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38章 转进变奇袭
    “自古用兵宜速不宜迟,这个道理崔司马知道吗?”

    崔促点了点头,道:“知道。”

    “崔司马尚且知道这个道理,大王如何能不知道,孙子兵法有明言,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大军孤悬在外,岂可迁延日久,崔司马没有发现,每次扎营,大王总是选在烽燧周遭?”

    一脸茫然的崔促摇了摇头。

    “塞上各镇戍观察烽火,都是从镇堡中看,墙上开口,直朝烽燧所在方向,只有从孔洞中看到的烽烟算数,余者,一概不论。”孙昭德耐心解释,见崔促不信,便补充道:“这是从汉代就有的规制,崔司马读书时没有读过?”

    “没有。”

    还不等崔促感到脸红,凄厉刺耳的金钲声不知从哪响起,两人不多说话,即刻打马各反军中。

    听到金钲声的李恪一脸懵逼,这里都快到灵州了,怎么还会遇到敌人,是不是斥候看错了?

    想到这里,李恪立即打发亲卫,四面搜索敌情,亲卫冒雪而行,敌人没找到,却把一脸惊喜的萧徇带了回来。

    “是你敲钲?”

    “是。”萧徇开门见山,将自己在镇堡中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臣在镇堡里发现了这个。”萧徇从马鞍袋里拿出一个纸包,透过纸包的边缘,隐隐约约看出是骨头。

    “这是什么?”李恪瞧了一眼,不解的问。

    “大王,这是羊骨头,整个镇堡附近,全是羊骨头!”萧徇解释道。

    李恪皱起眉头,对着羊骨头凝视许久,放沉声道:“看得出来是什么人,有多少人吗?”

    如果人数不多,可能是躲避风雪的部落,也有可能是出塞侦查的唐骏斥候,找个地方临时歇脚。

    但是,人数多的话,情况就不妙了。

    “大约三千人,镇堡屋中碳火还在烧,看起来离开不到两个时辰。”

    绕道!

    必须得绕道,薛延陀远道而来,就和封狼居胥一样,一定是全员精兵,百战老卒,必须要避其锋芒。

    想到这里,李恪立刻飞马前往镇堡,手脚并用登上最高的瞭望塔,随他一起登上的还有孙昭德和萧徇。

    卫文斌腿脚不便,登不上来,李恪当然不能强人所难。崔促不懂兵事,而且太沉,上来有可能把塔压塌 干脆不让他上来,就让他在下面等着。

    “你看,那是灵州城!”李恪指着远处一个四四方方的城池道,又指了指黄河边的一片丘陵道:“那里一看就是骑兵不好走的地方,咱们绕路走山路,虽然麻烦了一点,但胜在稳妥。”

    “自古都说逢林莫入,那山一看就是有埋伏,薛延陀人再傻也不能走这条道,咱们反其道而行之,你们看怎么样?”

    山路?

    孙昭德细细一想,也是个办法,虽然路是难走了一些,可是毕竟稳妥,于是孙昭德拱手言道:“末将以为可行。”

    “萧徇,你呢?”

    见孙昭德同意自己的主意,李恪便把目光投向了萧徇,外行可不能领导内行,这个道理李恪还是很清楚的。

    萧徇没有很快下结论,而是站直身子,远远眺望,之间山中树木凋零,但是皑皑白雪覆盖,地势也平摊,前后都有些道路平底,行军不成问题。

    “臣以为可以。”

    “好,那就传令吧,立刻启程,不等了!”

    灵州城北二十里,大度设做着最后的休整,作为一个胆大包天的人,为了突袭灵州的计划,他压上了全部实力。

    此战的目的并不是打破灵州,而是诱敌出战,歼灭出击唐军后,在灵州城眼皮子底下,战胜归附大唐的部落,然后掳走他们,人马牲畜一起带回漠北!

    一场大雪,漠北损失惨重,此战结束之后,薛延陀本部也会损失巨大,介时,实力最强的部族,将会是大度设的本部!

    至于融合嘛?

    并没有什么难的,把首领全家杀绝,然后分配草场,一切就像草原几百年以来一直发生的模样。

    “主人,风雪停了。”

    大度设穿上铠甲,手挽强弓,居于大军中央偏后的位置,指挥全军作战。

    “唐人发现我们了……烽燧燃起来了,你带领二百人在城下游荡,如果唐军出城就把他们引到五百骑所在的地方,如果他们不进军,反而燃起烽火,就猛攻唐人,剩下的就交给我大度设。”

    “遵命。”

    一个矮小的将领登上马匹,率领骑兵,执行大度设的计划。

    城头上,刺史元玮极目远眺,拈弓搭箭四处张望。

    “使君,小心薛延陀人有诈。”长史劝道。

    “某还能不知道薛延陀有诈?从没听说过骑兵能攻城。烽燧上说,这只是一支不足千人的部落,多半是佯攻的偏师……耍诈无非是诱敌出城,某早有打算。”

    “鲁成仁!”元玮大声喊,身后站出一名军官,头顶铁胄,身披铁甲,弓刀齐备,威武不凡,画到画上,就是门神!

    “末将在!”鲁成仁大声应道,声震周遭,屋檐积雪为之震落,险些落到刺史肩上。

    元玮笑着道:“将某方才嘱托你的话,说与长史听……某明年朝集的时候,长史也要知州事,不能一点兵事都不懂啊。”

    “你还去朝集?”长史扑哧一笑,拍着城墙笑道:“我怎么听说针管九年的时候,刺史去朝集,一个劲往兵部跑,有这回事吗?”

    “边州刺史去兵部有何不妥吗?”元玮撇嘴掩饰尴尬,上下活动半个月,还是没能转成武将,还是当刺史。

    “鲁成仁,快说与长史听听,请长史指点指点你,想当年长史随李将军讨突厥,几十上百万匹牛羊战马,还有输不起的俘虏,一点都没算差。”

    “长史,末将得到的军令是这样,薛延陀如果来城下诱我出击或者乍败,必然是有所伏兵,末将率领十个骑兵队,攻击五百骑出城追击,视敌人伏兵人数多寡燃起烽火,刺史率领援兵,直取薛延陀伏兵,内外夹击,定能大获全胜。”

    “哈哈哈……大获全胜不敢当。”元玮满意的笑道,诱敌出城这样用烂的计策也敢现眼?

    难怪突厥人比薛延陀强这么多!

    “刺史率领多少人?”

    “两千二百人,不能轻敌嘛,兵募未必堪用,留给长史守城,某只统领府兵就够了。”

    元玮口中说不能轻敌,但一切举动,都是妥妥的轻敌冒进……兵部侍郎不肯让他做武将,多半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如此。

    颇有些自以为是,当一州刺史正好,若是领兵征战,难免不会贪功冒进,或者与将帅不和,连累三军。

    “差不多……”长史微微点头,城下远处飞雪飘扬,看样子薛延陀人到了,两人对视一眼,表情严肃。

    然而细看起来,长史是真的严肃,思忖城防还有什么隐患,还有哪里准备不周,预备队放在刺史府虽然距离四面城墙等距,但支援起来还是不灵活,要不要换个地方……

    而刺史元玮的眼中,充满得意,这仗还没开打,在他眼里,自己就已经得胜归来,声名传到皇帝陛下耳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八牛弩,准备放箭!”

    “弓一百二十步放箭!”

    “弩八十步放箭!”

    城外一块块石碑,一颗颗树木,就是早已标定完毕的褚元,一步一步用尺子量出来的,用以告诉城头将士正确距离,确保弓箭弩矢不会射击太远的距离。

    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这个道理,天下人都清楚,薛延陀人再穷,也是有皮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