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已经不是第一次受到偷袭了,而且说的不好听一点,长孙宝器始终觉得皇后的病来的太过于古怪。

    自己之前护送孙思邈回去受到了偷袭,紧接着又是李恪在长安城之中受到了偷袭。

    而如果说对方要对李恪出手的话,那么在这个途中就会是最好的机会。

    对方显然不可能放过这次的机会,所以综上所述,这一次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一次的机会。

    此时,长孙宝器终于明白,为何长孙无忌会将这支军队送给李恪,那是因为长孙无忌已经感觉到了,这一次李恪的旅行将会是一场凶险的旅途。

    这也就代表了长孙无忌的态度,并且也在传递给自己一个消息,自己就算是战死了,也必须得保证李恪的安全。

    万不得已的话,那么他必须将李恪再一次的护送回长安。

    “殿下,那这一次我们到底该如何的去应对?”

    一上来就逃跑,不是他长孙宝器的性格,所以不管敌人如何强大,他们都要尽力的试一试。

    再说了,现在的李恪如此的气定神闲,甚至一路上都不慌不忙的样子,这已经说明了他胸有成竹。

    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么自己不妨听一听殿下到底有如何的高明招数,然后再决定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你或许在想,接下来我一定会有什么妙招或者是高招吧?那如果我要是告诉你没有什么高招或者是妙招了?”

    这样的话大大的出乎了长孙宝器的预料,毕竟在他的印象之中,李恪是一个极其睿智的人。

    而这样一个睿智的人,说他没有对付敌人的招数的话,那么打死长孙宝器,他也不相信。

    所以他只当李恪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可实际上李恪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是说他的手段不行,而是时间不允许他去做这件事情,同时在李恪的眼中,这些家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说句实话从开始到现在,他都没有担心过这些家伙。

    “相信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谓的神机妙策不过是见机行事的一种手段而已,所以不必要去迷信什么,神机妙算,更加应该去相信的是自己手中的刀和心中的信念。”

    当李恪说完了这样的话之后,面前的长孙宝器,若有所思,要知道他的心中就藏着一股义气,这是要为大唐的万世开太平的义气。

    最后他得出一个答案,果然只有跟着李恪才能够将整个大唐变得更加的繁荣昌盛。

    相比较起来太子这些人则是差的太远,他们一心一意只想要搞庙堂斗争,牢牢的将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他们却忘了。

    没有大唐,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权力,所以对于这些忘本的人。

    长孙宝器甚至觉得他根本不配继承龙椅,如果这张龙椅换一个人来做的话,那么该会有多好。

    而面前的李恪就是最好的对象。

    “殿下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李恪当然知道长孙宝器心中想说些什么,可是有些东西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再说了,龙椅不过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而真正的应该掌握的并不是这个位置。

    比如说像李世民一样,哪怕他身处在龙椅之上。

    他要做一些事情的话都相当的不方便,他必须要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其实如果是换了自己的话,只怕也不会比他好到哪里去。

    原因其实很简单,越是庞大的帝国,有些时候越是如此,因为他们构建的阶层和各个组织就会越多。

    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他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这样反而会让坐在龙椅上的人身不由己,但是不管如何去诉说这个问题,李恪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按照规则进行。

    而对方对长孙皇后出手,包括在半路劫杀自己,这些都已经超出了规则可以接受的范围。

    所以李恪必须给这些人很狠的一次打击,只有这样子,他们才能够长记性。

    别看现在李恪手中只有几千人,但是李恪可以做的事情却有很多。

    首先这几千人可以吸引敌方的火力,其次剩下的两千铁骑军可以作为自己的主力部队将对方给剿灭。

    同时暗阁和剑门的人也在暗中观察这一切,如果说真的发生了什么情况的话,那么剑门和暗阁这两道组织将会彻底的成为对方的一个噩梦。

    首先是暗阁的成员他们大多数拥有绝强的战斗力,而且可以针对对方的高层进行一系列的暗杀。

    要知道每一个将军手底下都有一些知根知底的校尉,而这些校尉才是这些小队伍真正的指挥者。

    尤其是当他们处于战斗的状态的时候,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影响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如果说这些家伙死了的话,那么不管这个将军拥有再高明的手段,他也无法将命令传达给所有人。

    如果把一只军队比作一个大树的话,那么将军或许是树干士兵则是树叶,而最后这些校尉们就是参差不齐的树枝。

    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树枝被砍掉的话,那么树叶也就只有凋落的命运。

    尤其是在大型的战争之中这些小士官,有时往往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

    当然一个两个无关大局,可是人数一旦众多的话,那么就会立刻的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这也是现代说的斩首战术的最关键的应用,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大堂之中,无论何人和李恪的军事素养相提并论的话都会差上一大截。

    游击战,迂回战,各种战术,恐怕这些人连听都没有听过,更不要说如何使用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一次又一次的败在李恪手中的真正原因。

    毕竟唐朝之后的两千年文明实在是太过于璀璨,而他们的智慧即便是加起来,也无法和李恪相提并论。

    对方想要在李恪回到长安,然后在阻击李恪那么李恪就干脆将计就计阻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