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摇曳 > 第133章 突然袭击
    午饭过后,陈东升带着大家兴致勃勃地转了几家农家乐,算是对当地农家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游客颇多,小汽车院子里停不下,有的停到了路边,甚是高兴,带着满脸的笑意,登上了中巴车。

    下午视察三个地方,一个是化工园区,一个是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沧兴江跨江大桥建设现场和韩商独资企业——东旭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汽车启动了,唐兴德非常礼貌地对陈东升说“下一站是化工园区”,但奇怪的是,陈东升竟像没听到一样,若有所思。唐兴德便想,他绝对不是没有听到,是有新的想法。什么想法呢?

    领导的想法,女人的心,掉到海里的那根针,你是捞不到猜不透的。

    话又说回来,那根针呀,“就算捞到了还扎人”呢。

    不捞也罢,以不变应万变!用时下粗俗的话说,就是“人死鸟朝上”,“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了不起的无所谓”。

    夏枫依然在警车里头前带路,与市~长乘坐的中巴车保持着一公里左右的距离。

    陈东升对乡村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停地向窗外张望着。突然,他对司机喊道:“到前面停一下。”

    唐兴德也跟着忙喊停车。

    车停了,陈东升下了车,大伙尽管不明就里,但仍随着陈东升向附近的一个村子走去。唐兴德跟了上去,问:“市~长您这是?”

    “到前面的村子里看一看。”

    这时候,朱长琦跑了过来,明白了市~长的意图,上前介绍说:“那个村庄叫李家沟,正是李惠芳的娘家那个村,不到500户人家,1600多人,是河口镇比较穷的庄。”

    “那我倒要看看,这里的老百姓有多穷。”陈东升说。

    唐兴德突然就明白了,陈东升这就是不按常规套路出牌,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选定一个点,然后前去了解真实情况。这样,既能凸显领导的务实作风,又能mo到真实情况,唯一麻烦的是给接待工作造成很大被动。

    但愿别有意外事件发生。

    村子的街道上冷冷清清,除了漫步的鸡只鹅鸭,就是晒太阳的小黑狗。奇怪的是,应该汪汪叫几声的小黑狗,似乎知道陈东升是大官一样,竟吓得蜷缩着身子,恭敬地向人群瞅着,趴在石墙根下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陈东升随便走进了一户人家。

    一位大娘正在凉晒花生,见来了这么多人,很是惊诧,问道:“您是干什么的?”

    朱长琦忙着上前解释道:“大娘,我是咱河口镇的。这些人是市里和县里的领导,他们经过这个地方,过来看看。”

    “大娘您好啊,我们路过,顺便拜访一下您老人家。”陈东升热情地说道。

    老大娘缓过神来,明白家里来了贵客,就往屋里让,大家簇拥着大娘进了屋,各自找了马扎子坐了下来。

    “大娘,您高寿啊?”陈东升问。

    见大娘愣了一下,朱长琦又解释道:“问您多大年纪了。”

    “哦,俺属鸡的,今年67了哇。”

    哎哟,大娘才67岁,看上去得大个十多岁,陈东升比大娘小不了十岁,按说得喊大嫂才是。但又白又嫩的陈东升看上去也就五十出头,是不能喊人家大嫂的。

    “家里几口人哪?”

    “就俺老俩口。”

    “几个孩子啊?”

    “哦,有三个闺女。”

    有人就笑了起来。按照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三个闺女也应该属于超生的范围。陈东升也笑了笑。

    “还有一个儿。”不想这大娘还没说完话呢,又补充了这一句。四个孩子,肯定是超生。唐兴德等人无奈地跟着笑。

    朱长琦好像很紧张,赶紧跟了一句:“孩子们都出去了?”

    “两个闺女出嫁了,一个闺女和儿子一起到城里打工去了。”

    “老伴呢?”

    “刚回来吃了午饭,又到坡里干活去了。”

    “生活怎么样啊?”

    “怪好啊,你望望,有吃有喝的,儿子给买了电视机,闺女不断地给买穿的买用的,还送好吃的来,幸福呀,幸福着呢!”大娘很知足地笑着。

    “一年收入有多少?”陈东升笑问。

    “挣不多少啊,没有来钱的路。”大娘说。

    “没有村办企业什么的?”陈东升扭头问朱长琦。

    “这个村没有。”朱长琦答道。

    “种地,养牲口什么的,加起来能有多少收入?”朱长琦又引导。

    “没算过,也算不清啊。有吃有喝的,足够了,没算过。”大娘说的很诚实。

    大家又笑。

    “还向公家交什么税啊费的什么钱不?”陈东升问得越来越细。

    “现在政策好了,没有提留了哇。没听说还要交什么的,有年纪的老人,还能使工资呢,国家一月一给,到时候就来账上了。百儿八十的,称盐打油就够了,怪好,怪管用,都怪知足。多亏了您这些领导哇。”

    大娘的话又把大家逗乐了。

    “大娘,大街上怎么不见人啊?”陈东升又问。

    “年轻人不干庄户活了,都到城里打工做买卖去了,年纪大的吃了饭就到坡里去了,大热天的,谁还在大街上闲逛?”

    “这是农村的普遍现象,庄里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年人。若干年之后,谁来务农,这是个大问题。”唐兴德道。

    陈东升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那大娘忽然想起待客之道,慌忙从八仙桌上拿起白瓷碗要倒水给客人们喝,唐兴德就上前制止了,心想:你如果真的倒上了水,市~长喝还是不喝啊?那碗上还有黑乎乎的东西呢。

    “大娘,我们就不打扰您了,您快忙您的吧。”说着,大家就都往外走。

    “大热天的,连口水也没喝。”大娘嘟囔着,送客到了大门口。

    街上仍然冷清,虽是水泥路面,但并不洁净,鸡粪狗屎的随处可见。

    陈东升还想再转转,看了两家,都锁着门,就没了兴致,道:“回吧。”

    于是,大家又簇拥着陈东升回到了中巴车上。

    车内开着冷风,就是凉快,大家心情大好。

    “农村的情况,就是这样了,基本生存条件是具备了,生活也没有了问题,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唐兴德说。

    “是啊,现在农民的温饱已经解决,下一步是如何提高生活档次,如何奔小康的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话,还是有道理的,要想富强,还是要在工、商上做文章,要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上做文章,土里是刨不出金子的。”

    陈东升的一番话,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市~长,接下来要去的化工城……”还没等唐兴德说完,陈东升抢先道:“我看这样吧,刚才多看了一个村庄,时间占用了不少,化工城啊,我就不再去看了,什么情况你们形成一个材料,我带着看一看。有什么需要我帮助解决的,尽管提出来,我一定会尽力。时间也很紧张的,看看那几个重点项目吧。”

    这怎么又出了一个幺蛾子?唐兴德的心一紧。

    去看化工城,是陈东升点的题,现场都准备好了,又不去了,这会让化工城的同志们怎么看?显然不合适的。但市~长官大嘴就大,他说怎么办就得怎么办,无条件地执行是基本的工作原则。于是,唐兴德对后排的秘书说:“按市~长说的办!”秘书就给带路的接待办主任冯杰去了电话,传达了领导的指示。

    忽然就不去化工城了,这里面肯定有原因。唐兴德细心琢磨着,蓦地,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