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55章 坞堡计划
    “只是使君,俺那兄弟现在还未脱去战甲,是否能够给他一套麻衣?”

    龚都亢奋,他现在恨不得将所有的黄巾都就地变成大汉的军队。

    这全赖大汉政策失调,在地方自保之后,郡守州牧独揽大权,让散居的黄巾也团结起来。

    但他们团结起来对抗的人并非是大汉朝廷的中央军,而是地方上的坞堡,徐州军那样的军队。

    自然对归顺李云义这样披着朱虚汉军一层皮的私军,没有任何抵触。

    “俺们造反是为了填饱肚子,是为了的衣食无忧。只要使君给他衣食,我那赵家兄弟必然会为使君效力,护我朱虚。”

    龚都说的诚恳,将姿态也放的极低。

    李云义闻言心头有些发酸,倒是没想到他们的要求这样简单。

    从朱虚出发,一直到汶水渡口,他都跟这些率真的青州汉子待在一块,对他们的秉性也是十分了解。

    这些徐州军,青州黄巾本就是本本分分的庶民,极少数是活不下去才造反的。数目更多的是被裹挟,不造反就会被杀。

    他们有的奢求衣食无忧,有的只想回家种地,要求不可谓不低。

    可即便庶民未开民智,所求不多。但在如今这王朝后期的混沌世道当中,也是奢望。

    “衣衫食住是应当的,即便你不说我也会安排。只是他是否从军,这事全看他自己,你勿要去相劝。”

    李云义深知强扭的瓜不甜,在面对龚都的时候,他再三告诫不要胡来。

    至于他,在看到了第二队军士到来,将麻衣分发之后,便朝着坞堡而去。

    坞堡当中,郭天已经跟在场的豪族打成一片。大家都是青州人,又都是读过书的,自然知道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开凿水渠一事筹集人力无错,但为何要重新丈量土地的?”

    郑武早早地投资了李云义,但架不住人心隔肚皮,李云义对他谈不上信任。他更没时间跟他浪费,便将朱虚城已经在做的事情,一股脑的推给郭天安排。

    “丈量土地是为了清理无主的土地,好安置俘虏。”郭天意味深长的道:“这些黄巾是小民作乱,只要给了他们田地,他们就生不了乱。”

    “我家使君还想从诸位手中换取种子,耕牛,农具,好叫他们能够在抢种小麦,免得来年还需要接济。”

    朱虚县经过一轮激战之后,百姓风声鹤唳,各项物资已经告竭。

    朱虚四大家族三家都可以藏着掖着,唯独李云义不行。他宁愿分家,少一些份额,也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攥在手上,抓紧时间扩充自己的实力。

    北方不比南方,如今一年只种一季小麦,或是栗米。如果不能在秋天种完地的话,未来一整年的时间,俘虏就会变成的累赘。

    青州如今最大的问题不是人口匮乏,而是因为黄巾席卷整个青州,饥荒已经发生。

    被黄巾肆虐越久的地方,百姓便越是困苦,他们的一切都被青州黄巾抢走,生产失去秩序。

    这是乱世,发展不了手工业,也没有外贸渠道。粮食这种硬通货有价无市,别的州郡的粮食想要卖入青州,首先得将路上的黄巾扫平。

    不然商队运输多少粮食,他们就抢多少粮食。

    李云义唯一应对危机的办法就是抢种小麦,哪怕这个时期小麦并非是主粮,地位远远低于栗米跟水稻。

    更关键的就是小麦是冬天播种,夏天收获,六个月之后数千愿意耕种的俘虏就会将白花花的粮食上缴到李云义的库房当中。

    接下来的一年的当中,他们就完全不需要李云义给他们任何资助,他们就可以良性发展。

    郭天不是李云义,他不会打肿脸充胖子,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年会发生什么,更没有兼善天下的念头。

    他是读书人,但他不是死读书的人。他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他现在所能够拥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提也不想提。

    “诸位可要记住,使君救下你们,留下他们,是为了长治久安。若是他们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这坞堡必定又是横尸遍野。”

    郭天实话实话,说的他们头冒冷汗。

    “不过你们别担心,使君既然要郭某人驻扎坞堡,就一定会保证诸位的安全。使君说过,他不会亏待你们这些功臣。”

    “这次开凿的水渠,归属坞堡管理,各家都可随意使用。其次便是他们开垦出来的荒地,其中五亩产出作为粮食工具畜力的费用,补偿给提供支援的豪族。”

    “若是这样的话,倒是善政。”有人嘀咕,稍微计算之后,就知道自己并不亏,甚至还有的赚。

    “既然郭司马都这样说了,我郑家愿意承担一半的物资,交给百姓开垦农田。”

    郑武见旁人不敢站出来说话,便第一个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现在他已经变成李云义饿铁杆支持者,知道李云义对于汶水南岸这通衢之地的看重。

    须知,汶水以南,便是徐州琅琊国,再往南便是东海国,徐州治所剡县。

    这样的地方过去数百年间,都是商贸繁华之地。因为商贸,坞堡才能举起近万人,在汶水的渡口被黄巾肆虐后,立马自建坞堡,防御黄巾。

    现在李云义加强的防御,商道虽然不通,但坞堡跟朱虚的道路却是再度打通。

    “最后便是,使君决意降低一切课捐杂税,只收取商税,农税,人头税。之后税率三年一变,如今都是十五取一。”

    “此言当真?”

    当郭天说出朱虚已经实行的规定时,整个坞堡都骚动起来。寻常小民对于税率并不敏感。但他们这些整天跟外地人打交道的商旅,他们知道商率一旦产生变化,给他们的冲击会有多大。

    而现在,李云义直接将商税定位了十五取一,而且免除杂税,这一项最大的税收,足以让天下的商人都变成李云义的重视簇拥。

    对此,诸葛信也好,郭天等人读过书的人也罢。都觉得李云义是在招揽民心,也没觉得这样低的税赋能够收上来多少税款。

    唯独李云义知道自己留下的后门是为了什么。

    人头税是为了清点人头,按人收税。三年一改的税率是为了三年之后,对商人开刀,一步步提高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