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49章 御前扩大会议
    北门屯营在太极宫禁苑中屯驻,担负的责任就是汉代羽林、期门军的责任,在内则卫护天子,以身障锋刃,在外则伐敌国,披坚执锐为三军先。

    李世民将这句话写在之上,便是询问程知节能不能承担众人,而不让王德知晓,就是给程知节留了体面,假如北门屯营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只需要暗中告诉李世民,不需要受辱。

    军事上的事,最怕一气之下,情急之下的决断。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三军也是同样的道理,不仔细理会大军,大军就会让你理会一下!

    凡事三思而行,思虑再三才是正道。

    程知节合上双目,回想北门屯营的情况。

    虽然玄武门外屯驻禁军是开国以来的传统,神尧皇帝的元从禁军就曾入卫禁中,今上即位之处,也在玄武门外安排心腹带兵驻守。

    防备有人有样学样。

    但是,随后李世民就发现,手中有一支直属自己,不需要宰相们同意才能调动的军队,是多么欢乐的事。

    十二卫的府兵,是大唐的军队,调动需要经过兵部,而李世民的命令,不经过中书门下,就不能够成为敕令,法律效益大打折扣。

    当然,凭借李世民开国之君的威望,别说宰相不同意,就是整个兵部都不签字,李世民一纸诏书,天下六百多折冲府都会听从命令。

    但是,为了维护规矩,李世民也不能挖自己的墙角。

    于是,他就在十二卫之外设立了直属自己的军队,一开始人数不多,只有百余人,跟随李世民出猎,随后人数越来越多,装备也越来越贴近正规化,即便是官爵也比十二卫要高一档。

    这从屯营的主将就能看出来。

    十二卫的大将军亲押屯营,一个卫下辖五十余座折冲府,五万多人,而北门屯营满打满算也不过几千人。

    而且李世民给北门屯营选择的战士都是精锐,从长上府兵中挑选,还有从现任军官中选任,也有死于王事的战士之后。

    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天下最为精锐的军队。

    马周带了两千人去胜州,还有两千人被派往河东,在李世绩麾下厮杀。

    将留镇玄武门守卫天子的名额去掉,还能抽出不到两千人。

    而且大多是新兵,老兵要么已经在前线厮杀,要么必须驻守长安,无法调动。

    “陛下要亲征吗?”程知节狐疑的喃喃道。

    “长史呢?”

    “长史刚刚歇下。”

    “叫长史起来,老夫要入宫,让长史替老夫顶一阵。”

    “喏。”

    程知节收起匣子,最终没有落笔,而是选择跟随王德入宫。

    大大咧咧的另一面,就是遇事谨慎,能够在押北门屯营,程知节岂能是鲁莽之人。

    看到程知节亲自下来,王德不多问,程知节也不没话找话,两人一前一后,默默无言,直奔甘露殿而来。

    进到殿内,人还是那些人。

    只是坐席换成更加舒适的胡床,不用正襟危坐,双腿麻的站不起来。

    “陛下。”

    “义贞坐吧。”李世民一努嘴,内侍少监巴巴的抱着一尊胡床,放到李靖下首,请程知节落座,主动收拾他的铠甲。

    程知节眉头不解,拱手言谢,披甲落座,甲叶铿锵。

    “臣斗胆,请教陛下,是否是要亲征?”程知节站了起来,走到大殿中央,因为穿着铠甲,便军礼拜道:“薛延陀现下虽然猛攻河东,但十几万大军,李将军也不能全部牵制,战局一日三变,如今关内的兵马大多调往河东,堪称空虚,臣担心薛延陀人会趁机经由河北道入塞,幽州兵力空虚,更甚关内,尤其鞭长莫及,倘若失陷,须臾之间未必可以收复。”

    “而且高句丽近来颇有异动,营州有奏报,高句丽正在频繁调动兵马,似乎要突袭我辽西之地,新罗也遣使求援,河北道的情势实在不容轻视,臣请陛下三思。”

    程知节把目光投向正在思索的李世民。

    甘露殿中其他两人也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北地舆图跟前:“朕不想亲征,当初药师伐突厥,朕也没有亲征,区区薛延陀寇边,还不值得朕亲征。”

    “懋功在并州打的很好,并州经营数年,早就铁通一般,夷男不可能在河东待一个冬天的,若是如此,他就不配当薛延陀的可汗,朕想了许久,和将军们议论了许久,还是不知道薛延陀人想要从哪里下手。”

    “不过高句丽的异动倒是提醒朕,前隋伐高句丽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高句丽又要图谋辽东了……过几年要讨伐高句丽!”

    响起前隋讨伐高句丽亡国的例子,李世民不禁紧握双拳,高句丽是心腹大患,不消灭高句丽的大唐寝食不安。

    说回现在,李世民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的把李恪的奏疏给程知节,用颇为骄傲的语气道:“吴王出塞大胜,阵斩大度设,捷报中说有意封狼居胥,朕也有此意思。”

    “药师与朕意思相同,玄龄则与朕意思相左,朕想问义贞,北门屯营可堪一战吗?”

    程知节神色愕然的看向李世民,不敢相信吴王居然阵斩大度设。

    “人头就在后殿,三千颗首级在灵州,刺史、长史联名报捷,他们不敢作假。”

    “朕想趁此战机出兵漠北,彻底控制漠北!”

    “大唐开边的方向只有三面,西域没有战机,高句丽此时未必能打,只有薛延陀,可以趁此时机,一战而胜,把朕这个天可汗,变成实实在在的可汗!”

    “朕要让大唐的政令,通行漠南漠北!”

    最终程知节投了反对票,站在反对李恪出塞作战的意思,但他的想法没有房玄龄想的那么多,纯粹是站在战争的角度上。

    他不相信李恪能够取得胜利。

    霍去病年纪轻轻战功赫赫又怎么样,人家从小就在宫里长大,从小就和大将学兵法,从小就跟在汉武帝身后观摩决策。

    更何况,千古有几冠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