲得很通俗和细致,所以大家只要结合自己家的情况,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就在这时,有人举手问道:“陛下,我家有军功,陛下赏给我家两百亩地,并且说前五十年是免税的,后三十年半税。现在您要所有人都收税,这之前的奖赏是不是就作废了?”

    杨广笑道:“好问题啊,作废肯定是不会作废的,朕赏出去的东西是不会收回的。这税还是要收,不过这免税的,可以退税给你们!”

    “退税?”

    “是的,这税在收上来之后,朕会让赏功司重新计算,然后把收上来的税又退回给免税的家庭,你交多少,赏功司会退多少。”

    “可是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收,这省了多少事啊?”

    杨广笑道:“这是为了堵住一些漏洞。那些大世家的手段你们可没见过,朕可是领教过的。只要有一点空子可钻,他们一定会去钻。到最后很可能免税的人全成了他们了,而真正有军功的弟子却还是要老实的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