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74章 抬棺死战孔让梨
    黑暗当中,司马俱到了后营。他目光如刀,目之所及的地方,青州黄巾纷纷低头不敢看向渠帅。

    “火势已经被控制,营寨外面的汉军,也退却了,末将还请渠帅责罚。”

    负责值守的黄巾头目汗如雨下,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好,叫汉军偷袭成功,杀伤了近百毫无防备的儿郎,烧了十余座帐篷。

    “责罚? ”司马俱冷笑一声,猛地抽出腰间长剑,架在那头目脖子上的,骂道:“既然你等觉得自己做得对,那还有什么责罚?”

    “死的都是你族的人,被烧毁也都是你家族的营帐。这营地都是你构架的,本渠帅哪里敢责罚你。”

    “小人不敢。”

    听到此处,那黄巾头目更是惊悚。他是知道司马俱的,知道司马俱心狠手辣。

    “明日一早,你部全军出发,去填壕沟。”

    司马俱并未将剑斩下去,而是冷冷警告。

    青州黄巾数目之大,已经堪比黄巾之乱巅峰。彼时由天公将军张角,人公将军张梁,地公将军张宝统帅。其下还有三十方渠帅欧威补充。

    如今青州黄巾最高者也不过渠帅,统帅一郡一国之军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

    相比黄巾时,张角布道多年,是由上而下的体系。青州黄巾是一支支互不统属的贼寇聚在一起构成的。

    司马俱也好,徐和,管亥也罢,都只是下面人推出来的带头大哥,他们根本无法掌控所有人力,只能号令自己的嫡系。

    这跟黑山贼,白波贼一样,都是数千人一万人,便有一个头目,相互之间龌蹉不断,利益之争也十分频繁。

    一旦头领做出的选择损害到了下面人的利益,下面就会团结一致,将带头大哥干掉,换成听话,能够保证自己利益的人。

    “诺。”

    这一头目虽说受了责罚,心中怨恨。却又不得不听命行事。

    北海的黄巾当中,司马俱一人便有将近二万人,比三四个头目的兵力还多。

    加之司马俱是黄巾的残余,打过巨鹿之战,知道如何对付官军,才被他们推举成为带头大哥。

    现在受罚的只是他一家,司马俱也是师出有名。

    “直娘贼,等哪天你们倒霉的时候,爷爷也要叫你们好看。”他在腹中破口大骂,脸上却是恭谨恭顺,丝毫不敢违逆司马俱。

    那司马俱见收拾掉了一个刺头,才又说道:“徐和昼夜不眠,瞪了足足一夜,总算等到了汉军再度来袭。”

    “此番,我军必然大胜!”

    “诸位回营好好歇息,明日一早就填平壕沟,护城河,攻下昌都!生擒孔让梨!”

    “生擒孔让梨!”

    一时间,营地当中山呼海啸,叫登上昌都城墙,披着藏青色短帔的孔融面露不渝。

    “府君,这些黄巾竟然也知道府君旧事。”有人说了废话,挨了刘孔慈一记白眼。

    只见他快步走到孔融面前,拱手道:“府君,昨夜至今,不过数个时辰,黄巾营地两次生乱,方才盈盈火光,相隔数里,臣下都看的真切。”

    “府君,是否要派遣斥候,出城打探一番情况,好做打算?”刘孔慈跃跃欲试,心中已经生出别样的念头。

    自从昨夜老太监出城之后,他就在内心当中谴责自己是否做得太过。

    刘某行事是混账了些,但他是北海国王,见死不救的话,必然会对府君声誉有所影响。

    “晚了。”孔融是经历过洛阳火并的,也知道董卓那厮是怎么用干儿子吕布干掉了丁原,从而手握大权。

    当夜,他们就在城墙上面看戏,没想到的是,吕布反水之快,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一夜之间,整个洛阳的天都变了。

    “现在只能等,等城外的局势平定下来,才能知道外面来的人是谁,他们想做甚!”

    孔融摇头,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何况昌都根本就没有斥候这玩意,一群郡兵天天打败仗,让他们出城,他们立马就会挑选敢死队。

    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谁那么倒霉,需要出城去送死。

    北海国王刘某那么无能,他没有直接统帅的郡兵倒是隔空学了一个的的有模有样,一个比一个废物。

    “主公,眼下只能等的宗宝从齐国请来援军。”

    郡吏刘孔慈拱手说道。

    孔融现在只有一个昌都可以掌控,但他麾下的文武班子齐全。

    这一次为了却请求援军,他更是豁出去,将手下唯一的武将宗宝派出去,让他去找齐国国相借兵,直接援助剧县。

    现在剧县城破,宗宝何在,孔融虽然不知道。但他一想到这个名字,就感觉大事可成。

    “府君,城外的汉军退却了。”

    刘孔慈目光幽幽,他看着火把不断往南挪移,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老夫知晓。”

    孔融也看着外面的情况,对那一支来历未知的军队,却没有冠上汉军这一称呼。

    在他看来,北海举国沦丧,已经没了义士存在,更不会有人冒险援助自己。

    现在黄巾营地起火,有了喊杀之声,在他看来不过是城外的人正在内讧,而非是真的有汉军来源。

    除非,汉军能够闪现到自己面前,将城外的黄巾击溃。

    “时值乱世,老夫愿意为城外的义士焚香祷告,让上苍保佑他们安然无恙。”

    孔融呢喃,声音不大,却落在了许多人的耳朵。

    时值夜黑风高,众人都不约而同的开始祈求上苍了。

    孔融是孔子的子孙,对儒家学说,天人感应却是十分了解,他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也知道自己要怎么说,才能安抚人心。

    “在为老夫准备一口棺材,老夫要与昌都共存亡,绝不会弃城而走。”

    孔融声如洪钟,话音方才落下,便叫麾下文武脸色一变。

    “您老人家想死您去死好了,可我不想死啊。”一时间,不止一个人心中生出埋怨。

    大家都是混吃饭吃,孔融却将守城这一行为上升到了道德之上,让左承祖等人愕然,却心神向往。

    “此番若是不死,必将扬名天下。”左承祖心中嘀咕,上前朗声道:“府君为了昌都百姓,宁死不屈。臣下也愿意抬棺死战!叫天下人知道民不负我,我不负民。”

    左承祖之后,应者多了起来。

    但他们不知道,少数有心人,已经准备涉足棺材这一行当,想发一笔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