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144章 郑玄出门
    发生在刘某身边的争端如同一场暴风雨一样,来得快去的越快。

    除了极少数的参与者之外,很少有人知道李云义也能言善辩,三言两语便让孔融退却。

    “主人,孔国相身边是否需要重新安插人手?”已经到了高密张庭拱手,问询到。

    “不必,好吃好喝供着,勿要让他们生事就够了。”李云义摇头,孔融这样的腐儒并不能对自己造成任何的危害,将他管控起来便是。

    “诺。”一事结束,张庭又问道:“主人是否要拜见郑公?”

    “郑公?”李云义一怔,像是头回知道这个名讳一样,在王修等人的面前略带迟疑:“能不见吗?”

    “郭县令怕使人不愿去拜见郑公,又委托小人在主人耳边提及,免得误了大事。”

    “郑公不单单是老家主的师尊,更是国大人,赵大人的师尊。就连主人看重的崔先生,最近几日也回归郑公门下......”

    “此事干系重大,我细细思索再说。”李云义听得头皮发麻,他对自己死鬼老爹毫无印象,对那个郑公更是一无所知。

    但能够被称为公的,除了曹操那样手握实权的野心家之外,都是德高望重的虚名之人。

    这类人可以被当做是名士的加强版,声望更高,能力也更强。

    “诺。”张庭受人所托,也知道自家主人对郑玄那厮不感冒。

    可他从一介小卒成长到如今的地步都知道有事情不是你不想就不做的,作为主君的李云义当然也知道怎么做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作为臣子,他只有建议的权利,没有替主君决定的权利。

    他不管李云义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都会举起双手双脚支持。

    一旁的王修却道:“妙哉,使君与郑公有旧,正好借此机会拜见郑公。修几次想要提醒使君拜见郑公,话到嘴边,却不敢说出,怕郑公不见。”

    王修的话远远比张庭更有分量,一个被王修这种老实人都推崇的郑公,倒是让李云义想到了一个人。

    不可能吧?只是他心里也是一惊,不大相信自己死鬼老爹人脉这么强大,可能是郑玄的弟子。

    不过他隐隐记得郑玄有弟子三五千的样子,这样一算,自己老爸作为几千分之一,倒也合理。

    “我会考虑一下。”

    李云义照旧没有直接答应,心中却暗自多了一分计较。

    孔融就是青州士人捧出来的榜样,那郑玄跟孔融关系如何,他是否会帮孔融说话,这都是一个疑问。

    一个无法言语的理由则是,他知道大汉抑制豪强士族久已。士族掌控青州经济,民生,迟早会站在他的对立面去。

    郑玄会不会为了利益成为自己敌人不好说,但有第一个孔融,那就肯定还会有第二个孔融出现。

    “诺。”

    跟张庭一样,王修也没有强求李云义要如何如何。他敏锐地发现李云义并非是伪善,而是实打实的为百姓着想。

    也发现李云义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必然会跟豪族,士族产生冲突。

    一想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他就无法按耐住心中不安,告辞之后,转入了郑玄所在的学宫。

    学宫,虽然带着宫字,却无富丽堂皇,只是占地颇大,能够同时容纳三四百人在里面共同学习。

    在学宫当中,只要一心求学的人都可以拜入郑玄门下,随着师兄一起学习。每五日一次的讲经大会上,他们也能够见到老师郑玄的面容。

    可大多数时候,他们面对郑玄,一句话说出口后,便在和煦的郑玄面前哑口无言,忏愧而退。

    相比学贯东西的郑玄,学生的平均年纪在十七八岁上下,这些少年郎正处在人生最好的年纪,可谓无忧无虑。

    他们无论是学识,还是人生经验都远远不及郑玄。都是因为党锢解除,郑玄在朝中任官,声望极高的情况下,投入郑玄门下阿谀奉承之徒。

    纵然他们自己不觉得自己是在攀龙附凤,但在他们的亲眷眼中,拜师郑玄,可以少努力十年。

    “老师来了。”

    俨然,郑玄已经成为他们面前一座不可高攀的大山,需要仰视的人。

    “老师这是要出门?”

    这话仿佛是一个奇闻,总所周知,早在黄巾围困高密之前,郑玄便闭门读书,不再过问世事。学宫内外的事务都是由着师兄们一手操持,学生们监管。

    现在郑玄迈出足以容纳百人的厅堂,出现在外院的时候,便立马引来一众目光。

    他们见到王修落后郑玄一个身子,恭敬的跟随。又隐隐约约听到郑玄平和的语调:“既然他不愿意见老夫,老夫就去见他!”

    王修顾不得旁人的目光,他在听到的郑玄赌气式的话语时,不禁苦笑一声。

    “郑公,使君之心可不是那般容易改变,他若是真的一心推辞,郑公您未必能够见到他。”

    郑玄轻笑一声,倒是没将李云义的抗拒放在眼中。囚禁国相,借国王之名行事,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李云义都做了,难道见自己一面,比做这些事情还要困难?

    “无妨,老夫只是想出去透透气,能否见到李云义倒是次要的。”

    王修闻言,心中暗自叫苦。他哪里不知道郑玄看似平和的面容下,是无比坚定的内心跟信念。

    方才他跟郑玄,将能说的话,全部说出。

    如他所想的一样,对李云义极为关心,让自己门下弟子出仕的郑玄,果然蹭的一下站了起来,以同龄人没有的矫健穿上鞋子,走出房门。

    现在郑玄举重若轻的话语当中,几分真假,他如何不知?

    都到了这个份上,再装下去,就没意思了。

    只是,王修压根想不到郑玄跟李云义究竟是什么关系,才能让郑玄如此郑重其事的对待此事。

    而等他们乘着牛车到了县衙之后,却又见到另外一幅景象。

    百余商贾静谧的站在县衙门口,让王修一阵头疼。这些人的来历他十分清楚,高密的粮价便是被他们哄抬的。

    现在高密不缺粮食了,他们囤积的粮食自然卖不出高价,甚至常价都卖不出去。

    加上李云义对待黄巾雷厉风行的手段,直叫这些商人胆寒,主动登门请求原谅。

    “县尊,使君南下黔陬,商贾聚众,愿意捐献粮秣,敢问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