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武侠修真 > 武侠:我在江湖 > 第5章 边关的旱情
    这一年并不是好的年头,即使人们敬畏天地,祭祀不曾间断,但是并没有得到上苍的垂怜。直到六月,半年来整个山西都没有下过雨,河水干涸,庄稼树木枯死,人畜饥渴。而最为炎热的夏季,更是酷暑难耐。

    灼华跟着李矾走在干裂的土地上,除了偶尔出现的蜥蜴,什么也没有。正值草长莺飞的季节,但是整个田地里却是光秃秃的一片。地里的麦子早已经干死,整个大同县都是逃难的农民。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毒辣的太阳并没有照顾他们,火辣辣地照在难民的身上,没有一点怜惜。

    “大哥,今年颗粒无收。”灼华拿起早已经旱死的麦苗,脸上全是忧愁。

    他们走了几个县都是这个样子,李矾走着摇头说道:“如果还不下雨,那就不是庄稼渴死,接下来连人都会被渴死,饿死,热死。”

    又是死,灼华害怕这个字,因为边关每天都能听到有人伤亡,现在就连普通种田的百姓,也会死。

    “大哥,难道就没有河水可以引过来吗?或者说打多一些深井?”灼华天真地想着,天无绝人之路,总应该有办法的。

    李矾脸上的汗水沿着黝黑的面颊流下,彩凤递过来帕子,李矾接过说道:“灼华,这里不是江南,主要的几条河道我已经带你去看过了,都干了,就算能打深井,也未必找得到地下水。”

    李矾不想打击灼华,但是李矾必须跟灼华说清楚,一切没有她想的简单。

    李彩凤看着忧愁的李矾,她从来不知道冷面冷心,满嘴生意经的李矾会这样的关心着天下百姓疾苦。她虽然从小贫苦,但是起码可以生存下去,她也没有感觉死亡这么近。

    “那该怎么办?”灼华叹气问道。

    “走吧,回去。”李矾牵着灼华沿着土地走着,叹息之后,才缓缓说道:“我们不杞人忧天。”

    灼华从没有这样忧心忡忡过,以前会有忧愁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两天的功夫。但是现在每天面对的都是失所的流民,干死的庄稼,饿死的百姓,还有每天都不曾停歇的战事。

    “大哥,你先吃吧,我给三哥留着菜呢?”灼华说道,看着看不出情绪的李矾,她仍能感觉到李矾的忧心。

    李矾看了灼华一眼,摇了摇头,又低头开始自己的忙碌,灼华走到李矾身边,笑着说:“大哥,教我算账呗,我以后帮你。”

    李矾仍是边打着算盘边说:“想学?”

    “嗯。”灼华开心地应着,她肯定想学,学了才能了解李矾。

    李彩凤洗好了碗,泡好了茶,灾难好像总与富人无关,李矾和灼华还是往常的生活。李彩凤走进屋里,将茶放到桌上,灼华转脸看着李彩凤叫道:“姐姐,别忙活了,大哥教我打算盘,你一起学吧。”

    李彩凤走到灼华面前,李彩凤不是多话的人,只是在边上看着,听着李矾给灼华讲解。灼华听着不停地点着头,记着。最后李矾讲完,将珠算推到灼华面前,说道:“你来试试看。”

    灼华笑着拿起算盘,慢慢地拨弄起来,灼华不是愚笨的女人,几个回合下去,手法已经不再笨拙。

    灼华打着打着手停了下来,敛去微笑,偷偷地瞄了李矾一眼,李矾并没有看她,灼华不禁挠挠头,面露难色。

    “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彩凤忽然说道,仍是看着灼华。

    “对哦。”灼华拍了脑袋一下,刚打两下就停了下来,问道:“姐姐会打?”李矾也停了下来。

    “不会。”彩凤笑着。

    “你会的啊?”灼华惊奇,她明明就会,要不也不会在她犯难时点拨她。

    “刚才爷说了啊。”彩凤说道,李矾抬起头,看着这个出身贫穷的乡下姑娘。

    “大哥只是说了一遍,你就记得?”灼华欣喜地将算盘推到李彩凤面前,李彩凤摇了摇头。

    “试试,你肯定做的比我好。”灼华鼓励着,李矾也抬起头,看着李彩凤。

    李彩凤拿起了算盘,呼出一口气,刚开始还有些生疏,打着打着就熟练起来,要不是知道她以前没有学过,肯定以为她是个老手。

    “姐姐你真的聪明,我以前都以为我已经够聪明的,没想到身边还有这么聪明伶俐的姑娘。”灼华拉着彩凤娇俏地笑着。

    “你就那么点小聪明还好意思在这里炫耀。”李矾笑着站起来,舒了筋骨问道:“你识字吗?”

    “我家是贫苦人家,兄弟尚识不了几个字,何况我们女人呢?”彩凤最讨人喜欢的不仅是聪明,更重要的是得体。

    “姐姐,女人可不是无才便是德,读点书没有什么不好。”灼华笑着看着面前的这个女人,她这辈子都做不到她这样的得体有礼,所以说能不能做个好女人,与出身无关。

    “让灼华教你识字,对你有好处。”李矾说着,拿过茶壶,到了一杯茶慢慢地喝了起来。

    李矾见过很多女人,中间不乏聪明的,玉琼聪明,聪明到才华出众,自比男儿。云歌聪明,无乱遇到什么人,身处什么地方,都能清楚的看待自己。灼华也算聪明,不会患得患失,不会斤斤计较,但是都不足够聪明。而面前这个女人,比她们都聪明,不仅有灵活的头脑,更重要做事有分寸,拿捏得当,李矾不禁对这个女人刮目相看。

    “大哥,灼华,我回来了。”李矾拍着门喊着。他们在的是大同,虽然治理得当,但是没有到夜不闭户的程度。

    灼华听着李研的声音笑了起来:“我出去看门。”灼华忙着跑了出去。

    彩凤抬眼看李矾,正好对上李矾略带探寻的深眸,忙着低下头来,跟了出去。

    “三哥,先洗个澡吧。”灼华接过李研的头盔,李研今天是一身的铠甲,远远的都闻到了臭汗味。

    灼华接过李研脱下来的厚重铠甲,放到院子里,拿起干净的衣服塞到李研的手里。李研拿起衣服快速地走进澡间,有大哥和灼华在,他舒服了很多,起码不用天天臭着。

    李研卷着衣袖,舒适地走进厅里,哀叹自责说道:“现在整个山西都缺水,我今天又用了一缸的水,真是浪费。”

    “怎么会浪费,你那一缸水放在那里,等一下我再给你洗衣,剩下的我们还可以浇院里的菜地。”灼华笑着说,打开桌上的菜,为李矾和李研倒上酒。

    “最近战事怎么样?”李矾问道。

    “是个大问题,这几日鞑靼不停挑衅,我们一刻也不能懈怠。”李研喝了一杯酒:“草原上的草都干死了,他们现在都在争抢牧草。照这么干下去,这草原都变成了大漠,他们没有了活处,更会南下侵袭。”李研说着,就像说平时的一件事一般,完全看不出紧张。也许这就是他们所面对的,每天都处于戒备状,都成了常态。

    “就怕这天还会继续干旱下去。”李矾叹道。

    “那就成了难事,鞑靼不成问题,我们早有防备,但是这满城越来越多的难民,倒成了难题。”李研说道。

    灼华只是静静地听着,她已经习惯每天都听李矾和李研讲些国家大事,有她懂得,有她不懂得。

    “军中军需如何?”李矾问道,心中有着其他的盘算。

    “大哥送过来的粮草都还未动,朝廷下一波的钱粮也快来了。朝廷再难,也不会难了将士,现在就怕断了水源,到时候又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李研说道。

    如果没有了水,人的死亡会越来越多,再持续个把月,秋天肯定是颗粒无收,再耽误了播种,那么冬天的苦寒他们又怎么度过呢。

    “难民不是你们考虑的,不还有府道衙门,朝廷不会不闻不问,放心吧,朝廷大官为了头上的乌纱帽,比我们要考虑的周全。”李矾说道,全然漠不关心的样子。朝廷衙门,本与他无关。

    李研看着冷面的李矾,点了点头,拿起饭碗,快速吃着饭。灼华要比他们忧愁了很多,她不仅担心着难民,还担心着远在京城的朋友们。

    他们,会有这他们这样的忧国忧民吗?他会像她一般,有着千缕愁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