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武侠修真 > 武侠:我在江湖 > 第3章 一妻一妾
    雨过一定会天晴,是的,和预想的一样。

    今天是个好天气,灼华和李研已经早早起床。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每年大哥肯定会赶在小年前回来,就和今年一样。他们今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灼华先帮二嫂做早饭,过年了,家里平时的长工也都回家了。

    李研在接到大哥的指令又跑去城外把新大嫂接回,没办法,家里跑腿的活都是他来干。母亲早上是交代的,不可以打扰到大哥大嫂的休息,所有人都不可以。母亲一早就把大哥那边的两个孙子带过来照顾,灼华忙着摆放着桌上的碗筷。

    “灼华,你去门口等着新人来吧,别让人家刚到咱家就寒了心。”母亲坐在主屋,看着该准备的一切都准备妥当,吩咐灼华去迎人。

    灼华快速偷吃了碗里一块蜜饯说:“哎,娘,我这就去。”

    灼华跑了出去,没有看到母亲给她的白眼。

    刘兰儿刚嫁到李家时,灼华不过四岁,其实灼华也不记得大嫂那时候的模样。大嫂的娘家是城里有名的乡绅,岳父看中李矾日后必定飞黄腾达,所以认定这个女婿。大嫂怎么也是大家闺秀,所以灼华隐约的记得大嫂很温婉,很柔美,小巧。

    二嫂嘛,是母亲从老家接过来的亲,按照辈分讲,还要叫母亲一声姑姑。二哥是个听话的孩子,那时大哥已经离家远行,父亲刚过世,母亲认为应该找个能干的媳妇帮助二哥操持家务。二嫂不识字,没有读过书,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虽不是大嫂那般温婉可人,但是二哥从没有嫌弃过。若是比为人处世,做事周到,家里没有人比得上二嫂。店里、家里,长辈,兄弟姐妹,儿女,她都没有想不周全的。虽然嫁过来近十年不太会讲吴语,但是大家对二嫂最是喜欢,二嫂最像母亲,也最得母亲疼爱。

    大哥又带回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应该被称为妾吧。听母亲说,妾在大户人家就是佣人,没有地位。自己还不是很懂,母亲一直都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妾室,从没有把自己当做主人。那她会是什么样的女人?

    其实她听说,大哥认识那个女人已经好几年了,去年才正式娶了她,只是没有带回来,怕大嫂不开心。男人不就是这样吗,三妻四妾。也罢,自己还小,想也想不懂。

    唉,母亲说了,不要说,不要问。如果大哥娶回个母老虎,那么他也是要受苦的。

    想到这里,灼华不禁打了哆嗦,挥起拳头打自己的脑袋,怎么老是往坏处想?

    渐渐地,灼华听到了马蹄声,看着马车渐渐地走进,他站起来,迎着刺眼的晨光,看着缓慢打开车帘的女人。

    她,和大嫂二嫂都不一样。

    李研跳下马车,大声喊道:“灼华,愣着干什么,快,拿凳子。”

    “哦哦,马上。”灼华赶紧转过神来,拿起自己坐在门口的长凳,放到车下。

    “请,请下车。”灼华还处在神游状态,不知道该叫什么:“请下车,小姐?”

    灼华就像在店里面迎接其他的客人一样称呼着。

    李研看着傻乎乎的灼华,打了一下灼华的脑袋说:“什么小姐,笨蛋,这是大嫂。”

    灼华回过神来,小脸拧成一团,摸着头哀怨说:“又打我,哼,看我不告诉娘去!你欺负我,你这样的打法,我还没有长大,就已经变笨了。”

    李研冲着灼华扮了个鬼脸说:“我打了你会变笨?你根本就是一个笨蛋。”

    李研拿着车上的行李从大门进家。

    回过神的灼华赶紧过去搀扶新的大嫂下车,大嫂冲他微微一笑,并道了谢。她比灼华想象中的要高大一些,不比家里大嫂小巧。她,不是美人,但也不丑,算不上精致,也不算粗犷。

    她跟家里的嫂子都不一样,灼华也说不出哪里不一样。

    玉琼看着灼华笑说:“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你一直看着我。”

    灼华被这么一问反倒有点不好意思,吞吞吐吐说:“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看到。”

    灼华从来没有这么失礼过,只好将羞红的小脸低垂下来。

    灼华先是领着玉琼进了院子,首先要见过母亲,母亲正在厅里的太师椅上坐着,怀里抱着李矾的小儿子,大儿子则站在母亲的身边。

    母亲手里正在剥着核桃,还念叨着:“这个给你,不要争。”说完将手里的核桃塞进怀里小孙子嘴里。

    灼华走到母亲面前小声说:“娘,人来了。”然后张着嘴凑到小侄儿面前轻声说:“给姑姑吃一个?”

    只见小侄子将手里的核桃往里面藏了藏说:“跟着小孩抢东西,羞羞。”

    灼华也不恼,使劲地捏了一下小侄子的胖脸蛋说:“你个小气鬼。”

    玉琼恭敬的低着头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头,叫了声:“母亲。”

    母亲看了只是笑笑,说道:“去见你的主母吧。”母亲仍然剥着核桃,对着孙儿念叨着:“小乖乖,小乖乖。”

    玉琼恭敬说:“谢母亲。”又拜了一拜。

    母亲也不看玉琼,边剥核桃边说:“以后就和矾儿一样,叫娘吧。”

    路途的劳碌,到家之后李矾感觉特别的安心,所以这一觉睡得特别踏实。

    安心,是啊,漂泊了这么多年,最终还是家是最好的。

    见到李矾已经醒了,刘兰撩起床幔,柔声问:“醒啦,起吗?”

    李矾坐起身子,慵懒地靠在床前,“该起了,孩子们还没有见到呢,一家子都在等我喽。”

    刘兰拿好干净的衣服,为李矾穿上,倒好茶为李矾漱口,服侍李矾洗脸,并将他的头发整整齐齐的梳好,这,是她最愿意做的事情。对着镜子里的李矾,刘兰儿轻轻一笑,李矾回一笑以示满意。

    “大哥,人我引来了。”灼华站在门口,伸头往屋里看,屋里并没有回答,灼华转脸看看玉琼,玉琼只是笑着,灼华又一次喊道:“大哥?”

    “进来吧。”李矾的声音依旧淡然冷清,听不出任何的情绪。

    刘兰随着李矾坐到厅堂上的椅子上,玉琼一进屋,就跪倒在刘兰的面前,灼华顿时目瞪口呆。

    只见刘兰起身,拉起玉琼,一双杏眼,满是笑意地看着玉琼:“我们姐妹之间,不讲这些虚礼。”

    “姐姐大度,愿意接纳我。”玉琼不曾想到,刘兰是这样的温婉美丽,玉琼低垂着头,无法坦然面对刘兰。

    “以后我们共同服侍夫君,你在外面帮我照顾着夫君,我已感激。你进门之前,夫君已同我讲过,只是这家里比不得其他家宽敞,我们一起,害怕委屈了妹妹。”刘兰心里虽尽是委屈,但这个时候必须表现出来大度,不妒不忌。

    李矾笑着看着他俩,双手分别牵住她们每人一只手,放在胸口说:“你俩这样子我就放心了,你们都是我挚爱的女人,是我的手心手背,我会把你们放在心上。”

    李研将玉琼的行李拿进来,看到这一幕,不禁揶揄李矾笑说:“大哥,你这是享齐人之福啊。”

    李矾只是对李研回复白眼。

    腊月二十四,是传统上的小年,这一天是忙碌的,家里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李矾带着弟弟们修补房屋,母亲指挥者女人们打扫房间,准备晚上送灶神需要用的供品和晚饭。小孩子则笑闹着比划着李矾从外面给他们带回来的宝贝。过年了,一家子在一起动手做所有的事情,才能感觉到一家人在一起的重要。

    晚间,灶房里的灶老爷的画像和贡品都已经准备妥当,灶王爷的神像贴在火灶上面的墙上,中间写:“灶君神位”,两边则是“上天言好事,下届将吉祥”的对联。在灶君的神像前,摆的是美酒,麦芽糖,果品,甘草,猪头等祭品。

    李矾带领弟弟们和儿子侄儿们先是磕头祷告,诚心焚香,然后洒下第一杯美酒,再磕头,这样三次之后,将麦芽糖糊在灶神的嘴巴上,再拜,撕下灶神的画像,连同纸糊的纸马金银财宝一起烧掉,高喊一句:“送造神上天。”

    就此,祭灶结束。

    家里的女人们已经把晚餐准备就绪,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孩子们都是好玩的年纪,饭还未吃完就放鞭炮玩耍去了。

    酒过三巡,其乐融融,世间的美好莫过如此。

    “娘,明年开春我打算把老三送到南京读书,就去老师的崇正书院,他也该出去见见世面,我刚出家门的时候,在那里读过一年的书。”晚饭间,李矾把他的打算告诉母亲。

    “这是好事,我就怕他太顽皮,出了家门更没人管的了他了。”母亲很欣慰,作为长兄的李矾关心着弟弟。

    “不怕,到了书院他肯定会老实的,书院里那么多有才华,有本事的学生尚且好好读书,他哪有顽劣的本钱。”李矾向母亲解释道,以解除母亲的疑虑:“书院管理严格,老师更因材施教,母亲放心。”

    “我要离开家吗?”李研泛着疑问,他不愿意走,舍不得母亲,舍不得灼华,但是又不愿意整天呆在这里。

    “你认为以你惹事的性格,苏州城还有哪个书院愿意要你?”李矾对李研怒道。

    李研想要开口说话,就这么一句,他已无话可说。

    “去吧,去吧,为了三儿的前途,你父亲留下的手艺,也就只有老二学的好,你呢,就好好读书吧。”

    母亲纵有不舍,但是为了儿子的前途,还是答应了。

    李研看了看母亲,邪笑地看着灼华说:“要是灼华随我一起去,我保证认真读书。”

    母亲一看李研要出馊主意,立马变了脸色说:“不行,灼华太小,你照顾不好他。”

    李研也急了,要出门心里本就不舒服,“我得带着灼华,我要是不在家,我最想的就是灼华。”

    母亲哪里会看不出来李研的想法,喝道:“你别胡闹。”

    李研并不害怕母亲的严厉,反而向母亲撒娇说:“娘你不跟着我,大哥二哥也不在身边,不行,我要带着灼华,他跟我去,我就不怕想家了。”

    李矾放下手中的筷子,看着李研,认真问:“你保护的了灼华吗?”

    李研拍着胸脯保证说:“我肯定会保护他的。”

    李矾笑了一下大声说:“那好,你带着灼华。”

    母亲摇着头急说:“不行,我不同意,灼华要留在我身边。”

    母亲怎么能愿意她最疼爱的灼华离开她呢。

    “娘,灼华也大了,他不能一辈子在店里打杂吧,虽然我们不是什么书香世家,但是现在我还是可以负担他们以后生活,我希望他们可以不像我和老二这样的辛苦,我们家老三可以读书,入仕途,光宗耀祖,娘,这样不好吗?”李矾笑着说,希望宽慰母亲的心。

    “这样是好,但是”母亲还是犹豫着。

    玉琼看出母亲的忧虑,笑着说:“娘,放心,我的父亲母亲在书院里面做些杂活,我也在书院长大,灼华去了那里,住我以前住的房间,就当走亲戚,不是去真的上学,就是平时里可以照顾着三弟。”

    李研走到母亲身后,趴着母亲的背上讨好央求说:“娘,你就让灼华跟着我去吧,总要有人帮我洗衣服做饭,要不就我这样的,还不每天都是馊的?”

    这个倒是有可能,就以他“不修边幅”的态度。

    “灼华的事容我想想”母亲仍然迟疑:“我再想想。”

    正在闷头吃饭的灼华都不相信是在谈论他吗?问道:“关于我的事情,有人问过我的想法吗?”

    众人看向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是啊,该问问他的意见。

    李硕摸着灼华的头笑着说:“是啊,我们把灼华给忘了,哈哈,灼华,你是什么想法。”

    二哥,永远是家里的最好的人。

    灼华有些怒气地冲着李研吼道:“三哥,我是你的佣人么?就想着我给你洗衣做饭?”

    李研也不生气,反而笑嘻嘻地说:“跟着我去吧,可是去南京哎。”

    李矾看着李研得意的样子,不禁倒吸了了一口冷气,他甚至怀疑他的决定是不是正确。

    “二哥,其实我不想在店里帮你了,我不是很喜欢。”灼华首先给李硕一个抱歉的眼神,虽然他们生意做得很好,但是不是灼华喜欢的。

    “我知道,你不要抱歉。”李硕给予灼华微笑,叫她放心。作为最善解人意的哥哥怎么会不了解他的心思呢。

    “我,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