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63章 龚都升职
    在地图上,东莱几乎将半个北海包裹。在司马俱的操持下,他麾下的黄巾更是将半个北海直接吞掉,跟东莱连成一片。

    “不其,介亭都是好去处,具体的话,得你自己决定。”

    介亭便是后世的胶县,胶州湾便是源自于他。

    不其往南是崂山,崂山再往南就是青岛。

    这两个县据说现在都被黄巾占据,但具体情况无人知道,李云义也不敢贸然做出决定,让自己的下属去死。

    同时,这两个县距离高密都非常近,近到只有数百里的距离。

    从高密出发到介亭,他们中间只有一个夷安,也就是后世高密所在的地方。

    “夷安据说只有二三千老弱妇孺防守。”

    龚都今年已经三十有四,已经过了冲动的年纪。

    他披着鱼鳞甲,腰间挎着环首刀,脑袋上的黄巾,背上的短帔,都证明他是一个身兼两方血统的混血儿。

    “若是假扮黄巾入内,不需要一兵一卒,便能将夷安拿下,交给使君治理。”

    “钱夷安用不上,粮食,种子,主公万万不能短缺。”

    “此事我与王县尊已经谈妥,他愿意提供粮秣。”

    听到龚都开口,李云义就知道龚都不会让自己失望,他有心南下,拯救百姓于水火当中。

    “太少。”

    龚都摇头,他对李云义又多信任,就对王修有多不信任。倒不是他有毛病,而是现实如此。

    李云义跟王修是两种人,李云义会为了百姓做的事情,王修绝对不会做。

    同时,他也看到了李云义跟王修两个人在行政能力上面的差距。

    王修根本指挥不动这些高密的豪族。

    这一点,李云义却能够轻易做到。

    高下立判!

    “加上高密豪族又如何?”李云义微微一笑,提出一个建议:“到了介亭,不其之后,你立马着手恢复胶东之地的鱼盐之利,并且将鱼盐交给豪族贩卖,以此换来粮食,种子。”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如今胶东半岛的人口连后世十分之一都没有。

    虽然没有各种高产量的农作物,但是李云义还是知道,胶东能养活的人很多。

    同时,他按照自己家的仓库对比,很轻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豪族再败家,拿出十万石的粮食,也不成问题。

    眼下用鱼盐之利,换取粮食的法子虽然老套,但只要有用就行。

    “我会书信朱虚,郭天,让他们凑出千余兵卒,运输粮食前往高密,介时你再派人押送便是。”

    在这胶东半岛上,谁都知道鱼盐之利。可往常这玩意儿是朝廷专营的。现在天下大乱,朝廷顾不上的东西,已经被地方大族腐蚀的干干净净。

    徐州糜家现在的生意当中也多了盐跟咸鱼。

    青州仍旧是例外,因为青州黄巾肆虐,他们可不管什么利益,长期发展,他们看到人就要他们加入黄巾,不加入就杀。

    什么豪族,士族,他们也是啃的下来就直接动手,吃不下来的话,再另做打算。

    龚都本部五百人,在募兵一千,加上一千援军。

    这是一次冒险,一次赌博。

    “主公几时能够回来?”

    这是龚都的问题,他对局势并不感兴趣,反而觉得自己肩膀上面的担子太重。

    “或是郭司马前往不其,也能帮末将分担压力。”

    宽阔敞亮的厅堂当中,烛火啪啪作响。

    李云义跟肖飞等人立在一旁,看着地图久久不语。

    龚都问题不断,李云义却没有正面回答。他在权衡利弊,他在犹豫。

    从朱虚起家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朱虚汉军的死亡人数已经高达千人,伤残更是倍之。

    李云义从中磨砺而出,但他的下属却没有太多变化。

    反而因为他的势力扩张,值得信赖的人越来越少。

    以至于现在龚都想要李云义重新派人缓解自己的压力,他一时半会也无人可派。

    摊子铺得太大,反而失去了重拳出击的能力。

    “郭司马需要稳固地方,让郑摄来吧。”

    李云义思前想后,发现了一个被他遗忘的小透明。

    同样是司马一职,却在朱虚当中练兵的郑摄。

    此人忠诚度不高,能力也马马虎虎,只有一腔热血。

    但将郑摄放在距离朱虚有千里距离的不其,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可能会选择为自己牟利,从而更加努力地维护县尊李云义的利益。

    “郑司马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肖飞也难得开了口。

    他现在虽然也是朱虚汉军的一员,但跟别人打过仗,带过兵的人不一样,他只杀过人,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

    一路上,他都跟在李云义身边,奉行少说多做,一点点学习。

    哪怕是到了现在,他仍旧虚心学习,只在自己了解的区域当中,表明自己的态度。

    “那我便手书一封,现在便遣人前往朱虚,调遣郑摄前往高密,随后看龚司马进展,再做安排。”

    “诺。”

    龚都重重点头,他对此事并无异议,反而长舒了一口气。

    他并非是后来雄霸汝南的黄巾大头领,在接受了张开的指导之后,他的思维快速靠近大汉正规军中层军官。

    在东汉,校尉已经是高级军官,是一军之长。将军并非常设的官职,而是遇到对外战争时,临时任命的。

    张开这一屯长并非是快速培训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厮杀当中升职升出来的,对大汉的军事训练方式十分熟稔。

    他既不像是高级军官那样不需要训练士卒,也不像更低级的军官只知道唯命是从。

    往往一个校尉麾下三千人,其中屯长十二个。直属行军司马的话,那他的同僚更是只有四个。

    这一身份让他足以跻身于各种军事会议当中,当然这种会议他只需要带上耳朵就行,没有说话的权利。

    但旁听对于小卒而言,也是十分难得的机会。

    同时,李云义也十分庆幸,因为这个机会十分难得,换做是谁来都不合适。

    龚都是例外。

    天明不久,大军开始缓缓北上。

    王修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但对于小卒的心却掌握的七七八八,他将高密的县兵拼凑了五百人后,将城防直接交给他最厌恶的豪族负责。

    同时,他也将这一营的五百人交给了李云义统帅,让他负责军务。

    这样的职权划分李云义并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