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362章 公孙家族
    “我公孙家的兴盛,岂能摆脱你瓒叔的权势?何况你为小辈,焉能对长辈评头品足?”

    公孙康不满地批评公孙渊道。

    公孙渊此时才不过二十出头的少年,羽翼未丰,如今被老子公孙康劈头盖脸一顿骂,也根本不敢和他顶嘴,只得悻悻地缩了缩脖子,认了声错,便不再说话。

    大座上的公孙度近日染了疾病,咳嗽了两声,伸出手来,叫住了公孙康,道:“渊儿年纪尚小,不必过分苛求,如今这李云义大军北上,看其势头,是铁定了心要收服幽州全境了,如今关头,我们却是要好好想一想对策。”

    说到这,公孙度站起身来,看着面前的公孙康等人,道:“你们都来说一说,我们是战是和?”

    公孙度此话一出,满堂却是没有一人说话了。

    公孙度抛出来的这个问题,对于公孙家中的任何一人来说,都是两难的问题。

    公孙家族作为幽州大家,但凡是大家族,就有权力的争夺。

    一般来说,这种权力的争夺只是在水面之下进行,不会流于面上。

    但是,如今局势危急,公孙家族中也自然免不了纠纷。

    现在,公孙家族中,就大致分为了两个派系,一个派系是公孙康为首的主战派,一个派系是拥护公孙恭的主降派。

    其中,公孙康作为公孙度的长子,而且锐意进取,善能御下,颇有人主之姿,所以话语权比较重。他的拥护者也多是一些掌有兵权的军队部将。

    而公孙恭,却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只想要做一个贵族子弟,安度平生,根本无心与哥哥争继承之位。可是没有办法,公孙度就这两个儿子,主战派投靠了公孙康,那些幽州本地的士族势力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明知公孙恭不是那块料,也还是将他拥护了起来。

    其实历史上,但凡是遇到这种是战是降的选择时,都会出现一个几乎一致的局面,那就是武将主战,文臣主降。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像是赤壁之战时的周瑜与张昭,九伐中原时的姜维与谯周,南宋时期的岳飞与秦桧。

    刨除个人因素在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战和降,对于他们的利益点不一样。

    战,则武将可以立功于沙场,若是打了胜仗,还能名留史书。

    反观文臣,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他们的地位都不会有太大改变,反而打仗会极有可能使他们辛苦经营出来的家业发生大洗盘,所以文臣一般都偏向于以和平的方式,避开战乱,保全自己的利益。

    如今公孙度抛出是战是和这个问题来,就等于要点燃这个引线。

    大家自然谁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公孙度冷静地看着众人,心中已经了然,于是索性点名道:“康儿,你什么看法?”

    公孙康听到公孙度指明点了自己,拱手沉吟道:“孩儿认为,李云义杀我族兄,亦是与我公孙家有不共戴天之血仇!此仇非报不可!况且如今公孙瓒身故,论权论理,论权论势,都该由父亲来继位幽州,干他李云义何事?他李云义却不顾天下大义,想要来征伐父亲,搅得幽州连起战事,百姓受战乱之苦。还请父亲下令,让儿领兵,儿愿与李云义决一死战。”

    公孙康慷慨激昂的一番话,引得不少武将附和。

    公孙度只是默默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看到武将们这么闹腾,文官们坐不住了。

    公孙度的一个亲信阳仪站了出来,反驳公孙康道:“宗族之仇,私也。幽州之事,公也,焉能混为一谈?况且李云义兵锋强盛,如今半月之间,已经连下六郡!以我辽东一郡之力,焉能与之抗衡?若要幽州百姓免受战乱,我看还是尽早和谈才是。”

    “哼!尔等文臣皆是懦夫,无一有血性的汉子!我主据辽东已久,为何不能称霸辽东?反要受他李云义一个黄口小儿所制?尔等儒生之见,真是懦弱至极!”

    公孙度的心腹武将王烈听到阳仪的话,不屑地嘲讽阳仪道。

    “李云义,豺狼也!辽东虽然地广,然而兵马不过三万众,若要与李云义抗争,岂不是螳臂当车?到时候城破兵临,非但百姓受苦,你担得起这责任吗?”阳仪也毫不示弱地回击道。

    而言眼看就要俞吵俞烈,公孙度一句话定住全场。

    “好了,都停住吧。”

    公孙度看着泾渭分明的两派,虽然处在同一个厅堂上,却显得如此水火不容,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他公孙度也是个有野望的人,何尝又不想割据辽东,自立为王?

    若是早个一两年,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跟李云义开战。

    可是坏就坏在,李云义入侵幽州,来的太巧了。

    公孙度虽然对外传言是小感微疾,但是他自己明白,他的病在日益严重,而且极有可能好不了了。

    时至今日,他已经接近耳顺之年,早就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知道自己年岁无多,极有可能迈不过这道坎了。

    但是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气势汹汹的李云义大军,公孙度却是犹豫起来。

    两个儿子不必说,虽然自己没有明确地确立继承人,但是结果已经很确定了。

    公孙康是长子,而且无论才学还是人脉,处处都超过他弟弟公孙恭,故而自己死后,这位置一定是公孙康的,公孙恭也抢不过他,甚至也不会跟他抢。

    但是在自己病情日益加重的时候,李云义率大军杀来,这权力交接可就没有这么稳定了。

    这个从现在这武将和文臣之间明显分为两派,就可以看得出来。

    “柳毅,你怎么看?”公孙度转头看向自己一个亲信将领柳毅,道。

    这柳毅身着软甲,头上裹着一个红色头巾,面容敦厚,看上去十分勇猛。

    但是公孙度却是明白,这是一个自己身边少数的能文能武的武将,而且更为难得的是,他值得信任,故而每当有大事,自己也常常垂询于他。

    听到公孙度喊他,柳毅也不躲闪,直接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