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19章 寡人监考
    “好好做,仔细检查,不要提前交卷。”

    立刻兴致勃勃的换上劲装,踏着羊皮软靴,在烧着地龙的考场里,来回转悠,不时拍一拍考生的肩膀,装模作样的拿起考生做完的试卷,又是点头又是摇头,一会噘嘴一会嘟嘴。

    崔促看到李恪即将来到自己身边,立马身子挺直,深吸一口气,收起胖嘟嘟的小腹。

    “崔促是吧,好好做,仔细检查,不要漏题。”

    李恪表情严肃拍了拍崔促的肩膀,实际上心里乐开了花,难怪老师们喜欢监考巡视,原来这么有趣啊。

    “是。臣遵命。”

    崔促激动的回应,想要起身又被李恪按住肩膀,说:“认真做题,别想其他的。”

    监考真过瘾!

    崔促激动的简直要哭了,其他众人纷纷把羡慕的目光投向他,吴王亲自提点,是把我崔促当成自己人看待了!耳提面命,乃是心腹之臣才有的待遇呀!

    李恪兴致勃勃的监考着,政事堂却已经吵翻了天。

    “这道诏书,是什么时候从门下省通过?”魏徵提着一张盖着门下省大印,签着门下省官员姓名的诏书问道:“列位相国,这道诏书是什么时候拟定的,为何本官不知道?”

    魏徵问话问的理直气壮,这与他性格无关,只因为政事堂设立的目的,就是让宰相们在一起开会,提前商量好再下命令。

    免得中书省刚刚写好诏书,门下省就封驳回去。

    尚书省收到填平黄河,堵死长江的诏书,是接还是不接?

    “玄成啊,这上面不是签的你的名吗?”房玄龄接过一看,一脸懵逼,指着魏徵的签名反问。

    本官的签名?

    魏徵一愣,他在门下省看到即将存档的诏书大为惊诧,是在来不及细看。

    “这……确实是本官的签名,可是……是什么时候?”魏徵坐下思索,绞尽脑汁忽然想到,一拍桌子道:“这不是昨日百官跪送吴王的时候,本官……”

    这不是昨日百官跪送吴王的时候,本官想去劝谏陛下不要胡闹,结果没有细看,赶着签名的吗?

    “这——”魏徵一脸为难,程序已经走完,三省都已经审核完毕,大印已经盖上了,倘若自己再去找陛下,就是无理取闹。

    “这个吴王!”魏徵暗骂道。

    “这个吴王!”李世民重重又摔了一个玉盏,狠狠的说:“被罢官的御史大夫,居然让百官跪送?”

    “好大的威风,当自己是比干吗!”

    李世民满眼冒火的怒骂着。

    后悔自己信了邪,要给这个孽障授予御史大夫的官职。

    如果没有授予孽障御史大夫,就不会有昨日的闹剧!

    饶是李承乾也满脸为难,不知说什么是好。

    此事不同于以往,以往的事无论是活人出丧、还是痛打汉王,都是一些小节,说破天也不过是帝子仗着皇帝宠爱,胡闹罢了,只要皇帝不怪罪,文物百官都是外人,又能说什么呢?

    此事却大不一样。

    触及了李世民的禁区,侵犯了天子的威严。

    “父皇,此事都是误会,要怪就怪那个郎将孙昭德,有眼无珠错把三弟看成父皇……”

    李世民知道李承乾的意思是什么。

    把罪责推到孙昭德身上嘛。

    保住李恪。

    办法尚可,却无论如何不能消弭李世民的怒气。

    “都是这个逆子胡闹!”李世民重重一拍书案,饱经风霜的书案再也撑不住,咔嚓一声折断了桌腿。

    “你与朕相貌也相似,为什么就没有郎将认错……朕从今往后,再也不穿白衣!”

    李世民喃喃了几句,还是无奈的接受了李承乾的办法,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能保还是要保的。

    “父皇宽仁。”

    “朕只盼这个逆子少给朕气生,朕就知足了,但凡能稳重一点,朕就知足了。”李世民叹了口气,谁不喜欢自己儿子呢,天家无情也要分人,毕竟皇帝一生就是十几个,能分到皇帝宠爱的,能有几个?

    要是某些不得宠的皇子和李恪一样闹,此时恐怕已经被押到宗正寺,等待迎接皇帝陛下的天威。

    “三弟最近性情越发如此,少年人总喜欢胡闹,天下人人皆如此,过一阵便好了。”

    “对了,青雀要编一本书,载录大唐各州各道人情风貌,土地出产,山河形势,你看如何?”

    李世民突然问道,李承乾先是一惊,然后平静的回答:“这是好事,请父皇命州县有司协同,秘书省、史馆参与,定能编纂一部巨著。”

    李世民的试探,被李承乾轻松化解。

    身为皇帝,谁愿意自己的太子太过出众,抢了自己的风光呢,可身为父亲,又怎么可以打压自己的儿子,能做的无非扶持另一个儿子,让他们互相争斗,没有精力放到夺父皇的权力上面。

    但这个限度,却不是每个君王都能掌握的。

    李世民在这方面,显然不是很好。

    李承乾躬身道:“儿臣以为,吴王才智出众,可堪任用,可授以朝官,使吴王拱卫天子,辅弼社稷。”

    也可以为孤做一臂之力。

    “朝官?”李世民眼皮抽搐几下,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朕可不能把他留到朝中。”

    “整天惹得朕生气,绝不可留在长安。”

    “儿臣遵命。”

    李承乾神情低落。

    但很快又恢复了,李承乾拿着门下省的奏抄,圈出一页,交给李世民。

    “父皇,塞北大雪,可以趁机北伐,一举消灭他们!”

    “就像贞观四年那样,犁庭扫闾,诛灭贼子!”

    “李将军在并州,侯将军在长安,正可两路夹击,直奔漠北,生擒酋王!”

    ……

    翌日,正午。

    吴王府内,一面高墙被李恪命人粉刷全白,当做告示栏。

    此刻,告示栏下,二十三位王府官,看着告示栏上的官名,思绪各不相同。

    而在内室,李恪却在查账。

    一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吴王府的账目简直是一笔糊涂账,民部度支员外郎出身,专业出身的卫文斌熬夜对了一天一夜,熬的头发白了一半,也没对出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