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武侠修真 > 武侠:我在江湖 > 第135章 踏雪共诉兄妹情
    本来灼华和李研是打算着要回家的,但是李研和灼华两人都不想过早回去,在街上闲逛起来。李研穿着还好,书生打扮,手握折扇,风度翩翩。灼华是普通打扮,又不施粉黛,寒冷的风将灼华的脸吹的通红通红的,走在李研身边,活像个小丫鬟。

    “三哥,有些饿了,买个包子吃吧。”灼华跟李研说道。

    “好。”李研牵着灼华走了过去,伸进兜里拿出几个铜板,对着老板说道:“两个包子。”

    灼华拿着接到手里,拿出一个给李研,李研摇了摇头,灼华便大口吃了起来。

    “慢点,晚上回家还要吃晚饭的。”李研面露嫌弃说道。

    “大哥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回家过?今晚能吃上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灼华说道,她可不会委屈了自己的肚子。

    “三哥,再买上几个烧饼,我们带回家吃。”灼华指着烧饼摊说道,李研无奈地掏出钱,提着包好的烧饼。

    “三哥,京城就烤鸭最好吃,也不知道大哥喜欢不喜欢,我们今天买一只带回去吧。”灼华说道,李研无趣地点了点头。

    “三哥,这个灯笼好漂亮。”灼华到了买灯笼的店门口,看了一会灯笼,各式各样,有小兔的,有莲花的,漂亮极了。

    “灼华,我们该回去了。”李研说道,毕竟天色已晚。

    “哎,三哥,我怎么发现大哥来了你都变乖了,平时都是我催着你回去的。”灼华娇憨着说着。

    “哪里有,看你冻得,这脸红的。”李研说着使劲地捏了一下灼华的脸,掩饰自己的心虚,他向来什么事情都不瞒灼华的。

    “三哥,前面有个大酒楼,我们买只烤鸭就回家。”灼华嬉皮笑脸地央求道。

    “你说的,不要到时候又学小猫耍赖。”李研说道。

    “快走快走吧。”灼华拉着李研就往后跑。

    “老板,一只烤鸭,带走。”灼华到了柜台前叫道。

    “好嘞,你坐着等着。”跑堂的说道,转脸冲着里面叫道:“烤鸭一只,带走。”接着又忙活其他的事情去了。

    灼华坐在哪里,总是喜欢细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前是由于好奇,再到后来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因为她总学不会像李研他们到哪里对什么都漠不关心。

    灼华透过酒楼里来来回回的人,看到从楼梯上晃晃悠悠下来的一个人,灼华看到拉了一下李研,说道:“看,裕王。”

    灼华起身刚想喊,被李研拉住,说道:“不要喊。”

    “为什么?”灼华没好气问。

    “假装没有看到会不会?”

    “我只是想打声招呼而已。”

    等灼华再看去,朱珏已经消失在门口,灼华只好老实地坐在那里等候。李矾从窗户中见了朱珏已经上了马车,自己也穿好衣服下楼,往下一看,便看到了坐在下面的李研和灼华。

    李矾站在栏杆前,静静地看着他们,灼华开心地拿着用纸包好的鸭子,李研付了钱,两人有说有笑地出了门。这时李矾才从楼梯下来,马车已经在门口备好,李矾上了马车,跟在灼华和李研的后面,等到了灼华和李研的身边时,李矾从马车里伸出头来叫道:“李研,灼华。”

    李研和灼华同时回了头,灼华见人是李矾,笑着问道:“大哥,你从哪里来的?”

    李矾笑了一下说:“刚办完事,上车吧。”

    车夫刚想从马车上将凳子拿下来,灼华摆手说道:“大哥,我们要不要一起步行回家?”

    “是啊,大哥,我们好久没有这样逛一逛了。”李研笑着说道。

    “那好。”李矾下了马车,看了看灼华,将身上的披风解了下来,替灼华披上,说道:“起风了。”

    灼华看着这时的大哥,瞬间湿了眼睛,长子和幺女之间年纪的差距,一直让灼华对李矾又敬又怕。

    在家中,李硕是最柔软的那一个,不威不怒,总是一张笑脸忍耐着她所有的娇惯。李研是最不像兄长的那一个,无论是小时候打她还是现在跟她斗嘴磨牙,都毫不相让。只有李矾,灼华一直是感觉有距离的,有时他像一个父亲,有时他又是兄长。虽然替她打算着,但是每次见面都是寥寥数句,只是简单的了解,谈不上关心,也谈不上不关心。

    “我不冷。”灼华说道。

    “走吧。”李矾一手拉着李研,一手搂着灼华,边走边说:“我这些年太忙,辜负了多少的好时光。”

    “大哥也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一直辛苦奔波。”李研说道,李矾听了笑着摇摇头。

    “要是二哥在就好了,我们兄妹四个一起这样走着多好。”灼华叹息说道。

    “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但是我就想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一起。”李研说道,也想起了他们小时候李矾每次回家去,他们总是这样一起出去玩,那时候灼华还很小,总是二哥背着。

    “说的对,我们是一家人。”李矾说道,看了看灼华,这个时候才感觉到灼华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盼着自己回家给她带糖果的假小子。虽然不施粉黛,但是依然美丽,虽然粗布麻衣,但是依然窈窕绰约。

    “等我忙完了这几日,我们好好走走玩玩。灼华,你喜欢不喜欢昨日大哥穿的那个貂裘大袄,过几日也给你和李研做上两身。”李矾笑着说道。

    “大哥,我不在意的。”灼华说道。

    “我也不在意。”李研傻笑着。

    “但是大哥在意。”李矾说道。

    三人这样走着,嬉笑声阵阵传来,有时候还有李研和灼华的打闹声。灼华跟李矾讲着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听的戏,哪位先生说的书最有趣,哪个节日逢会的人最多,她最喜欢哪家的糖糕。

    有时候太过忙碌,偶尔停下来听着这叽叽喳喳的声音也是一种享受。

    李矾一般见景王,都会是在郊外的某处园子,一般好的酒楼都会开在城里,但是城外的这种花园式的饭庄,才是真的享受。就像进了一个人家的园子,里面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到了冬天,外面虽然有厚重的积雪,但是一旦进了院子里的花房,里面还是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今天的用餐之地正是在花团锦簇之下,隔着花的后面,若隐若现的是四五个女子,个个都是弄乐的好手,弹得好琴,唱得好曲。

    “李矾,这个地方我喜欢,你哪里找的?本王在京城这么多年,怎么不知道?”景王跟着李矾走着,真是一步一景,冬天尚能如此美丽,何况是春夏呢。

    “王爷喜欢就好。”李矾替景王撩起厚重的布幔,已进入到花房。

    景王更为惊奇,伸手闻闻花香,这时候丫鬟拿过来外衣给李矾和景王换上,景王顺手摘了一枝花,插到服侍他穿衣丫鬟的云髻之上。

    “请。”李矾说道。

    景王走在前面,边走边笑着说:“赶明你把你这花匠借给本王几日,本王也在府中弄个像这样的花房,没事养养花,逗逗鸟,弹弹琴,听听曲。”

    “就怕王爷没有这个闲情逸致。”李矾笑道。

    “本王本就是闲事的王爷,我们大明朝的王爷最舒服,吃喝玩乐,别无他事,等本王弄好了,到时候也请你到府中做客听曲。”景王说道。

    “王爷喜欢这里就是对李某最大的抬举了,也不瞒王爷,这里本就是为王爷准备的。”李矾说道。

    “此话怎讲?”景王假装没有听懂,边逗弄着鸟便说道。

    “王爷是金枝玉叶,什么好的东西没有见过?想着金银珠宝对于王爷就是一般俗物,也未必入得了王爷的眼。我就想着,这几年都拖着王爷的福,每年几颗夜明珠和西洋的小物件王爷也没有嫌弃过。今年春天看着这处园子废了,就买下来,找了能工巧匠开始修复,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好在精巧。李某先是没有说,就怕王爷不喜欢。既然王爷喜欢也就直说了,这处园子就是送给王爷的,还请王爷笑纳。”李矾说着从衣袖中拿出了房契地契。

    “李矾,本王是真拿你做朋友。本王打小在皇宫长大,后来开府,但是真正的朋友并没有几个,难得有你这样懂得本王喜好的,难得的知己,你这样倒是见外了。”景王说道。

    “王爷是不是嫌弃这里哪里做的不好啊?王爷说出来小人再让匠人去改。”李矾说道。

    “哪里哪里,哪里都好,你这么说本王就不客气了。”景王从李矾手中接过房契地契塞到袖中。

    当今皇上有两个儿子,年纪仅差一个月。裕王长,自然就是太子,虽然没有册封,但是大明朝的规矩就是立长,裕王就是以后的皇上。

    景王虽然早已到了去封地的年纪,但是皇上却一直把他留在京城,谁也不知道皇上心中打算什么?再加上景王的母妃深得皇上宠爱,监管着后宫。虽说藩王不问政事这是祖制,但毕竟是皇家的人。

    “那我们开始听曲,吃饭?”李矾请示说道。

    “开始。”景王高兴地大声回答,一手拉着李矾走到备好的席边。

    灼华曾经说,感觉到了京城每一个人都变了,歌变了,裕王变了,徐睿也变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变了,而是灼华未曾见过每一个的所有面目。都说聪明的人应该是八面玲珑,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世上是有人精,但是大凡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人的日子。而灼华遇到的都不是普通人,都是人上人,都是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