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越古代后我成了美妆红人 > 第八十六章 高门与寒门
    赵昱听到这里,总算听到一个明白人说话了,不由转头过去看了一眼。说话的是个清秀的青年,双眼湛然有神,腰板挺得笔直的,一身灰蓝衣服都快洗的发白了,一看就是寒门子弟。

    其实对于这些人的抱怨,赵昱也很能理解。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也会觉得不公平的。可是这世上,哪里有什么公平呢?

    高门与寒门只见没有公平,高门内部也从来都没有公平。

    再说了,公平也是自己争取来的,指望别人施舍那就十分不靠谱了。

    在赵昱看来,这一群寒门年轻人唯一的指望就是好好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用苦读来换取陶先生的另眼相待。

    人陶先生也不是傻子,监生一共有多少人,他还能不知道?每次讲学的时候有不少人都是混进来凑数的,他还能不知道?不过是装聋作哑不想管也管不了罢了。

    反正他只管讲学提问,能回答上他的问题并且回答的好的人,就是他需要的人才。也就是说不管有多少人来听课,陶先生的选拔标准一直都是一致的,不会因为任何人来改变。有能力想尝试的,大可一试。

    与其抱怨不公,不如赶紧多学一点,力图在陶先生面前留下个好印象。能这么想的人,才是真正的识时务者。

    至于像自己的异母弟弟赵坤那样的,为了一套衣裳就沾沾自喜如同花孔雀一般的人,那就是拿来凑数的。倘若陶先生是拿外表作为收弟子标准的,那也就愧对他的大儒身份了。

    赵夫人对乔思思所下的命令,纯粹是个人偏见,充满了小家子气,赵昱都懒得回击。

    赵坤并不爱读书,小的时候勉强学下去的四书五经,还是因为赵夫人拼命灌输他不能输给赵昱,所以才硬生生肯了下来。长大后他发现不必科举之后,早就松懈到极致,现在恐怕也记不得多少。

    就是赵昱自己,对于经义都有些陌生了。他后来全副精力都在经商上,春秋左传以及各类杂书倒是看了不少,正经的教化也疏离许多。

    所以赵昱才好奇父亲怎么会想到让他们两个来听陶先生讲学。真以为能撞上大运,天降文曲星到侯府,让他们两个中的一个被陶先生看上?

    过了许久之后,正堂内已经是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都是站在后面听讲的。当然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正经的寒门监生,苦于跟有权有势的人抢不到位子,也只好站到后面了。

    少顷,一个眉目和蔼的老人家便走上前来,众人齐齐鞠躬,向陶先生行礼。

    陶先生随后还礼,便坐下来,开始今天的讲学。

    到底是大儒,不拘泥于讲一本书,而是将四书串联起来,各种典故信口拈来。底下的人也是神态各异。有的人听得如痴如醉,有的人则是不懂装懂,还有的人没听一会儿就已经抓耳挠腮,听不懂觉得无聊了。

    赵昱还能勉强跟上节奏,但是他不强迫自己一定要听懂多少,反而从容一些。他坐的位置也很靠近边缘,前面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偶尔出神,也不会被人发现。

    果然讲了一会儿之后,陶先生便开始提问了。他自己水平高超,提出来的问题自然也是刁钻古怪,让底下的学生面面相觑。

    敢于回答的人就不多了,偶尔的三五个,都还是站着的寒门子弟回答的,其中就有之前回答很有见地的青年。

    虽然回答得还不够全面,但是也让陶先生微微点头,说出一个:“善。”

    顿时就有无数极度羡慕的眼光,向着得到赞扬的学生射了过来。

    讲学还在继续,接下来的提问越来越多,偶尔也有坐着的监生回答问题,不过十之八九让陶先生不是很满意。

    赵昱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或者说这才是他意料之中的景象。

    倒是后面的寒门子弟思维越来越敏捷,回答得也越来越好。到最后陶先生一提出问题,目光直接看向了站着的监生,好像前面那么多排坐着的学生都不存在一样。

    那些学生感受到了陶先生的忽略,都颇有些不是滋味。但是还能怎么办呢?他们的确回答不出来啊。

    坐在前面的赵坤在坐垫上蹭来蹭去,心中十分焦急。他还记得父亲交代过要让兄弟俩注意不要失去家族颜面。赵昱那小子也就算了,他向来自视甚高,这样下去,可怎么回去跟父亲交代啊?

    倘若赵昱得知赵坤的心情,必然嗤之以鼻。某种程度上,赵昱对于所谓的家族荣誉与颜面一点想法都没有,尽管他是世子;倒是赵坤,满腔热情地要维护南安侯府的声名,忠实地崇拜着他的父亲。

    终于陶先生再度提出一个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们是如何理解的?”

    赵坤一听这个,顿时眼睛亮了起来。小的时候,他曾经听爹说起过这个。因为爹很少过问他的功课,所以难得几次父子相处的时光,赵坤都记得很清楚。

    他开始上《大学》的时候,爹就问过他对这句话的理解,当时他一板一眼按照老师教的说了,爹听了也没说什么。只是后来爹又亲自教了他一遍,他记得很清楚。

    赵坤立刻举起了手,吓了周围人一跳。这个问题不算很难,所以也有其他人举手,但陶先生还是点了赵坤回答。

    赵坤颇有些激动得站了起来,先按部就班解释了一下这些词语,随即便回忆着父亲说过的话,一个字不拉的复述出来。

    赵昱没想到赵坤居然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他的答案听着很是耳熟,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爹以前说过的话吗?

    赵昱忽然有一丝不安。他知道爹一直有一个重返沙场的梦想,尤其是在他们都还小的时候。那个时候赵怀仁壮志未酬,还梦想着回到边关。

    因此那段时间他困在家中关心两个儿子学业之际,心中的愤懑与志向不知不觉就通过这样的解读发泄出来。

    时隔多年,赵昱没想到赵坤还能记得那么牢,竟然将爹说过的话完整地复述出来,看他说的满脸兴奋地样子,似乎还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有多不谨慎。

    陶先生在上首,一言不发听着赵坤的发言,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