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211章 迁徙老巢
    宅院的大门缓缓打开。

    数百支弓箭齐齐对准箭头,太史慈与彭左二人微微前倾,目视着门内动静。

    感受到门外那死一般的压迫感,跪伏在地将头埋低,一路爬行至台阶处的王元,高声颤音道:“降了,使君大人,我们降了。”

    在其身后,近百名亲兵扔掷掉手中的武器,垂头躬身而出,其中四人抬着昏迷颜良的身影,十分瞩目。

    “颜将军怎么回事?流血过多死了吗?”

    李云义饶有兴致的提了一句,只不过这声“颜将军”在王元耳中,更像是上位者对手下败将的戏谑。

    但他王元敢反抗吗?

    就连腹诽都不敢。

    反而是连忙解释道:“降将王元不敢欺瞒使君大人,皆是因为颜将军觉得投降愧对于明......袁使君的栽培,这才心中郁结难消,晕倒了过去。”

    “呵,没想到你还会一点医术?”李云义嗤笑了一声,惹得周围麾下将官们一阵哄笑,他又慢悠悠的说到:“依本使君来看,怕不是什么愧对于袁本初,而是因为自家的亲眷妻儿还在邺城为质子吧?”

    历朝历代,将领领兵在外,都会将妻儿老小为质留在老巢以表决心,同时也是让自己的上司上峰放心,自己不会背叛对方,不然对方完全可以将他的妻儿老小尽数屠戮,用来泄愤。

    当初汉武帝就是这样对李陵的,只不过前者听信了谗言,将一个忠臣活活的逼反了。

    可若是碰上自私自利,一心想要苟活的,譬如汉高祖刘邦,那这个规矩就有些坐蜡了。

    李云义对于这种潜规则的看法,说不上好坏,毕竟他自己也是这个潜规则的既得利益者。

    诚然太史慈等将官对自己忠心耿耿,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能够带着他们获得巨大的利益,能够往上面爬,还有一小部分原因,自然就是留在黔陬县老巢的亲眷们了。

    所以当李云义直接揭露了颜良不愿投降的真正原因之后,王元顿时后背冷汗直流,连忙说李云义英明。

    “行了,少拍马屁吧。”李云义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随口说道:“接下来的几天你先带着颜良养好伤,随后本使君会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若是能够完成的好,本使君不吝赏赐,甚至让你单独领一军也未尝不可。”

    “罪将不求奢望奖赏,只求能够出色的完成使君大人的任务就行!”王元立马就进入了角色,点头哈腰道。

    倒不是他在谦虚,实在是他真不想去当单独领一军的将领。

    看看颜良就知道了,将袁绍交代给他的任务全搞砸了不说,还将袁绍花费大量金钱物资培养出来的五千精锐全给葬送了,不管他投没投降,若是还敢回去,等待他的一定是被袁绍处以极刑的下场。

    若不是看在颜良往日里对他照顾有加,他才不会拼死拼活的变相救下颜良的性命!

    至于留守在邺城的妻儿亲眷们,那就没有办法了,虽然王元也很是不舍,但相比之自己的小命,他也只能来一句“大丈夫何患无妻”了......

    看着张庭带人将王元等人押了下去,公羊久、太史慈等人便围了上来,向李云义抱拳问道:“使君大人(明公),此人真的可以信任吗?”

    “信不信任真的重要吗?”李云义笑着反问道:“不过就是一背锅者也。”

    “背锅?”

    众人一脸懵逼,似乎难以理解李云义口中,这个词汇的含义。

    后者也没有解释,而是继续吩咐道:“将冀州兵的俘虏数量尽快统计出来,平原县要在三天之内恢复正常。”

    “去吧。”

    众人闻言,虽满肚子疑惑,却也还是乖乖听命的抱拳离去了。

    ......

    五天后,平原县外。

    一直绵延数里的车队,正在有条不紊的通过着沿路设置的关卡,徐徐进入平原县内。

    其中一辆马车内,两名年纪相仿,皆在四十岁上下的文人正在平静,却又随着不平静的马车摇摇晃晃的对弈着。

    靠近车帘的一名文人手执黑棋犹豫了良久,许是觉得下不过对方了,便将手中棋子放下,朝对手作揖苦笑道:“枣公的棋艺还真是厉害,仲德不是您的对手。”

    “哎,郡丞莫要谦虚,老夫算是看出来了,您一直在谦让我呢。”后者连连摆手,见对方没有了继续对弈的心思,便笑着开始收拾棋盘上的棋子。

    被称为枣公的文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北海郡大后方,替李云义把控屯田之策的枣祗。

    而与其对弈的也不是别人,正是从未与李云义见过一面,却被对方授以一郡二把手之位的程昱程仲德。

    伴随着李云义成功收复了乐安郡与平原郡,距离光复整个青州,也只剩下了济南国的数县之地。

    李云义深知在将老巢放在北海郡就有些太远了,地盘的边境上一旦有些摩擦,消息传回北海郡,再由他做出决定,就有些来不及了。

    于是他在攻下平原县的当天,立马就敲定了将平原县作为老巢的决策。

    并且在战场还在打扫,战损还在统计的下午,立刻就亲自带着乡勇与郡兵们,开始了轰轰烈烈扩建平原县的工程之中。

    当然,一城的扩建工作并非一早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更别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年末,天降大雪太过于寒冷,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所以李云义在装模作样的起了两天带头工作后,便当了甩手掌柜,开始谋划着下一个大动作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不能贸然离开平原县,因为他后方的几大助力还没有赶来......

    “枣公,程公,云义终于等到二位了。”

    载着枣祗与程昱二人的马车刚刚入城,二人还未来得及下车,便听见车厢外传来了一阵激动的声响。

    二人闻言一愣,随后相视一眼,皆回过神来,连忙下了马车。

    一下马车,枣祗与程昱便看见一名身穿锦帽貂裘的翩翩少年,正一脸微笑的作揖相迎。

    “明公,万不可如此啊!”

    枣祗与程昱当即作揖回礼,脸上也挂满了激动。

    虽以他们的阅历,当知道李云义这是收买人心的“礼让下贤”之举。

    但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谁不想遇见一个看重自己的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