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楚第一臣 > 第33章 天经地义的事
    原本以陈知山的级别,公文应该是交给州衙,然后再由州衙递呈到府衙。

    但现在,陈知山是要状告通判王文升。

    如果笺文经过州衙的话,肯定会石沉大海,被他们拦下来。

    所以,现在陈知山才要直接把笺文交给府衙,由府衙去定王文升的罪!

    笺文写好之后,陈知山才放下毛笔,将墨迹吹干。

    “来人啊!”

    文吏跑进来,道:“大人,您有什么吩咐?”

    “把这封笺文,交给府衙,一定要记得,千万别经过州衙!”陈知山郑重吩咐道。

    文吏点头道:“小人明白了。”

    然后,他就拿着密封好的笺文,走了出去。

    陈知山正揉着头呢,华安又走进来,说道:“老爷,你可算回来了,县衙外面来了好多百姓,都嚷嚷着要见老爷。”

    “这又要怎么了?”陈知山头疼道。

    华安道:“就是农田那事,那些百姓说你擅自炸开河堤,结果大水淹了他们的农田,所以现在他们都要讨一个说法呢。”

    “...”

    沉默了一下之后,陈知山才叹了口气,“知道了,我马上就去。”

    华安又道:“老爷,这些百姓纯粹是在没事找事,你别理会他们,等他们闹腾几天就好了。”

    “你觉得这样能行吗?真放任不管,那不就是不作为?”陈知山厉声道。

    华安讪讪一笑,“那老爷,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还能怎么办,出去看看呗。”

    陈知山说了一句,就走了出去。

    县衙门口,汇聚了上百个百姓,这些人个个表情愤慨,面目狰狞,就差要吃人了。

    看到陈知山出来,百姓们更加群情激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出来,道:“陈大人,你炸了幽河河堤,导致大水淹了我们的农田,这事你要给一个说法!”

    “对,要是不给个说法,我们就不走了!”

    “给说法!给说法!”

    陈知山望着群情激奋的百姓,抿了抿嘴后,才开口道:“各位应该都知道,本官为什么会炸河堤吧?”

    “前些日子,因为黔江涨大水,所以州衙决定炸毁江堤,然后将水引到幽河,幽河河堤经过大暴雨,经不起折腾,所以本官才决定炸毁河堤!”

    “一边是农田,一边是村庄,孰轻孰重,相信大家分的清吧?”

    “就算这样,你也不该炸毁河堤!”一个人再次振臂喊道,只是他的声音,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底气十足了。

    “有谁觉得本官不应该炸堤,站出来。”陈知山淡然道。

    几个年轻人脸上露出犹豫之色,就相继往前一步。

    渐渐的,越来越多人都往前走。

    原本还踌躇的人,一看这么多人都站出来了,也都坚定决心,跟着往前。

    一人羞愧,十人踌躇,百人就是真理。

    上百人,再次群情激愤。

    陈知山面无表情道:“王捕头”

    “大人...”

    “你去,将这些百姓的名字都记下来,然后每个人多少亩,按照市场价赔给他们!”

    陈知山脸色渐冷,“并且将这些名单贴在县衙门口,是非对错,全部交由幽河县百姓评判!”

    王庄拱着手,大声道:“是!”

    当他听到百姓们居然在县衙找陈知山讨要说法时,心中也是愤怒至极。

    要知道,那天为了炸毁河堤,陈知山亲力亲为,带着他们去点炸药。

    这些事情,稍微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被大水冲走。

    如此延绵不绝的洪水,一旦被卷进去,绝无生还的可能。

    所以陈知山这是在冒死拯救幽河县的百姓,结果到头来,得到的却是恩将仇报。

    经过之前的事,王庄对陈知山早就是打心底里尊重,看到他被百姓们为难,心里肯定气的很。

    只是没有陈知山的吩咐,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好了,把这些人的名字放在县衙门口,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能看到。

    是非功过,确实需要别人才能评判出来。

    这一百多人认为陈知山有罪,那就有罪好了。

    把这件事一宣扬出去,能明辨是非的人肯定更多,到那个时候,这些人肯定就是千夫所指!

    这比骂他们,甚至是打他们,要更加诛心。

    有人急了,“大人,你不能这样...”

    陈知山瞥了他一眼,“为什么不能,给我个理由。”

    “这...”

    百姓们急了眼,“大人,你赔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有什么问题吗?”

    “既然是天经地义的事,那就算别人看见了,又能怎样呢?”

    陈知山一甩袖袍,“王捕头,记得以最高市价赔钱,县衙虽穷,但也不会差这点银子!”

    说完,毅然转身走进县衙。

    脚步沉重地回到后院书房,陈知山坐在椅子上,还是觉得意难平。

    “好官,可真难做啊!”

    不知道为何,陈知山忽然有些怀念记忆中当坏官的日子。

    轻松快乐不说,那些百姓也对他毕恭毕敬,哪敢像现在这样随意对他指手画脚。

    当了个好官,做什么都得畏畏缩缩,生怕一个错误,就让百姓对自己的印象一塌糊涂。

    “喂!”

    如柔翻窗跳进来,见他在那发呆,便开口道:“你坐那嘀嘀咕咕什么呢?”

    陈知山抬头望了她一眼,这段时间,如柔没事就会跑过来和他聊天。

    但内容基本都是和他有关,聊了这么久,陈知山愣是没弄清楚如柔到底什么身份,又是从哪来的。

    反正这如柔并不是幽河县人,看她的谈吐举止,应该是从州府来的。

    聊了这么久,两人关系还算不错,最起码不会像第一次见面那样,一见面就拔刀相向。

    “如柔啊。”

    陈知山勉强笑了笑。

    如柔靠在窗边,眼睛明亮道:“你是不是在生百姓的气啊?”

    “没有,只是有点郁闷。”陈知山揉了揉眼睛。

    如柔哼道:“刚刚外面的情况我都看到了,这也就是你脾气好,要换成是我,肯定一拳一个,打到他们连话都不敢说!”

    “...”

    陈知山苦笑,“小姑奶奶,我正烦着呢,你就别添乱了。”

    “切,不知道多少想跟本姑娘说话,本姑娘还不乐意呢,你居然嫌烦!”

    陈知山叹道:“都说当官难,这话不说没道理,这次风风火火去救灾,结果灾情一结束,我反倒里外不是人了。”

    如柔道:“这不是很正常吗?我就认识一个人,他一直劳心劳力做事,从来不敢偷懒,结果呢,还不是有很多人骂他。”

    “我就记得他说过一句话,说如果自己干的是人事,那就不用担心别人会说,因为人一般是不会去骂干人事的人。”

    陈知山奇怪的看着她,“天底下真有这么倒霉的人?”

    如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