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119章 围魏救赵
    秋雨已经落下,砸在秋叶上面,让官道变得湿润,让正在行军的青州义军为之一滞。

    大汉一朝,战争多发生在晴朗之日,雨雪天气绝对是军中主将最为厌烦的天气。

    对将领而言,只要一日战争不结束,就会多一日的消耗。一场大战,数以万计的军队每一天消耗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

    这对千余人的太史慈所部而言,并非太麻烦的事情。他在离开高密城之前,便凑了一千六百套蓑衣。

    他会喜爱的军士人人披着蓑衣,在雨幕当中穿行,看着的远处青黑色的山峦,五彩斑斓的森林,木然的前进。

    他们原本高昂的士气在被一场雨浇凉了一半,仅存的毅力让他们继续行军,踏着前人走过的脚步,一路向北。

    汉军斥候当先,绑了马蹄的战马移动缓慢,却能叫在林间避雨,临时搭建起帐篷的青州黄巾失去警惕性。

    这一支青州黄巾由着司马俱率领,军中上下近四千人,却无一认为朱虚汉军正在逼近自己。

    就连刀疤脸斥候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并未看到任何可疑人物出没在官道上。

    现在秋雨落下,毫无准备的青州黄巾如同落汤鸡一样,蜷缩在山林当中,一面平整土地,修筑营寨,一面等着开饭。

    此刻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等到雨停之前,无法继续南下。

    黄巾不事生产,没有成建制的后勤体系,无法提供足够的蓑衣给军士穿戴。

    只有少量的斥候,信使穿着蓑衣,在雨势变大传递信息,弄清楚孔融躲哪儿去了。

    “来了。”

    山林当中,太史慈低语一声,只见七八个黄巾斥候,骑在战马驽马之上,朝着南面而去。

    “张弓。”

    他从身后取下强弓,搭上箭矢,缓缓张开。

    他目力惊人,一眼便能够看出相距的距离,待到那些黄巾斥候出现在射程当中,他便一声厉喝,率先将箭矢激射而去。

    “嘭!”

    一个黄巾斥候应声而倒,他胯下的战马却止不住的继续奔驰,向前数十步之后,才减缓速度,满茫然的扭动马头,看向后方。

    其余黄巾斥候,也尽数被射落马下,瞬间团灭。

    “检查一下,看看还有没有活口。”太史慈经验十足,并未就此抓舌头,而是打定主意将此刻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黄巾斥候一网打尽。

    他宁愿对对手的信息知道的少一些,也不愿意让青州黄巾知道自己的部署。

    “诺。”

    当即就有数十人出了山林,将官道上面的战马,尸体收敛在一起,运回山林当中。

    这时,太史慈也知道了答案,没有活口。

    六十步内强弓射出的箭矢致命,高速的战马更是要命,马背上的骑士失重落下之后,头颅身体造成的损伤丝毫不亚于箭矢带来的伤害。

    “继续前进三里,再行等待。”

    他并未盲目前进,而是放慢速度,将作战时间安排在了黄昏,甚至夜晚。

    “太史司马,使君到了。”

    入夜之前,天已经跟黑夜没了差别。

    李云义到来的消息让太史慈一怔,继而大笑。

    “使君来了,那此战胜率又多了三成。”他自知此刻士气低迷,长久的等待跟湿冷的天气,足以让这些刚放下农具不过一个月的新卒打不起精神。

    漫长的等待下,即便是部分的将领,也变得焦虑不安。

    眼下李云义到来的消息,足以冲散消沉的士气,让军士再度斗志昂扬。

    “大郎,局势如何?”李云义到来,大咧咧的蹲了下来,在山林当中暗中观察。

    “回禀使君。”

    太史慈神色一凝,道:“青州黄巾就在北面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其营地防守严密,内有兵马五千人上下,难以靠近。”

    “五千人?”李云义倒吸一口凉气,苦笑道:“我本以为我来的就够快了,不曾想司马俱杀孔让梨之心不死,竟然直追到了这里。”

    “不过这样一来,也怪不得我对他不客气了。”他缓缓起身:“夜袭太晚了,现在趁着天色未晚,直接扑杀上去,叫他们知道咱们青州义军到了。”

    听太史慈一说,李云义也会想起来昌都城下所见的城寨,脑袋便疼了起来。

    黄巾虽然出身低微,可他们都是从战争当中成长起来的,匮乏军备,物资,但他们唯独不缺人。

    他们将自己所遇到的失败,一一总结出来,便构建了太史慈也觉得难啃的营寨。

    “使君是要打草惊蛇?”太史慈一边想着孔让梨三个字的典故,一边奇道。

    “总不能真的攻坚吧?”

    李云义一翻白眼道,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将自己麾下的精锐用在消耗战上面。

    “使君的意思是?”太史慈疑惑,他读书不多,都是在实战当中汲取的经验,一时间猜不透李云义心中所想。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太史慈一怔,显然没听说这个典故。东汉末距离战国已经不近,除了少数通读春秋的士人之外,旁的士人对围魏救赵也不甚了了。

    似太史慈这样小吏出身的人,知道的书籍对对自己极为重要,却也没有系统的学习春秋,中庸,孟子等书籍。

    “就是围住司马俱的营垒,吸引他的援军到来,再一一击溃。”

    李云义随口解释,他所率领的一千五百人是高密城最后的机动部队。这一支生力军的现在跟太史慈的一千五百人合军一处,人数虽然处于劣势,可战斗力却不相上下。

    “今夜你领兵鼓噪,吸引黄巾注意,乱射一阵便在南边三里修筑好的营寨当中过夜。从今夜起,你多多派遣斥候,探明黄巾动向,拖住他们。”

    太史慈虽读书不多,却很快明悟过来,拍案叫绝。

    “使君此计,那青州黄巾必然望风而降!”

    他已经可以想象,李云义神兵天降,直插青州黄巾腹部,所带来的战果会多辉煌。

    “不过使君,末将愿意北上,担此重任。”他想了半天,主动请缨。此战关键并非是牵制青州黄巾,而是北上断了司马俱的后路。

    “我与淳于城中的守军有旧,到了昌都兴许有人认得我。”李云义笑笑,并不将太史慈的提议放在心中:“等来日大郎能够威震青州,介时不妨在以身冒险,以声望说降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