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156章 李云义的野望
    “现在你们还相信我们和蔡伯起是一根藤上的蚂蚱这句话吗?”钱毅将事情摊牌后,冷笑道。

    周云鹏秦守之乃至于赵千珏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没想到我们替蔡伯起这老贼出钱又出力,他居然还这般防备着我们?”

    “指不定投降信中的内容,就是太史慈要他的脑袋,而对我们九家地主豪强秋毫不犯!”

    优待俘虏虽然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成为潜规则,但从被太史慈攻占的东莱郡其他几县就能够看出,太史慈不是嗜杀之人,尽管其他几县的地主豪强没有得到善待,被迫贡献了不少家产粮食,但这种损失,在周云鹏秦守之三人眼中,是可以接受的。

    成王败寇乃是世间准则,谁让人家形势比他们强呢?

    这样一想,帮助蔡伯起共同对抗太史慈,似乎就成为了他们最错误的选择。

    整个东莱郡都只剩下黄县了,他们就算能够暂时抵抗住太史慈的进攻,但又能坚持多久呢?

    不如早做决定,趁着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

    “钱公,你说怎么办吧!”周云鹏秦守之三人齐齐看向了钱毅,现在才明白钱毅相邀他们而来其府上地目的。

    “临阵退出蔡伯起的联盟,远远不足以弥补太史慈对我们四家的看法。”钱毅缓缓起身,负手而立道:“最好是就能够反戈一击,成为太史慈的内应。”

    “内应?”周云鹏秦守之三人相视一眼,皆苦笑道:“钱公,我们手下都没多少人了啊!”

    虽说他们四家也出了不少家丁部曲在城头守城,可因为蔡伯起要求战时统一管理指挥的缘故,他们若是派人去城头联系各自的家丁部曲,很有可能被蔡伯起察觉。

    到时候若是被孤注一掷的蔡伯起联合其余五家一同对他们四家发难,他们四家虽然不惧也不怕对方六家的联手,可到最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恐怕就是太史慈了!

    这和他们的原意彻底相悖。

    不管是出于帮助蔡伯起,还是到现在想去帮太史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家族在黄县的既得利益。

    若是因为和蔡伯起相争损失太多利益了,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件事老夫已经有了腹稿,接下来只需要你们相信老夫即可。”钱毅神秘一笑,抚须说道。

    周云鹏秦守之三人面面相觑,眼眸中尽是半信半疑。

    你钱毅莫非得到了高人指定?

    黄县九家地主豪强之中,你并非是以聪慧著称的啊。

    ......

    黔陬县近郊。

    这里是一大块油菜田。

    不少老农脸上带着喜色的收割着油菜,看见这一幕的李云义心情都舒畅了几分,步伐也轻快了些。

    时值七月末,距离数百里之外东莱郡最后一座县城黄县战事,从发生再到军报呈递而来,已经有了十来天了,久攻不下的黄县县城并没有影响到李云义的心情。

    太史慈的收复东莱郡的速度是快也好,是慢也罢,都不是当下他最关心的事情。

    在李云义看来,收复东莱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又不能开启上帝视角去远程操控太史慈,何必时刻挂怀在心?

    眼下,有关北海郡以及即将收复的东莱郡未来发展的规划,才是李云义认为的重中之重。

    “云义啊,只要我们有了足够的兵马,还怕没有粮食吗?”被李云义任命为黔陬县县令的郭天,正陪同者李云义浏览着油菜田,见对方居然对油菜这么感兴趣,完全不像是一郡使君该有的上位者姿态,顿时有些着急起来。

    曾拜师郑公的郭天虽然也从老师口中经常听到孔孟之道,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再是君。

    但作为北海郡的新任使君,你最应该在意的是天下大势,而不是眼前的财米油盐吧?

    袁绍已经赶走韩馥充任了冀州牧,曹操也在兖州占据了陈留与泰山郡,距离东郡之间也只是隔了几渠黄巾乱军,留给他李云义掌控青州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若是让袁绍与曹操腾出手来,实力最弱的李云义说不定会成为他们眼中砧板上的肥肉。

    况且平原郡与乐安郡的黄巾乱军中的黑山部也在一旁虎视眈眈,你李云义怎能以为占据了北海郡,就能高枕无忧了呢?

    对于郭天的担忧与顾虑,李云义看在了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但他并不太好向郭天这个土生土长的汉人去解释,有时候军队兵马多了,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诚然在这个时代,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可同样在拿起锄头、铁锹就能成为士兵的时代,这种杂牌军除了能够充当炮灰,增强声势之外,于一方势力再没有任何用处,相反还会增加粮食消耗,杂乱无章之后引发哗营哗变的概率!

    李云义想要彻底堵绝此事,才会在黔陬县大练新兵强军。

    可强兵不是那么好练的,李云义不仅要保障新兵强军的战斗能力,每日三餐不缀还要餐餐加肉,李云义还要开设临时学堂,亲自培养政委指导员,去告诉这些新兵强军,为何而战。

    为了汉室?为了他们汉族?

    都不是,是为了他们自己,和亲眷家眷,以及子孙后代而战。

    只要能够打胜仗立军功,自己不仅能够高官厚禄衣食无忧,还能惠及家人,于子萌荫。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李云义不仅会缺粮,还会缺大量的金钱!

    在这个绢布能够和钱银挂钩的年代,如果不能给每名新兵新军做一身统一的训练服,给他们亲眷分发几匹绢布,让他们看到起初的一点蝇头小利。

    根本就不能增加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这样一连串的事情堆积下来,让李云义到处节源省钱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开流之上。

    而这一大片油菜田,将是他在北海郡创业初期,最大的财富积累。

    在这个要用醋布当调料的年代,油盐可谓是必需品。

    人没有油盐的摄入就会没有精神,在极度萎靡之下,别说打仗了,就连种田都是妄想。

    徐州不缺盐是肯定的,毕竟靠海有海盐开垦就不说了,历史上两淮最具有特色的盐贩子就在徐州境内。

    但油这种东西,在大豆尚未普及的年代,汉朝人民想要摄取油类物品,除了动物肥肉压榨之外,就只有油菜了。

    可眼下恰逢黄巾乱军祸乱全国,粮食都不够吃了,谁又会费劲巴拉的种植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