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玄幻魔法 > 重生七零:这个媳妇儿有点彪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厂里的名人
    屈自豪叹口气说:“这所学校,主要是为了京郊周边的学生建的,师资有限,我是想着,你和凌轩能不能抽空去代个课?”

    给学生代课?

    舒小秋一愣,立刻摇头说:“屈老师,不是我不肯,你也知道我底子有多差,还是找凌轩吧!”

    程涵忆听她推的干净,忍不住笑起来,摇头说:“高中的不行,初中的总可以,我都被你们老师抓了壮丁呢。”

    舒小秋笑说:“我只怕误人子弟。”想一想又问,“什么时候开学?”

    屈自豪说:“校舍才建好,里边设施还不全呢,招生是下个月开始,倒是不急,只是京城教师也缺,这新学校条件不好,没有人肯来。”

    程涵忆笑说:“你老师都要火上房了,不然也不会打你们主意。”

    舒小秋笑起来,点头说:“这么说,要下学期才开学?或者我可以调得出时间。”

    这个学期赶课程,下个学期就和之前的学生同步了。

    屈自豪忙说:“那就说定了,到时候我可以调课程,牵就你们的时间。”

    程涵忆补充说:“学校新建,估计学生不会很多。”

    舒小秋点头,疑惑的问:“老师为什么会调来这里。”

    从一个初中的校长,调到初高中一体的校长,听起来似乎是升职,可是一所新建的学校,老师没有,学生也没有,听起来更像是降职。

    程涵忆叹口气,瞄一眼屈自豪说:“你们老师啊,真是文人习气,他说很多村里的孩子明明很有天赋,可偏偏上学难,就这么埋没了,可惜。”

    屈自豪说:“这里是京郊,村子里虽然大多有小学,可是上初中的孩子少,撑不起一所中学,城里的学校又难入学,就只好都荒了。”

    “这学校是老师建的?”舒小秋惊讶。

    “我哪有那个本事?”屈自豪笑着摇头,“这个学校本来就在教育部的计划里,只是经费不足,选了校址,却一直拖着,现在我接手,也要拉一些赞助。”

    “拉赞助?”舒小秋问。

    “嗯!”程涵忆点头,“现在校舍虽然建好,可是还缺一些基础设施,你老师跑了附近几个厂了,还没有眉目。”

    舒小秋没有接触过这类事,不解的问:“要厂子的赞助?是赚了学费分成?”

    屈自豪、程涵忆同时一愣,跟着又同时笑起来,屈自豪摇头说:“学校是非营利机构,哪有钱可赚?找厂子赞助,厂子里的子弟可以优先入学,就当是给工人的福利。”

    程涵忆补充说:“很多国营厂的工人,就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因为厂子地方偏,孩子上学实在是困难。”

    舒小秋明白了,点头说:“京城的学校大多不好进,厂子给了学校赞助,职工的孩子就可以来学校读书。”

    “是这样!”程涵忆点头。

    舒小秋沉吟一会儿问:“有没有问过冯厂长和周厂长?”

    屈自豪摇头说:“还没有,这段时间联系的,都是我以前的学生。”

    “怎么样?”舒小秋问。

    程涵忆说:“他们也难,能提供的有限,只好多跑几家。”

    舒小秋默默点头,向屈自豪说:“冯厂长和周厂长那里,我帮老师问问。”

    这样的事,除了互利,还要讲交情。

    屈自豪立刻点头。

    程涵忆笑说:“你们老师本来也是这个意思。”

    舒小秋又问:“不知道校址在什么地方?”

    程涵忆笑说:“商业学院门前那条街往南,十几分钟的路。”

    “这么近?”舒小秋惊讶。

    程涵忆笑说:“不然,我怎么能答应跟着他过来,还不是为了离我们小然然近些?”说完,看看在她怀里正玩的欢的小娃娃。

    只是这么一来,他们上班比凌轩上学还远。

    舒小秋想。

    杨月英旁边听了好久,试探着问:“屈老师,这个学校,收农村的学生?”

    屈自豪点头说:“主要就是为了京郊村子里的学生,城里条件好的孩子恐怕也不会来。”

    程涵忆说:“杨家嫂子,你改天回去也问问,村里有要上学的孩子,下个月来报名。”

    “有!有!”杨月英点头,“前几天回家,还听我们本家的嫂子念叨,孙子今年小学就毕业,想让他念书,可是找不到学校。”

    舒小秋说:“村子里要挣工分,恐怕肯上学的孩子也不多。”

    屈自豪点头说:“这个要看他们爹妈怎么想!”

    程涵忆摇头说:“他们爹妈只想着眼前,没有长远的打算,好多孩子可惜了。”

    比如,上一世的舒家兄弟。

    舒小秋默默点头,陪两人坐一会,见到时间上课,抱歉的说:“老师和师母不忙,就多留一会儿,我得去上课了。”

    这两个人在她家里出出进进是常事,也不用客气,取了书直接去上课。

    晚上凌轩回家,听她一说,好笑说:“老师必然是受到你的影响,才想要做这件事。”

    “我?”舒小秋问。

    凌轩微笑说:“当初你的成绩下来,老师就感叹过,说村里也有很多天赋很好的学生,可惜没有条件读书,埋没了。”

    舒小秋点头:“能帮到一些真心想要读书的孩子,也是好事。”

    既然答应了屈自豪,也不再耽搁,第二天就打电话给冯钰和周平。

    当天晚上,冯钰、周平一起过来,听舒小秋详细说过情况,冯钰先点头说:“我们厂还真有这种情况,几个工人的孩子到了上初中的年纪,可是离城里的学校远,又不能住校,每天四点多就要起床,非常辛苦。”

    周平点头说:“我们厂也有,只是,这里离的也不近,如果不能住校,恐怕也难。”

    舒小秋点头说:“除去厂里,还有一些村子,离的也不近,看来还要考虑建学生宿舍。”

    凌轩问:“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两位厂长可以考虑赞助?”

    冯钰点头说:“还要工人工会通过,不过有你们两位助教,应该不成问题。”

    周平也点头:“对,你们在我们两个厂里可是名人。”

    凌轩笑说:“你们夸小秋就夸小秋,不用和我客气。”

    从去年孟子林改制那批小羊皮鞋,到周平的那批帽子,舒小秋的名声早已经在这两个厂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