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207章 重现先秦的战术
    “这直娘贼倒是脸皮厚,竟然敢提出这等明目张胆占我军便宜的要求?”

    待颜良匆匆离去后,彭左与公羊久看着颜良远去的背影,一脸不可置信道。

    同时他们忍不住侧目,看上依旧坐在上位的李云义,心中止不住的腹诽道:关键使君大人还同意了!

    这简直太不符合常理了!

    最终公羊久还是沉不住气,向李云义开口问道:“使君大人,您为何要答应那颜良这般无礼的要求?”

    “这平原县就算不与他合作,我军也能一举拿下。”

    “本就是我军囊中之物的平原县,又为何要与他分享呢?”

    “本使君什么时候说过要同他颜良分享这平原县了?”李云义笑了笑,有些促狭的反问道。

    公羊久一阵无语,您都让他参与攻城了,若是他们先攻下平原县,到时候和我们扯谁的功劳最大怎么办?

    您有明摆着一副不想和冀州军起冲突的态度......

    “看来你这出身公羊家的苗裔,依旧没有掌握集兵家大成者的精髓啊。”李云义微微摇头,颇有些“失望”道。

    “使君大人,这兵家大成者的精髓是......?”公羊久有些迷糊,下意识的问道。

    李云义这下倒是没有藏着掖着,十分爽朗的回道:“当然是......不要脸和无耻啊。”

    “试想一下,有人愿意帮助我们攻城,并且不要任何代价的吸引平原县守军的火力,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别说是本使君了,你会拒绝吗?”

    “诶,使君大人(明公)您的意思是?”

    这下别说是公羊久了,就连一直在一旁静静观望的彭左和太史慈也坐不住了,纷纷不约而同的站起,脸上带着诧异的神情看向李云义。

    听李云义的意思,难不成是想将颜良当枪使?

    可李云义有如何保证,颜良不会在他们之前攻入平原县内?

    要知道他们兵马的数量虽然占据优势,可平摊至其余三面城门后,兵力差不多就和颜良所部一样了,再加上当下他们没有有效的大型攻城器械,说白了还是要靠人命去堆。

    万一他们耗费颇多,却让颜良抢先攻入了平原县,那他们的损失就亏到姥姥家了。

    “放心吧,本使君自有妙计。”李云义神秘一笑,转身看向仍在狼吞虎咽的蔡东,嘴角一抽,没好气道:“让你准备好的事情,都准备好了没有?”

    蔡东见李云义看来,立马用内袖擦了擦嘴边的油渍,连连点头道:“使君大人放心,早就安排下去了,昨夜兄弟们就已经挖了很深了!”

    “那就好,让兄弟们轮换着,这几天再接再厉,争取三天之内挖通。”李云义可不会吝惜口头表扬,将蔡东极其手下好一阵夸。

    夸的蔡东乐歪了嘴。

    见这二位还在打着哑谜,太史慈、彭左、公羊久几人面面相觑,听见“挖”这个字后,虽然有了些许猜测,但还是不敢肯定,徒留眼神之中满是迷茫。

    使君大人该不会是想要趁着夜色挖塌城墙吧?

    以前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可平原县城墙上的黄巾乱军守军们,难不成是傻子,眼睁睁看着我们挖墙脚?

    不得不说,太史慈、公羊久等人确实有向帅将之才培养的潜力,他们虽然猜中了始末,却没有猜中李云义真正的用意。

    李云义确实是在令一部分将士们日夜兼程的挖着东西,但不是城墙,而是能够贯通城内城外,宽大半丈,可供给三到五人并肩通过的地道!

    千万别认为,历史上最早的地道战是发生在后世的抗日时期。

    其实早在先秦诸子百家发展昌盛,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墨子就曾在书中明确记载了开凿地道并进行进行攻防作战的事迹。

    可惜随着秦帝国的一统,项羽于阿房宫外的付之一炬,无数的典籍惨遭销毁,有关地道战、投石车的具体实施方法,也消散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再加上两汉时期大多数都是对付外敌,一直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内战频繁之后,地道战又再次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远的不说,在接下来的曹操同张绣的安众之战、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邓艾与姜维的祁峪之战、诸葛亮与郝昭的陈仓之战等均是典型的地道战。

    曹老板不禁好人妻,还更好挖地道。

    这可能也是后世之人觉得曹老板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有组织盗墓军队的诸侯的主要原因之一了吧。

    毕竟挖地道挖着挖着就挖到了古墓,然后发一笔死人财,似乎也说得过去。

    为了更好的配合隐蔽的挖地道的工作,李云义自然没有傻乎乎的让颜良所部独自承担攻城的任务,若是就让他一军攻城,其他三面城门都没有一丝动静,怕是个人都会反应过来有鬼。

    于是李云义在三面城门外都安排了三千人攻城,不过攻城力度就要小许多了,大部分都是拿着盾牌冲到了平原县县城内守军的射程之内,吸引了一波箭矢火力之后,再像模像样的撤退,如此反复。

    一直过了数天还没有攻下平原县,颜良虽然心中止不住的嘀咕,为什么李云义所部的进度还没有赶上自己?

    难不成自己还是高估了对方的实力?

    不过话说回来,清河国的援军为什么还没赶到,就是爬,也应该爬过来了吧?

    眼瞅着自己这边的精锐由三千五再次锐减至了三千左右,他的心里可谓是止不住的滴血。

    带来五千精锐,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还损失了两千人,日后若是回到冀州见了自家明公袁绍,对方就算不降职拿下自己,以后再想单独领军在外,怕是痴心妄想了......

    一想到这,颜良就十分冒火,一边不停的继续猛攻平原县,一边又派出多支斥候小队,从粮道一直奔去清河国,去质问清河国阴安县的守将淳于琼,是不是没把自己和明公袁绍放在眼里。

    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磨磨蹭蹭!

    而殊不知,此时的阴安县守将淳于琼也十分懊恼,并非是他不想立马派兵驰援平原郡,实在是他,有些分身乏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