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132章 噩耗
    “主公,真要将这些人安置在贼捕当中。”肖飞话音一转,腾腾杀意再度升起。

    “不将他们安置在贼捕当中,又如何安置?”李云义反问。

    这些军士不从号令,却又杀不得。不说如今青州人力匮乏,便是为了人心,这些人可以严惩,却不能波及太广。

    武老三的法子看似更好用,却薄情了一些,不符合他李云义的身份,性子。

    于是,将这些人安置在各县,充为贼捕,并不显得寡恩,也能叫这些人继续介于兵民之间,只能为他效力。

    “末将只是担心,这些人对使君心有不满。”肖飞见李云义这般说了,一时间也无甚好的法子,只能将自己的担忧全盘托出。

    见到肖飞脸上难以消散的警惕之色,李云义摇摇头道:“朱虚高密淳于昌都夷安黔陬,这六县将募集三千贼捕,每一县将置县尉一名,统五百人。你所忧心的淳于黄巾除去武老三的人马,剩下千把人掺进去,就什么都不剩了。”

    “主公英明。”

    肖飞眼前一亮,立马心领神会,激动道:“如此一来,这些人非但不能为祸一方,还得为咱们效力,维护地方治安。”

    “对。”

    李云义微微颔首,心中却有一个不能说的想法。

    他将这些黄巾分置各处,担心的不是他们聚在一起,会生出事端。而是如今各地县城当中的贼捕仍旧是大汉的小吏,新补充进去的军士,未必是那些小吏的对手。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真正掌控一地大权的并非是官老爷,而是这些根植地方的小吏。他们欺上瞒下,身份低微,没有上升的途径,便将心思一昧的放在如何捞钱上面。

    眼下青州人口损失不计其数,李云义对于掌控一县县令无法真正控制,让他们俯首听令。但这些更贴近社会底层的小吏,他却想要掌握在手中。

    单纯填充军士,对眼下来说远远不够。这些黄巾当中未必没有正直之人,会起一个监督的作用,搅乱这潭浑水,好叫效力有能够从地方一步步往上爬。

    人妻曹能够靠寒门对抗士族,他李云义也做得。

    ......

    淳于城门不复之前的松懈,处处都戒备森严。

    刚刚加入汉军的黄巾们心中忐忑,不自觉的开始模仿身边汉军所做,将腰杆挺得笔直,将目光远远落在城外一队队军士上面。

    昨夜发生的事情可大可小,被当众鞭打的汉军让他们心中凄凄,割掉头发的使君李云义并一众军官更叫他们不敢胡作非为。

    “来了来了!”

    有人低语,经提醒之后,他们举目远眺,只见地平线上,一辆辆大车被人力推动,正朝着淳于城缓缓驶来。

    “直娘贼,这下司马俱变成死马了。”负责此处城门的军侯暗骂了一句,与有荣焉的抬起脑袋,看向直抵城门的李云义一行,脸上更是欢喜。

    绵延数月的战事几乎摧毁了他们的精神,让每一个从朱虚走出来的老兵都疲惫不堪。

    偏偏他们也知道军情如火,个个都将自己当成了主人翁,将这一座座城池当做是自家的。

    他们心中相家,却更想等到击败司马俱之后,在荣归故里。

    “使君,太史司马手书。”

    他领着一人,见到李云义之后,便将书信递了上去。

    来人虎背熊腰,见到李云义便行了大礼:“使君,俺们快撑不下去了,还请使君救援俺们。”

    李云义还未拆开书信,心中便咯噔一下。他对南边局势了解不多,却也知道自己所遭受的暴雨,伤病员,太史慈也是一个不落的经受住了。

    现在太史慈派人求援,李云义并不意外。他咯噔的真正原因是在太史慈这般铁打的汉子,究竟遭遇了什么,才会向自己求援。

    “入城。”李云义略微思考后,将太史慈的书信揣进怀中,一声命令下,领着一队人马就此入城。

    “走吧。”肖飞勒住战马,看了一眼信使,不免笑道:“我家主公已经入城,为的就是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问清楚南边发生了什么,才好出兵南下。”

    那信使听到这话,连连作揖,赶紧跟了上去。

    入城前行不过百步,李云义已经翻身下马,进入县衙当中。

    眼下淳于刚刚平定,武老三张浪领兵北上昌都,淳于城中兵力再度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

    单从自保来说,淳于自然无忧。此前司马俱入城靠的是人心,而非攻城,城墙城门一切安好,根本不是司马俱能够打破的。

    可要出城作战,又要维护城中稳定,李云义却无甚把握。

    他在淳于城中受降二千七百余人,又在城外降服四千余人的运粮队。将近七千人的队伍现在对大汉并无忠诚,时刻都能生乱。

    而他身边的人却只有七百。

    如此大的兵力差距,李云因能够威压一切,靠的并非是武力,而是他长久打造出来的朱虚汉军。

    大汉最重声望,朱虚汉军仁义之名早早地就打出去了,数次释放俘虏,让俘虏解甲归田的举动在朱虚内部不免有人在暗处讥讽嘲笑。

    但对数目何止百万的青州黄巾来说,他们却是听到朱虚汉军所做的事情之后,就将朱虚汉军四个大字牢记心中。

    甭看他们打仗不行,但见风使舵,他们比谁都快。

    现在李云义人马不过数百,却敢鲸吞淳于昌都,围堵司马俱。

    在李云义明明白白的说出自己布置的时候,所有黄巾头目都屏息凝神,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可现实摆在眼前,李云义不单单是做了,他还做成了。

    淳于现在落在李云义手中,司马俱后路被截断了一半。等昌都落在汉军手中,司马俱又如何带着数千人横跨三百里,回到仍旧在黄巾手中的城池?

    他们降而复叛,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主子是谁,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将脑袋里面杂乱的猜想推开之后,李云义才将手书从胸前取出。

    尚有余温帛书上面字迹潦草,全文只记叙了一件事情。

    “司马俱反扑,我军大败,还请使君稳住淳于,勿要南下。”

    如何败的,司马俱兵力如何布置,帛书当中全无。

    方才那使者的求援,更是不存在书信当中。

    事情大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