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244章 对论
    对于李云义一言不合就要杀掉违法乱纪官吏的事情,陈群有不同的看法。

    他这样进言说道:“明公,严重的刑罚乃至于死刑,虽然会让一部分人对乱纪之事望而生畏,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掉本质问题,那违法乱纪的官吏会杀了一批又一批,永远也杀之不绝的。”

    李云义深以为然,别的不说,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有多狠?

    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第一人,从一个乞丐当上开国皇帝就足够牛逼了,对待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官吏更是一个很,贪污五十两就剥皮充草的规矩,也才维持到他死前,死后就乱成了一锅粥,没人去在意这件事了。

    他李云义能管的了一时,管的了死后的多世吗?

    “我自然是明白,一时的杀戮是解决不掉问题的,可关键是现在不杀,根本不足以震慑这些宵小,长文,你还有什么其他建议吗?”李云义叹了口气,目光幽幽的说道。

    “明公建立巡查组的方式不错,可人选与方式却选错了。”陈群想了想,低声道。

    “哦?你细细说来。”李云义本来只是随口一问,却没想到陈群还真有一番见解,不由来了兴趣。

    “第一,明公的人选不应该全都由那些出身贫贱,往日里都衣不蔽体人不保食的穷苦人家来担当巡查使,他们一朝获得了权利,所行所事怕是又一个李西,这是人的劣根性,明公千万不能太过于相信人心,这种东西最容易发生质变了。”陈群顿了顿,又道。

    “至于第二,便是太明显了,明公建立巡查组的动作,好似深怕全青州的官吏都不知道一样,这样虽然足以震慑一时,可等到他们托关系带钱粮的贿赂了这些巡查使,那明公建立巡查组的初衷,立马就被颠覆了。”陈群坦言道:“这种事情防不胜防,大汉四百年,就算是雄武英明的世宗皇帝,不也不能堵绝此事吗?”

    陈群口中的世宗即是汉武帝刘彻。

    “你的意思是?”李云义似乎抓到了一点,却不敢肯定。

    “明公不妨再建立一处摆在暗处的巡查组,他们可以在暗中巡查,突出的就是一个迅捷,让人防不胜防。”陈群郑重道。

    李云义微微颔首,这不就是汉末版的曹魏的校事、唐朝的不良人、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吗?

    陈群不提醒,他都快忘记了,随着地盘的扩大,这种特务机构确实很有必要建立。

    毕竟他只是人,又不是神,做不到事无巨细的监察一切。

    “我知道了,第二个建议很好,但第一个我不能完全采纳。”李云义点点头道。

    “明公这是为何?”陈群有些不解,好似害怕李云义不相信自己的言论,还将以往一些贫贱之人骤得高位之后办的糟糕事情的例子,连忙说了一些。

    别的不说,两汉两晋时期为了堵绝此事,这才有了什么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的诞生。

    因为汉朝晋朝的皇帝觉得,只有自身拥有学问,明事理,家族中还颇有钱财的人,才不会进行贪污。

    陈群觉得李云义虽然目前还做不到,任用这些士族豪族中的子弟充当基层村庄的官吏,但也可以任命一些不得志的读书人、文人从底层干起。

    李云义若是给了他们这些寒门子弟机会,他们肯定会比那些不知道感恩的贫贱黎庶们,更懂得感恩。

    也就是陈群的这一席话,李云义才回过味来。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陈群的家族在颍川虽然名声不显,可放眼整个大汉十三州,至少也算得上是二流的士族代表了,陈群看不起那些连寒门子弟都不如的苦哈哈,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就好比后世的顶级富豪们,科技人才们,会和普通人聊得来吗?

    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他李云义若不是展现了自己强势的一面,攻打了清河国,将其强行掳了回来,并且依靠种种能力,最终打动了陈群。

    即便他有着平复青州黄巾之乱的功劳,成为了青州刺史,对方或许都不会高看自己一眼。

    阶级啊阶级,他一个尚未举孝廉,还是最底层地主豪强出身的刺史,对方怎么会放着袁绍、袁术等家世渊博的诸侯不去效忠,跑来效忠自己呢?

    想到这,李云义觉得自己有必要点醒对方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例子多了去了,谁也不能保证出身名门就会明事理,袁术如何?你看看他在汝南做的恶,难不成长文你一点也不知道吗?”

    “这......”陈群被呛了一句,正准备解释,却被李云义挥手打断道:“不,你不是不知道,只是选择性视而不见罢了!”

    “孔子都说过有教无类,怎么那些贫苦出身的百姓黎庶们,在你眼里就那么不堪呢?”

    “多谢明公教诲。”陈群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能连忙作揖认错。

    “不,长文,错不在你,错的是这个世界。”李云义拍了拍陈群的肩膀,酷酷的说道:“如果不能终结这样的乱世,事情是永远解决不了的。”

    “明公大义,群深感不如。”陈群想起了那一夜李云义的志向,顿时感觉心中一阵火热,追随这样的主公,说不定真能干一番大事业!

    也就在陈群与李云义深入交流后的第二天,一个让李云义意想不到的人来了。

    下面有人禀报,一名自称颍川荀彧的文人,想要拜见使君大人。

    得知此事的李云义还只当自己听错了,可当那人再次重申,那文人确实是自称颍川荀彧后,李云义连鞋履都顾不得穿上,直接就朝着府外跑去。

    “文若?他不是举族迁徙去了冀州吗?今日怎么会来到了青州?”陈群有些讶然,紧接着也追了出去。

    原时空中,作为荀彧的举荐人,同为颍川士族的陈群和荀彧可谓是老相识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将其举荐给曹操。

    昨夜他和李云义秉烛夜谈后,深感自家明公的压力之大,正想着替他举荐几位他曾经的友人时,却没想到这荀文若反倒自己靠过来了。

    这是什么?

    心有灵犀一点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