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陛下的笼中雀跑路了 > 第七十三章 奏折
    单允辛此话一出,百官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忍不住互相看了看,不知道皇上这是卖的什么官司。

    涂丞相也纳闷地仰头看向高高在上的皇帝,触及皇帝没有一丝温度的眼,心里暗道不妙,“陛下抬举老臣了,论文章,也该是上书房的少卿们与陛下共赏,老臣文采浅薄,怎敢班门弄斧。”

    这是连看都不想看,只想把此事翻篇。

    董将军哪里会如他的愿,假模假样地站出来赞他,“涂丞相若是文采浅薄,那下官岂不是胸无点墨了?涂家可是书香世家,涂丞相更是桃李满天下,全天下的读书人无不仰慕丞相的文采风度。”

    “正巧今日陛下兴起,也能带着咱们这些粗人长长眼,沾沾丞相的文采气。”

    董将军一通话说下来,连捧带刺,武官们也跟着附和,摆明了要给涂丞相难堪。

    不过涂丞相这边的文官也不是傻子,秘书丞当即出列,拱手致礼,“启奏陛下,承蒙陛下爱重,命微臣掌经籍图文、集天下文章,微臣不才,愿为陛下分忧。”

    单允辛看着底下乌泱泱辩成两派的朝臣,朝常顺使了个眼色,“丞相就不要自谦了,丞相还是先看一看罢。”

    常顺捧着一本硬壳奏折,双手抬起,笑眯眯地递给涂丞相,“请丞相大人过目。”

    涂丞相满不乐意地接过折子,“陛下,那老臣就越矩了。”

    单允辛随意的点头,示意他翻开来看。

    涂丞相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翻开折子,嘴角立刻就抿起来了,一开始还一字一句地看,很快就不耐烦地往后翻。

    怪不得陛下会称这本奏章为“文章”,辞藻华丽、通篇对仗、引经据典,可文采再好,也是通篇的溜须拍马,一句正经话都没有。

    偏生这这折子还写的老长,洋洋洒洒不知还有多少。

    涂丞相看得眉头紧锁,他是授意底下人在他“称病”期间给皇帝找些麻烦,可这是哪个猪脑子,递这样一个意图明显的折子?

    单允辛一看涂丞相变了脸色,冷哼一声,“丞相觉得如何?”

    涂丞相刚要发怒,单允辛便笑着开口,“不如丞相先看看署名,再做答复。”

    涂丞相心中一跳,翻到最后,没忍住愁地闭上了眼,复又恶狠狠瞪了儿子一眼。

    署名不是别人,正是吏部侍郎涂任,他的嫡长子。

    想也知道,定然是这小子找了府上的先生写了,再自己誊抄下来,竟然有洋洋洒洒近两万字。

    这个结果,让涂丞相登时有些下不来台,夸也不是,骂也不好。

    好在单允辛并不打算太为难他,而是一笑置之,“也是朕一直以来太过疏忽了,竟未发现朝中这么一位大才子。”

    “临近年关,这张奏章上的刚好,上咏天恩,下赞厚土,朕很满意。”单允辛说的不徐不疾,脸上带着他惯有的皮笑肉不笑,“涂丞相是三朝重臣,若能由丞相吟诵,才不算辜负了。”

    “不知丞相是否愿意?”单允辛的眼神明灭不定。

    涂丞相只能答应下来,再说下去,他那个倒霉儿子指定要遭殃。

    正待他清了清嗓子,预备吟诵,单允辛却抬手制止了,“诶,丞相且等一等。”

    “既然是这样一篇荡气回肠的颂词,咏颂了皇天后土,还请丞相到殿外去诵读吧,也好替朕跟老天爷表明了诚心。”单允辛唇边笑容凉薄,“丞相心诚,必定能保佑我朝来年风调雨顺。”

    涂丞相脸色铁青,殿外寒风凛冽,大雪飘飞。

    董将军的笑容藏都藏不住,迅速出来,高呼:“丞相为国为民,受累了!”

    董将军甚至煞有介事地俯身鞠了一礼,随着众臣齐声附和,涂丞相只得接旨,“为国为民,老臣义不容辞。”

    原本高坐明堂的皇帝也起身,带着文武百官,站在殿门前,侧耳倾听涂丞相念诵。

    常顺一声招呼,奴才们搬了软椅,抬了暖烘烘的一排火炉放在陛下身边。

    于是单允辛就舒舒坦坦地靠着软枕坐定,拨动着佛珠,隔着大雪悠悠然看着年过半百涂丞相念奏折。

    足足一万八千六百九十二字,涂丞相足足念了将近一个半时辰,到后面声音都开始颤抖了,雪落了满身。

    其弟子、党羽求情皆被单允辛轻飘飘挡了回去,等读完了,涂丞相只觉得自己的手都几乎跟奏折冻在一起了。

    挪动着冰冷的身躯上前,“老臣幸不辱命。”

    单允辛满意地点头,起身来搀扶涂丞相,做足了君仁臣忠的样子,“丞相的辛苦,朕都看在眼里。有丞相做表率,想必朔国文武百官必然能以丞相为楷模,为国为民尽忠尽善。”

    涂丞相浑身哆嗦,不知是被冻的还是被气的,垂下的脑袋目光凶狠,今日这一出,无疑是单允辛对他的奇耻大辱。

    见涂丞相不答,单允辛笑着道:“众卿觉得这篇文章如何呀?”

    皇帝问出来了,官员们你看我、我看你,瞧这架势,皇帝颇有深意呀!

    一句话说不好,只怕就要引火烧身。

    众人沉默许久,还是池卿朗率先出声道:“回圣上话,此文神韵和谐,文辞华美,对仗工整,炼词熔典十分讲究,微臣以为极妙。”

    “请陛下重赏此文作者,方不辜负丞相大人受这一场风雪。”

    池卿朗声音沉稳、言辞恳切,全然是一副恭维的模样,只是涂丞相的眼睛几乎要刺穿他。

    单允辛哈哈一笑,“诸位可知是何人所作?”

    池卿朗躬身请教道:“微臣愚笨,还请陛下明白示下。”

    “正是吏部侍郎,丞相的嫡长子呢!”单允辛的眼神笑眯眯地看过去,“果然是家学渊源,都是丞相管教有方呀!”

    吏部侍郎笑容僵硬,硬着头皮谢恩:“微臣愧不敢当,陛下抬爱了。”

    “侍郎谦虚了。”单允辛微微扬了眉梢,笑容带了几分深意,“侍郎这样的文采,呆在吏部属实是屈才了。”

    “传朕旨意,吏部侍郎涂仁,才华出众、文思过人,着改任礼部侍郎。”

    单允辛话音刚落,涂家父子的脸色瞬间变了,涂丞相猛然抬头,看向单允辛的眼神活像是要吃人一般,待察觉到自己的失态之后,又迅速低下头去。

    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在朝中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把控力全国上下的文官。吏部侍郎更是仅此于吏部尚书的实权职位,只不过是涂仁年纪轻轻难以服众才暂且先做个侍郎,待成熟些,必然是吏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可礼部是什么地方?虽与吏部同处六部,但只是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朝中大事很难插上手。

    因而对涂侍郎的这一纸调令是名赏实罚,这是趁机打击涂丞相的势力。

    涂侍郎呆立许久,眼睛不自觉地看向涂丞相,期望涂丞相能力挽狂澜。

    董将军幸灾乐祸,哪里能再给涂家父子机会,呵道:“涂侍郎连谢恩都忘了!?”

    常顺也跟着道:“礼部侍郎是高兴坏了,涂侍郎,往后有您在,既可为天下读书人的典范,又能体现我朔国文化底蕴深厚。”一顶高帽子不由分说戴到了涂侍郎的头上。

    当着文武百官,涂家只能先应承下来,涂侍郎咬着牙,跪下谢恩:“微臣叩谢皇上圣恩!”

    单允辛达到了目的,表情恢复了从容到有些冷漠的模样,“今日便到这,退朝。”

    常顺赶紧跟上,待快进了内殿,莲子还未放下来。

    就听身后传来了惊慌的呼喊声,“丞相大人!”

    常顺悄悄往回看了一眼,也不是是不是冻久了,涂丞相在出大殿,迈过门槛时竟然踉跄着摔了一跤。

    单允辛却是睫毛都没颤一下,好似完全不在意。

    常顺没忍住摇了摇头,要怪就只能怪他贼心太大,竟然还以为陛下是当初那个对他唯命是从的太子殿下。

    今日殿上那么多人,涂丞相自己的党羽、门生就不在少数,却无一人敢出言求情,皇权已经悄然壮大,涂家父子还敢肆意妄为,死到临头了,还无知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