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败家?这玩意我会啊 > 第三十四章 去找太子要钱
    刘健三臣顿感不妙,连忙从戴义手中接过书信,将头凑在一起观阅。

    当然,不例外的看到第一句话后,眼皮同时一跳,难怪弘治皇帝会发怒,太子爷是真孝顺。

    看到后面的字,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其中谢迁,回身便对着弘治皇帝说道:“陛下,太子爷讲述的鞑靼女奴之事,的确有些蹊跷异常,臣以为太子爷说的有道理,应该让驻守长城的将士,提高警惕之心,提防鞑靼突袭。”

    “不错。”李东阳附和道:“鞑靼对我大明虎视眈眈,虽然有瓦剌牵扯,两相争锋,但实际上他们同出一源,未必不会联手对付我大明。”

    “两位大人所言极是。”刘健收了书信,递给戴义向着弘治皇帝说道:“皇上,自从瓦剌也先与脱脱不花的矛盾日渐生起,脱脱不花死于也先之手,整个瓦剌部落便开始分崩。”

    “没几年也先也被杀,使得瓦剌陷入危难,被鞑靼趁机驱赶,占领东部草原以来,鞑靼便不断挑衅我大明边境。”

    “而今我大明又遇开国以来最大的寒冬,靠近我大明的鞑靼不会比我们大明好过,甚至他们的寒冬已至。”

    “草原上的牧草冻死不生,牛羊无处觅食,鞑靼恐怕陷入了口粮危机,将目光放在我大明,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臣觉得应在宣府,大同提前布置重兵,同时下旨辽东与肃州守将,加强城防,磨砺刀箭,以防突变。”

    刘健这话开头说的很委婉,实在是不敢说的太明白,因为“土木堡之变”是朱家最为忌讳的事,自家战神皇帝被瓦剌所擒,可以说是丢人他妈给丢人开门,丢人到家了!

    自己若是明晃晃提及,明摆着打弘治皇帝的脸。

    这不是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吗?

    “便依三位卿家所言,立刻拟旨。”弘治皇帝也没有犹豫,在听了三人的话后,认可的点头。

    “臣等遵命。”刘健三臣应声,却没有立即退下,而是用深沉的目光,凝望着弘治皇帝。

    “你们这是干嘛,自己不会想办法吗!”

    弘治皇帝瞬间懂了他们的意思,气急败坏的拍打桌面道:“朕没钱了,内库的钱现在不能动用,你们想要钱,就去找太子去,他东宫内应该有不少的银钱,可以支撑你们调兵遣将所用。”

    不走就是因为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话可不是瞎说的。

    调动兵马前往大同与宣府,需要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同样需要的银钱也不是小数目。

    如今国库的钱,被朱厚照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他们是拿不出太大的数额,前去作为军费。

    不然,在鞑靼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之前,扯出的缺口太大,影响了整个渡寒之策,这个锅谁都背不起。

    可又不能不准备,将军费留够。

    万一鞑靼侵袭而来,没有粮草的将士,只会是待宰的羔羊。

    刘健闻言,迟疑的说道:“皇上,这问太子爷要钱,不太好吧?”

    朱厚照的性格,他们去要钱,能要来一根毛,都是极其困难的,让刘健怀疑,弘治皇帝是不是故意的。

    “有什么不好。”弘治皇帝不悦的看着刘健道:“让你们多关注一下太子,你们就是不听。”

    “难道不知道,那败家子随手就给兵部锻兵司一万多两银子吗,难道不知道就因为一堵墙,给他兴王叔赔偿十几万两银子吗?”

    “你们得讲方式方法,只要让那小子感觉值得,或者是触动他的心灵,他会慷慨解囊的。”

    说完,弘治皇帝便摆手道:“好了,你们下去传旨吧,朕今日累了。”

    刘健三臣无奈的行礼,刚转身没走几步,背后又响起了弘治皇帝的声音:“对了,别让太子知道是朕让你们去要钱的,明白了吗?”

    这话一出,刘健三臣面色不断变化着,最终互相对视一眼之后,以苦笑定格在脸上。

    他们怎会不明白。

    弘治皇帝心里有些不痛快,让他们三人去给朱厚照找事的。

    当然能要来钱是最好的,提前是他们得有那个本事,皇帝有小金库,太子爷的东宫,也有一个小金库。

    事已至此,身为内阁首辅的刘健,加快了脚步道:“走吧两位大人,先回内阁拟旨,让人将旨意送往边疆,明日再去找太子爷吧。”

    而说累了的弘治皇帝,却没有去仁寿宫。

    直接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弘治皇帝坐在椅上,低头看着中年模样的牟斌,并没有让他起身,而是沉声问道:“太子此番出行西山,你怎么没有向朕及时禀告。”

    “回皇上。”牟斌低着头道:“在太子爷达到西山后,臣就来了宫中想向皇上告知。”

    “不过,在臣达到仁寿宫之外,碰到了寿宁侯张鹤龄,他阻拦着臣,不让臣进入仁寿宫,言称臣会打扰到陛下,影响陛下的病情。”

    “是臣之错,请陛下治罪。”

    寿宁侯张鹤龄?

    弘治皇帝听见这个名字,眼眸中闪烁出一丝嫌弃,要不是他是皇后的弟弟,弘治皇帝都懒得理这纨绔。

    “这次朕饶了你,不可有下次!”弘治皇帝告诫牟斌道:“记住,下次不论是谁,都不可阻拦你上报太子的情况,若是有人诚心阻挡,可适当教育一番。”

    “臣领旨谢恩。”牟斌大松一口气。

    别看弘治皇帝表面和气,但只有牟斌知道,弘治皇帝的手段,绝不是前几任皇帝可比的。

    否则也不会将大明中兴。

    “说说看,太子此番在西山都干了什么。”弘治皇帝接过戴义手中的茶水,敲敲盖子问道。

    牟斌这才敢抬头说道:“皇上,太子爷带着谷大用到达西山之后,见到赌坊门口关押着两名鞑靼女奴,便进入了赌坊赌钱。”

    “最后要不是兵部尚书刘大夏来的及时,太子爷身上的十几万两银票,可能就被赌坊老板坑光了。”

    “之后听闻西山民窑杂乱无章,民窑主对矿夫视如草芥,当即下令刘大夏将民窑主逮捕,在今日当众斩杀了十名,替受难得矿夫出气。”

    “此举也俘获了矿夫之心,在西山集镇上高呼太子爷千岁,有甚者更…更是大呼万…万岁。”

    说到这儿,牟斌语气有点结巴。

    整个大明能被称呼为万岁的只有弘治皇帝,矿夫称其朱厚照为万岁,已经是触犯了死罪。

    说重一点,会让有心人借机给朱厚照扣上想要谋反的帽子,不论他是太子还是谁,只要沾染谋反两字,必定是一场血雨腥风。

    谁知弘治皇帝闻言后,神情并无发怒,反而是露出欣慰之色,嘀咕道:“这臭小子不错,还不笨,知道拉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