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广汉 > 第七章 杨曹初会
    只见来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身材虽不高大,却自带一股英雄之气,极具威严。

    “不知兄台如何称呼?”听到来人自称及见其外貌,对其身份杨广心中大约已有所猜测,但还是忍不住好奇心问道。

    “吾姓曹,名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也。”曹操答道。

    “原来是孟德兄,小弟不才,确有一丝头绪,然尚需一些时日来完善,暂时就不班门弄斧了,孟德兄既提出此问,想必对眼下朝局应有一番独到见解吧,不知吾等是否有幸聆听一番孟德兄高论?”杨广将问题推了回去问道。

    曹操深知此时也是自己扬名的一个机会,故此见状也不推辞,答道:

    “贤弟过谦了,贤弟弘农杨氏之后,家学功底深厚,必有一番高论,既如此操便先抛砖引玉,看看能否对诸位贤达有所增益。”说完曹操抱拳环顾一周对场中诸位贤达施礼后,悠悠说道。

    “先前杨家贤弟所提两点,曹某深以为然,故此便不再多言,对于眼下国家状况,曹某认为应着手于以下三点。”

    “一者,国家应加强未来储君培养,眼下陛下虽尚属年轻,不虑子嗣之患,但也应尽早诞下子嗣,早立东宫,定下储君,避免重蹈自和帝以来主少国疑之患。

    二者,陛下需尽早解开党锢之禁,选选贤任能,提拔贤良忠贞之臣,远离奸邪小人之辈,不使良才遗露于野,减轻因党锢之禁造成的人才流失,让朝政重新归之于清明。

    三者,陛下应严格限制宦官之权,内朝之人不应过多干涉外朝之事,国家大事,关乎社稷安危,阉宦之辈,大都无才无德,行事不择手段,失之光明,尽行贪鄙之事,若权柄过大,必将令国家动荡,社稷不安。

    以上诸论仅为曹某个人浅见,还请各位贤达斧正。”

    曹操说完却见周围此刻却未见一丝动静,正当疑惑想要再次出声时,众人纷纷赞到:

    “彩!”

    “彩”

    “彩”

    “孟德兄高论!”

    “想不到此番竟能见到如此一番精彩论述,如此良才需荐之于陛下,不使美玉蒙尘。”

    见场中贤达纷纷夸赞,一时间曹操激动难矣,想其此番入京便想报效汉庭,成就其一番功业,想不到只是路过这里,却能有眼下一番扬名机遇,至此,曹操只能强按下心中激越,连连拱手致谢。

    “贤侄一番高论,吾等受益匪浅,然眼下贤侄还年轻,尚需戒骄戒躁,谨言慎行,日后大汉自当有汝等建功立业之机。”皇甫规轻捋胡须对其笑着说道。

    “皇甫公之言,操自当铭记于心,日后必谨言慎行,不负诸公厚望。”见皇甫规之言,曹操这才醒悟过来,连忙收敛狂妄之态,心下连道。

    “这下大意了,看来吾还是太过年轻,在场诸公,哪位不是久浸朝堂,深谙为官之道,吾之一点浅见,在场的这些老狐狸又怎么可能没有想到呢?要是真的能行,恐怕眼下大汉也不会是如今的局面吧。”

    “呵呵,曹家小子,汝也不要被皇甫公唬住了,虽然所说之言还欠妥当,但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事,这点心胸我想陛下还是有的,年轻人嘛,还是要充满冲劲一些,要是连你们都暮气沉沉,那这大汉又有何未来可言。”

    看着曹操小心翼翼的样子,段颎便气不打一处来说道。

    “纪明!你啊!”皇甫规闻言只能苦笑一声。

    曹操闻言只得躬身应诺,苦笑连连,毕竟这两位同属凉州三明,这两位朝廷重臣之争,可不是自己这还未入朝堂的一介白身所能参与的。

    “好了,眼下时候不早了,诸位还是各自散了吧,吾等还是不要在此打扰太傅安宁。”见天色不早,皇甫规便劝在场诸人及时散去。

    “那皇甫公多保重,吾等告退!”

    “吾等告退!”诸人闻言纷纷施礼告退。

    见来人逐渐散去,皇甫规对杨广和曹操说道:“两位贤侄,今日之言未尽,吾等受伯喈之邀,下月初在其府上会有一场文会,到时会有诸多贤达才俊到来,两位贤侄要是有空的话也请过来一叙,到时吾等再听汝等高论。”说完皇甫规便转身与张奂等人一同离去。

    “恭送皇甫公!”杨奇等人纷纷道。

    “杨家小子,回去再好好考虑一下,究竟要不要当老夫的女婿,哈哈哈!”段颎说完拍了拍杨广的肩膀便笑着转身离去。

    “那么,公挺,吾也告退,咱俩明日早朝再会。”见段颎离去后,杨彪也起身告辞。

    “文先慢走!”杨奇道。

    “那么老大人,杨贤弟,在下也告退了,下月之后再会。”曹操见状也不多留,说完匆匆告退。

    见所有人都离开后,杨奇终于阴沉下脸来,拉着杨广回到车内对着车夫说道:“打道回府。”

    “诺!”

    “驾!”

    随着车夫几声呼喝,马车缓缓行驶起来。

    “说吧,孽障,汝是如何知道如此多的大事的,近来吾忙于公事,甚少关注汝之学业,看来汝近日是学问大涨啊!朝廷大事是汝等黄口小儿能言的吗?

    这次要不是皇甫公帮尔等兜底,空怕汝等此刻早已被绣衣使者带到天牢中了。”杨奇怒气不争的说道。

    “那,那阿翁,下月初的文会吾还要去吗?”看见杨奇面色不佳杨广只得喏喏道。

    “去,为什么不去,吾弘农杨氏子孙难道还怕一场小小文会吗?吾只是担心汝这小儿不知天高地厚,学问不精,只会逞些口舌之利,到时丢了吾弘农杨氏的脸面,到时休怪吾不讲情面。”

    看着杨奇那看似欲怒却又难掩高兴之色的样子,杨广不禁暗暗腹诽。只得口头应道。

    “诺!阿翁您就看好吧,孩儿必为您争气,不坠我弘农杨氏之风。”

    “哼!希望汝到时真能做到吧。这两日汝便跟在吾身边,由吾亲自为汝讲解一下吾弘农杨氏家传欧阳《尚书》吧,省得到时被人问到,涂惹他人耻笑。”

    见杨奇一脸认真之相,杨广不禁心中连道:

    “苦也,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