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38章 收为己用
    “郭叔父,这边请,这边坐。”李家厅堂,乃是李家在朱虚城中待客的唯一去处,进门的影壁,随后的流水亭台,都是名家设计,花费数年,才能一点点添置而成。

    莫说是一豪族,便是一士族都需要数年经营,才能打造这样一处宅院。

    可现在,出入宅院的并非是朱虚四大家族,而是来自于青州徐州,被迫从贼的俘虏。

    他们在郭天的带领下,怯生生的看着穿梭内外的仆人,侍女,闻着沁人心脾的檀香,眼珠子下意识的朝着地面看去。

    他们知道自己身份是俘虏,能够被请到这里,已经是格外恩赐,他们又如何回去看本就属于这个的人?

    “使君,人已经带到。他们都是吃过苦,不得不从黄巾,从张闿的可怜人。还请使君对他们温柔一些,宽恕他们过往的罪过。”

    郭天微微躬身,声音不高不低,正对着他身边的黄巾头目们说的。

    “我知晓。”李云义哂然,也不请他们起来,只是那样看着他们:“错的并非是在座的诸位,而是世道。”

    他顿了顿,又才说话:“我知道诸位本性不坏,从贼是生活所迫。今日我李云义以朱虚县尊之名许你们一条生路,你们是走,还是不走?”

    庭室无人说话,黄巾头目们都将生的希望放在了郭天身上。这是他们当中唯一一个能够跟李云义说得上话的人,也是他们都信赖的人。

    “使君,俺们来这里拜您,自然是求生。”郭天也当仁不让的站在他们身前,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活着,就行。

    “那想生的话,我李云义可以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是入伍从军,在军中为我朱虚效力两年。两年之后诸位想去什么地方,我李云义非但不拦着,还会送给诸位一个粮食,盘缠。”

    “从军?”郭天也是闻言一怔,心里觉得李云义行事实在是匪夷所思。他见过屠杀黄巾的汉军将领,却为见过招募黄巾从军的汉军将领。

    只是他现在肩负着的并非是他一人的生死,而是身后数人,被俘的上千人。

    “此事太过大胆,若是有愿意去,为朱虚效力的人,使君也不会亏待你们。不过还请使君说出另外一个选择,好叫他们自己思量,做出选择。”

    听到郭天的话,李云义自然是哂然:“除了从军之外,诸位求生的话,还可以为我朱虚耕种三年,三年之后每人可取田间所产的十分之三一粮食归家,其余作为肆虐朱虚的补偿。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李云义虽说商量的口吻,下面的黄巾军却无人会当真,将李云义的话当做真话,真的要跟李云义讨价还价。

    他们只关心,那十分之三的收入是真的,还是假的。

    此前数年,青州大旱,土地兼并已经到了富者跨州连郡,穷者无阡陌之地的境地。

    寻常佃户,为世家豪族打工,由其庇护,不用上交赋税给大汉的同时,则要将田地当中产出的粮食,七成或是八成都上缴给主家。

    自己辛苦一年,能够拿到手的粮食,只不过是二三成。

    “怎么?诸位不信使君所言?”

    郭天是最了解李云义的人,他知道李云义没有必要欺骗这些小民,便冷笑一声,骂道:“你等败军如今能够活命,已经是使君的恩赐。如今使君给出两条路径,叫你们赎罪?怎么现在你们反倒是迟疑了?是不想当兵吃粮?还是不想为农回归乡里?”

    “现在使君给了你们活命的机会,还有甚好说的?还不快快跪谢使君?”

    “小人不敢。”

    此言一出,便又是一阵拜倒在地上的惊呼声。这些从田间走出来的黄巾头目心思各异,却不约而同低下了脑袋。

    “小人能够活命便是全拜使君恩赐,今日无论是从军还是从农,小人都会与众兄弟说情,叫他们自己选择。”

    “善。”李云义这下才起身,在肖飞的陪伴下,将跪服在地上的黄巾头目挨个搀扶起来。

    “入内。”

    旋即,他更是请来一些侍女,送来已经筛了三遍的米酒,一人便是一樽酒。

    “喝下这杯酒,往日的事情勿要再提。日后你等作为朱虚子民,再犯了我大汉的法律,是杀是罚,当依律而定。”

    “诺。”

    一共九樽酒,李云义带头,尽皆是一饮而尽。

    “至于诸位有家眷在琅琊国的,等诸葛县丞将你们登记造册之后,我会想办法将他们接回来,与你们团聚。”

    “小人叩谢使君......”

    听到这里,已经有黄巾头目泪眼朦胧。他们投降之后,关心的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家眷。

    人生在世,少有人能够为自己而活。他们这些奋力攀登到头目的黄巾也是如此。他们费尽心思到了今天这一步,多少是为了自己,多少是为了家人,这已经分不清了。

    “使君,别的都好说。唯独家眷一事,只怕不好办。”

    等这些黄巾头目退下之后,郭天才忧心忡忡的开头。他读过书,思考的方式也跟士卒不一样。

    不然他也不会成为张闿的心腹之一,主掌最重要的伙头军。

    “张权虽然现在在使君手中,可是此人是否能够派上用场,还是两说。况且此人就算能够派上用场,张闿也不轻易让东海百姓北渡青州。”

    “青徐的黄巾,是他根基所在。这些家眷在谁手中,他麾下的军卒便会向谁效力。”

    “这是小事。”李云义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我只是跟他们说会尽力去做这件事情。但什么时候能够达成交易,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也不知。”

    “家眷一事,还请郭叔父多多上心,不过此事还是尽人事,听天命。如今朱虚不过一个小县,无力要陶谦交人。”

    “诺。”郭天微微颔首,一揖后却笑了笑:“使君说的妙哉,尽人事,听天命。家眷一事无论好坏,只要我等尽心去做,他们就说不得闲话,也怪不到使君身上。”

    “不过使君,这些徐州军,愿意从军的只怕不过十之二三。”

    李云义一点也不嫌少:“莫说是十之二三,就算是二三人愿意加入朱虚汉军,也是一个好的开头。”

    “再说了,如今匮乏的并非是士卒,而是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