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武侠修真 > 武侠:我在江湖 > 第118章 徐睿的身份
    他们听完戏,又去吃了晚饭,眼看着天色已经晚了下来,徐睿将灼华送回家才折回去,到了家里已到戌时,徐睿从后门进入,想要偷偷地遛进自己的房中,防止被父母发现,他可不想被训斥。

    刚穿过廊子,到了自己的院中,看着一片静寂想着应该万无一失,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下。刚刚放松低走了几步,就看到书铭跪在院中,徐睿心想不妙,悄悄地走近想问个清楚,才发现母亲在门口焦急地等着,一会儿往院门口看几眼。

    “这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了。”这位夫人穿着蓝色的褂子白色裙子,云髻高高的梳起,头上插着流苏金钗,四十岁上下的年纪但是依然风姿绰妁。

    “母亲这么着急一定是父亲过来了。”徐睿躲在柱子后面自言自语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不了一顿的责罚。徐睿鼓足了勇气走到母亲面前。

    徐母一看是徐睿回来了,赶紧将徐睿拉到一边,小声问道:“你跑去哪里了,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你父亲在屋里。”

    这边话还未说完,就听见屋里厉声呵斥道:“回来了还不进来,在外面等着领板子吗?”

    徐睿耸了耸肩,悄悄地对着母亲说:“不用担心,大不了挨一顿打。”

    徐睿推门进去,父亲正在看着自己功课,徐睿的父亲不是什么刀笔小吏,正是内阁大学士徐阶,当朝的一品大臣。

    “舍得回家了?”徐阶厉声喝道,徐睿正作揖拜过,徐阶转过身去,两眼全是怒气盯着徐睿,问道:“这几日都去哪里了?”

    “前几日书院的同窗来到京城,我见了他们。”徐睿如实说。

    啪的一声,徐阶将手里的书本摔在了书案上,说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几日不是去茶馆听书就是去戏楼看戏,怎么?你当我是你母亲,这样好糊弄?”

    徐睿心想肯定是书铭嘴不严漏了出去,看着等一下要狠狠的教训一顿。

    徐阶接着又说道:“天下才子数不胜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认为凭着一点小聪明就能考的中?”

    徐阶看着徐睿始终低头不作声,自己就像是对牛弹琴,可怜天下父母心,纵有再大的怒火,对着不以为然的徐睿,也只剩了无奈,徐阶叹了一口气说道:“不要再去见那个姑娘了,备考吧。”

    徐睿心想最近是贪玩了些,不过是一顿的训斥,自己不还嘴,父亲发过脾气便是了,没想到父亲竟然已知灼华之事,心里有些急了说道:“父亲说要儿子用心在功课上,儿子答应便是了,但是这与儿子见谁不见谁没有关系。”

    徐阶听了徐睿此言,怒上心头,疾步走到徐睿跟前说道:“怎么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你都交了些什么朋友,你在外面的事情我也不想管。你现在年轻,去去青楼花些银子我也不说你了,但是那个姑娘是不能娶回家的,你不要妄想。还有,你要记住,你是有婚约在身的。”阶适时的警告徐睿,平日的玩世不恭他都可以不管,但是婚姻大事他是不能儿戏的,他了解自己儿子的叛逆。

    徐睿抬起低垂的头,眼睛里没有丝毫的害怕,说道:“什么的婚约?父亲既然什么都知道了,那儿子也不想瞒了,儿子不会遵守你们的婚约,我不会娶我不爱的女人。”

    徐睿是阶四个儿子中最聪明最有天分的那一个,从小心思缜密,颇有城府的一个人,去了南京两年,反倒不羁起来,越发的难以管教。痴情的男人是没有出息的,他不会让那个叫李灼华的乡野村妇毁了徐睿的前程。

    “你是一个男人,不想着抱负,心里竟想着小情小爱。”阶声音大了起来,这个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的儿子,他竟然越来越不了解了。

    听着屋里的声音大了起来,徐睿母亲在门口赶紧推门进来,一进来就看到徐阶举起手来要打徐睿,母亲如何舍得,急忙跑过去拦住说道:“打他做什么?功课不认真多管教便是了。”

    “慈母多败儿,你看看他都被你惯成什么样子了。”徐阶生气转身,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你这几日满城的乱跑,功课不都耽误了,还有几个月就要考试了,你父亲也是着急,你要是考的不好,你父亲的脸面还是要的,其他的事情也都可以先不提,先准备考试。”徐母王氏劝解道。

    “母亲,现在全国的考生都集结京城,我现在也要交些朋友,听听其他人的见解,总比在这屋里死读书的好。当初父亲送我去书院,不也是要我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吗?”徐睿委屈说道。

    “爷,消消气,瑞儿还不是贪玩些,想想您少年的时候,不也是满腔的义气,能遇到一两个知己,恨不得撒尽这满腔热血。妾看只有这瑞儿最像你。爷,别担心,下面几天的日子就让他在家里收收心,哪里也不去。”徐母柔声劝道,徐睿张嘴还要说些什么,但是母亲一个白眼,便不再说话。

    “都是你惯得。”徐阶生气地甩手出门。

    “母亲。”徐睿撒娇地靠在母亲身边,刚才的训斥似乎已经是过眼云烟了,问道:“父亲怎么这么生气,是不是书铭乱说话了?”

    “你不要去怪书铭,今天不是我急着进来,你免不了挨了一顿板子。你父亲想要知道你的事情,就是书铭不说他还是会知道。”徐母说道。

    “但是儿子交的那几个朋友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值得交的。”徐睿说道,母亲最疼他他怎么会不知道。

    “你有一个朋友帮着妓女赎了身,还娶了作为妻子,这个是事实吧。”徐母说道。

    “是,但是那是周扬和歌两情相悦,歌甘心跟着周扬。”徐睿说道,转而又想到了些什么,问道:“母亲,这事父亲是怎么知道的?”

    “他们以为来了京城过去的事情就能一笔勾销,怎么可能?不要说那妓女接过多少客人,还能没有人认得出来?就说这两京的官员,哪里能不往来的。”徐母说道,这些道理徐睿哪里会不明白。

    “但是儿子是守本分的,在南京天天在书院苦读呢,母亲你是知道的。”徐睿撒娇说道。

    “你也别在我面前卖乖,你的那些习惯还满得了母亲?男人平日逢场作戏,出去玩玩母亲也不会管你,花些银子母亲也不心疼。”徐母说道。

    徐睿以前京里的朋友,都是官宦子弟,平日青楼常去,花天酒地,徐母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母亲,你这说的都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儿子从南京回来,你什么时候看我还那样贪玩过?偶尔出去还不是拗不过师兄们的面子。”徐睿尴尬地挠了挠头,他现在最不想提起的就是他的过去,家里人还好,要是让灼华知道了,他可不认为灼华还会理他。

    “不提也罢,你和那个姑娘的事情你父亲也知道了,但是瑞儿,你是有婚约在身的,就算没有婚约,你也不可能娶她,一个乡野丫头,怎么进得了徐家的门。”徐母说道。

    “母亲,你不了解灼华,她善良美丽,儿子是真的喜欢她。你们给我定下的婚约,我都不知道那家的小姐长得什么样?我不在乎灼华的出身,我也不要什么大家闺秀,我只要一个能与我心灵相通的伴侣。”徐睿说道,他只要灼华,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她的母亲,现在也不能阻止他。

    “我现在说什么都说不进你的心里,瑞儿,你要知道母亲在这家里的位置,纵使母亲有几分姿色,但是终会老去。上房的儿子都个个出息,也深得你父亲的喜欢。像你这样的庶出,有哪人会看上几眼?但是你争气,自小聪慧,长得更是俊逸非凡,功课才气更是最像你父亲。陆家闺女看上了你,更是你的福气,你好了便是母亲的福气。普通人家都是养儿防老,何况你我身在这宅子里。”徐母娓娓道来,说到伤心处还流了几滴眼泪,又说道:“我知道你想得开,也许那姑娘性子好些,长得美些,但是瑞儿,这个时候你要想着母亲,想着你的将来。”

    徐母说的字字含泪,说的徐睿心软了,不再说他和灼华的事情让母亲忧心。

    “母亲,儿子知道你的不容易,儿子答应你会用心功课,争取考取功名为你在家里争脸。”徐睿扶着母亲,轻轻抚慰着。

    徐睿怎么会不知,庶出的他什么都不是,更得不到别人的正眼。从小他谦逊恭谨,力争完美,好讨父亲的欢心,所以他从小没有别的孩童的快乐。他心思重,城府深,天天带着假面具,和外面的朋友要放荡,在家里要努力。对待兄长既要小心伺候,又要步步为营。直到他遇到了灼华,才知道什么是真的自己,才体会到了生活的趣味。

    “先别想着其他的,你有了功名,才有与父亲谈判的筹码,知道吗?还有,你父亲在气头上,你这几日收敛些。”徐母说道,她的儿子她最是了解,心软孝顺。

    “我知道了,我今日好累,母亲,我想洗个澡好好睡一觉,你也早点休息,别想太多,儿子不会让你失望的。”徐睿笑着说道,每一句话都像安慰,抚慰着母亲的心,又像是保证。他怎么能让母亲小心翼翼的守护了他几十年变成徒劳无功呢?母亲和灼华,都是他爱的女人。

    “我叫书铭去给你打水,明天要”徐母笑着说,还想唠叨几句。

    徐睿接道:“用心功课,儿子一定闻鸡起舞,悬梁刺股,不负母亲的期望。”徐母听徐睿这样说,放心地笑着离开了。

    徐母刚走出院子,便看见徐阶仍然站在门外候着,柔声唤道:“爷。”

    “怎么样?”徐阶冷冷问道。

    “放心吧,道理妾都给他说明白了,瑞儿是个心软的孩子,不会不顾及你我乱来了。爷放心,一个乡下丫头,瑞儿不过是图个新鲜,我们也不用逼着紧,等春闱完了,把那陆家小姐娶回家,家中有了牵挂,瑞儿还会想着那丫头不成?”徐母说道,精明的她有着自己的算盘。

    “但愿如此,你还是的盯着些,这段时间朝中事情繁忙,还要你费心。”徐阶说道。

    “看爷话说的,妾会严加管教。”王氏说道。

    徐阶拉着王氏的手,相携走着说:“瑞儿虽然表面乖巧,但是骨子里顽劣,还要辛苦你些,这些年你也不容易,等到瑞儿有了功名,成家立业,我也好名正言顺的将你扶了正,也不辜负你这些年来服侍我。”

    王氏本是丫鬟出身,因长得漂亮后来就被徐阶收了房纳了妾,徐阶原配杨氏早年病逝,家里上下都由王氏打理。

    “能服侍爷本是妾身的本分,妾身和瑞儿能得爷的怜爱,是妾身的福分。只是瑞儿还小,这般不懂事,爷别往心里去,大是大非瑞儿自然明白。”王氏一味劝解,生怕徐阶生气厌恶徐睿。

    “你能明白就好。”徐阶说道,两人相伴着离。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像王氏这样的从小就到了徐家,后来纳了为妾,也算是老来伴。但是庶出的儿子在家里能有什么地位,王氏自然要为儿子打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