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玄幻魔法 > 重生七零:这个媳妇儿有点彪 > 第三十七章 要自己走一趟
    杨金凤听到消息,立刻和卫白老婆凑在一起,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把舒小秋从头数落到脚,一瞬间发现身边住着个知心人,这么几十年竟然才知道。

    污言秽语都进了方氏的耳朵,第二天等日头高起,看着凌轩出去,才慢慢的踩着石头上了舒小秋的院子。

    “奶奶!”看到她,舒小秋惊讶的迎上来,扶她在石头上坐下,盛碗水给她问,“奶奶,你怎么来了?”

    方氏一只手拿着碗,目光扫过平展的大院子,又越过院墙看看远处的景色,轻轻点头。

    除了下边的地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这个家收拾的不错。

    舒小秋见她不说,也不再问,随手抓把榛子剥给她吃。

    方氏看看她问:“昨天卫白家的说那些话,凌轩听到了?”

    “他就在旁边!”舒小秋头也不抬的说。

    方氏紧盯着她问:“没说什么?”

    “说了!”舒小秋说。

    “说了什么?”方氏更紧张。

    舒小秋抿唇笑起来,说:“他说下次不要和她吵,能放狗就放狗。”

    方氏一愣,怀疑的问:“真这么说的?”

    “奶奶!”舒小秋握住她的手,认真的说,“凌轩对我很好,你不用担心!”

    方氏吁一口气,又摇头说:“那样的话,任是哪个男人听了都会受不了。”

    舒小秋撇嘴:“他也受不了,所以让我放狗。”

    方氏被她逗笑,摇头说:“你呀,我原来担心,恐怕你是最受气的,哪知道遇到凌轩,惯的你无法无天的。”

    所以,就连方氏也认为,她的转变是因为嫁了凌轩?

    舒小秋微笑。

    这么认为也好,省得大家觉得奇怪。

    知道那件事没有影响到小两口,方氏终于松口气,见满院子辅着草席,草席上晒着野菜和坚果,又不解的问:“你要这么多榛子、山栗子干什么?”

    舒小秋说:“我结婚之后,再没挣过工分,只靠凌轩的那些,等到秋收,怕分不到多少口粮,这些好歹也能填肚子。”

    方氏有些头疼:“这得剥到什么时候去?”

    这些东西不但有壳,还是两层,还都坚硬难剥,除去前几年特别困难的时期,山里人只偶尔采来解馋,很少拿它们做粮食,有那工夫,不如去挣点工分。

    舒小秋笑着说:“等凌轩把县里的事做完,回来让他剥。”

    “又胡说!”方氏摇头,“他惯着你,你也不能欺负他!”

    “我知道!”舒小秋笑,抬头看着她平和的脸,一瞬有一些恍惚。

    在记忆里,她从小被杨金凤使唤打骂,姐姐舒大春只会躲起来哭,大哥舒诚会默默的替她做些事,只有方氏会护着她,被杨金凤一起骂了之后,摸着她的头叹气。

    上一世,如果这个老人还在,她不会被卖给万山吧?

    方氏把话问清楚,放了心,吃几枚榛子,就起来要走。

    舒小秋忙拉住说:“奶奶好不容易来一次,吃了粥再走。”

    舒小秋手艺好,早听舒岳、舒卓两个嚷嚷,可以前在家里却没觉得。

    方氏迟疑一下,摇头说:“凌轩在,我就不吃了……”

    “凌轩在才有好吃的!”舒小秋笑着把她按回去,塞一把榛子给她,“奶奶不安心,帮我剥榛子。”

    方氏见她笑的明朗,没有一丝为难,也颇为留恋没有杨金凤呱噪的空气,想一想又坐下。

    那个孙女婿,结婚之后她还没好好看看呢。

    凌轩挑水回来,看到方氏有些意外,笑着问候:“奶奶来了?”看看她坐的是院子里摆的石头,不好意思的说,“这些日子,家里只靠小秋一个人安置,回头我做几把椅子,奶奶来也坐的舒服些。”

    方氏见他笑容温和,更加放心,点头说:“你们自己的日子舒心就好,我能来几次?”

    “奶奶,凌轩过几天就走,这里就我一个,奶奶常来和我做伴才好!”舒小秋远远的喊。

    凌轩点头:“嗯,我还要两三个月呢!”

    方氏见他竟然不反对自己过来,更安心一些。

    从凌轩回来之后,舒小秋只偶尔进山,大多时候,都是黑狗半夜出去,天亮前回来,每次都是抓到只兔子或一只山鸡。

    今天是只山鸡,舒小秋仍然分开切了,大锅炖肉,小锅熬汤,除去原来的东西,又扔几十个剥好的山栗子进去。

    浓郁的香气,在空气里慢慢的散开,方氏惊讶说:“栗子还能这么做?”

    栗子鸡可是一道名菜呢!

    舒小秋微笑,等到出锅,先盛一碗给她,笑说:“奶奶尝尝。”

    虽然舒岳、舒卓说过无数次,可是舒小秋的手艺还是让方氏惊艳,看一眼凌轩,心里想:这孩子也是个有福的。

    鸡香浓郁,栗子却可以饱腹,方氏觉得,这是许多年来吃的最好的一顿粥。

    舒小秋却并不满意,筷子在碗里搅一搅说:“肉虽然好吃,可是总拿来当饭吃却会腻。”

    要想办法弄点粮食了。

    凌轩立刻说:“下次我回来在镇上买一些粮食。”

    “不不,你不许动那些钱!”舒小秋立刻反对。

    这个年代的农村,大多是以物易物,钱是要用在最要紧的地方的。

    凌轩不再说话,隔一会儿闷闷的说:“知道了。”

    舒小秋听他说的言不由衷,只好又说:“秋收前的粮食都贵,秋收之后,我们也不用到镇上去买,谁家有多的,换就是了!”

    这年头,谁家还能有多的粮食?

    凌轩不明白。

    舒小秋也不细说,只是给他碗里再添两块肉,换了话题问:“这一次要几时走?”

    “再有三天吧!”凌轩答。

    舒小秋问:“还是要先去县城?”

    凌轩摇头:“这一次在镇上汇齐。”跟着说起下一次要走的村子。

    舒小秋时时插几句,仔细回想各村的位置,似有意似无意的问:“我记着花石村在那条路上,要去吗?”

    凌轩听她居然知道花石村,有些惊讶,点头说:“那是最后一站。”

    舒小秋问:“不去沙南坡吗?”

    凌轩笑起来,摇头说:“虽然只隔一个山头,可是沙南坡属于灵县,不是我们县管辖的范围,不用去。”

    刚还奇怪她居然认路,现在就说错。

    “哦!”舒小秋应一声,筷子戳着碗里的块根,想着另一些事。

    不去,就不知道那里的情况,看来,那个地方她要找机会自己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