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44章 快,露布报捷
    阵斩薛延陀主将,好生勇武,几乎赶得上今上二十年前了。

    “大王,请入城休整。”

    元玮毕恭毕敬的说道,举止显得很是谦恭,李恪见惯了官员不以为意,卫文斌和崔促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的眼中发现异色。

    大王之名已立!

    难怪大王一定要来塞上,甚至不惜惹得天子大怒,原来是为了军功!

    恍然大悟的卫文斌难掩心中惊诧,却是喜多于忧,既然有军功傍身,争夺储位便多了一分把握,比起昔日那虚无缥缈的贤名,还是一身金光灿灿的军功更为耀眼。

    只要军功足够,血统又算的什么?

    高祖神尧皇帝不和隋文帝沾亲吗。

    今上不和隋炀帝沾亲吗,娶的嫔妃还有不少前隋宗室。

    就算吴王是杨妃所出又能怎样?

    什么时候皇位传承,要考虑这么多母族元素,岂不是荒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连天下间传承几百上千年的世家也知道,让他们传承下来的绝对不是什么高贵的血统。

    只要军功盖世,开国的勋贵又能说什么?

    何况大隋又不是大唐灭的,就算吴王当了皇帝,也是大唐神尧皇帝之后,还能改易国号为大隋不成。

    思量许多,卫文斌看向李恪的目光,从平淡变得热切起来。

    本官才四十岁啊!

    大好前程在望,谁愿意就此赋闲。

    “大王,灵州虽是边州,却是大城,大王不如进城歇息……”

    进城?

    还没打扫战场砍人头呢,一颗人头几十贯钱呢!

    “司马随元刺史入城吧,首级未割,孤稍后再去。”

    “臣遵命。”

    卫文斌随即跟着元玮回城,途中出言试探:“元刺史,此战可算是大胜?”

    “大胜!当然是大胜!”一提起此战,元玮就喜笑颜开,三千颗人头摆在灵州,灵州出兵才两千上下,这要不是大胜,什么叫大胜?

    就算去太极宫大朝会打官司,元玮也是分毫不怕。

    “既然是大胜,元刺史以为是不是要露布报捷?”

    闻言,元玮一怔,挽住缰绳的手一颤,马头扭转,险些和卫文斌撞上,卫文斌见他如此,心中已有七八分底,又道:“这可是此战第一捷,元刺史也是带兵的人,此战之重,下官无需赘述。”

    “额……卫司马所言甚是,某且思量一番。”

    元玮心里痒痒,百爪挠心,开战第一捷的功勋谁不想要?

    可是元玮颇感纠结……李将军还在河东鏖战,自己这个时候报捷,是不是有点太嚣张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这幅心思,毫无意外的体现在表情上,卫文斌是何等人也,三省六部轮着待,何等的人精,见元玮一脸纠结,想要却不敢要,就像稚童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件颇为贵重的万物,想要开口,却担心父亲责备,一副想开口却难以张嘴的神情,当即哈哈一笑。

    “元刺史不必担忧,此战吴王也在,有吴王在前,百官哪个敢多嘴?”

    卫文斌的话很洒脱,甚至颇为嚣张,话里话外全然不把满朝朱紫贵放在眼中,因为此时此刻要带给元玮信心,话自然要说的满一点!

    何况,卫文斌的话也没错。

    捷报送上去,谁能弹劾,谁敢弹劾?

    虚报战功了吗?

    没有啊,三千颗人头老老实实筑京观,不信派人来查。

    杀良冒功了吗?

    也没有啊,人头一看就是草原上的薛延陀人。

    那还能弹劾什么?

    就算弹状送到御前,猜一猜李世民会不会一气之下撕了弹状。

    “是,司马所言甚善,某回去便请长史捉刀,请吴王署名用印,露布报捷!”

    “善哉。”

    卫文斌笑了,笑得很灿烂,军功还是其次。

    最为重要的是为李恪招揽到了第一位与吴王亲近的刺史,在高品官员中拥有了自己的派系。

    自古争夺储位,哪有孤身一人的?

    今上当初争夺储位,有上百州县拥护,几百名刺史、县令出自天策将军府,州县接到天子诏和秦王令,只能按照接收顺序处置。

    整个函谷关以东,几乎都是秦王发天下,玄武门之变前,秦王还有备份计划:以洛阳为核心,和李渊打内战!

    大不了,再打一遍江山!

    天下刺史都是国家重臣,天子亲自选任,有得外州刺史作为支柱,迈向储位的步伐就更稳健一分。

    “敢问吴王所率兵马有几何,某且准备粮草,今晚大宴三军。”

    卫文斌略一思索道:“准备三千人的分量就够,不过马匹的草料可要多一点,大概一万多匹。”

    “啊?怎么这么多?”

    元玮一惊,不敢置信的回头看。

    这时,此前被哥舒部看顾的战马全部从后方送了上来,绵延十几里,无边无涯。

    战马没有奔跑,就像一道黑线缓缓压来。

    “这是……陛下降诏令大王在诸牧监带走的战马吗?”元玮不禁问卫文斌,同时感觉自己方才决定露布报捷的决定无比正确。

    卫文斌笑道:“刺史想错了,这些战马都是大王此番出塞所获,大王出塞时只有六千匹战马。”

    元玮有些错愕,大王来灵州之前打了一仗?

    难怪大王面容如此憔悴,不修边幅,原来是连战数日,大唐的武勋看来不会落寞,皇家第三代也有善于征战的人了。

    “大王从胜州出塞,转战河东,突袭突厥叛逆思结部,北上遇到大雪,这才来灵州休整。”

    原来如此。

    “某先去写捷报,先行一步。”

    与卫文斌告别,元玮带着几名亲卫,疾驰回到刺史府,一回来就派人请长史代笔,写报捷的露布奏疏。

    “报捷?”长史为之一怔,问道:“什么斩获?”

    报捷当然不能随便报,假如一万人打赢一百人,就算全部歼灭,主将也没有脸面向朝廷报捷,顶多今晚赏赐将士酒肉,美餐一顿。

    “斩首三千。”

    这是大致点数的数目,具体算起来会有差异。

    “勉强算够了露布报捷的资格了。”长史犹豫道。

    身为长史佐贰,如果长史不点头,刺史的捷报送上去,兵部、政事堂都会怀疑。

    “最重要的乃是此战有援兵!”

    “有援兵算什么好事,白白分了功勋。”

    长史糊涂了,这叫什么胡话,援兵到了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