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采访:这记者能处,有事他真报 > 第26章 陈某人斗胆问同行!
    看着直播画面。

    叶成叼着根烟,总觉得有些不习惯的地方。

    突然。

    叶成一拍脑袋,“我就说差了点什么,没开弹幕!”

    “弹幕是什么?”

    面对父母求知欲爆棚的眼神,叶成笑着给父母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弹幕。

    听完了叶成的话以后,两位老人满目的惊叹:“原来,只要开了弹幕,就可以看到好多人同时在屏幕上发的消息,这未免也太神奇了吧。”

    “小成啊,你快开开那个什么幕,给我们涨涨见识。”

    叶成在手机上打开弹幕设置。

    瞬间。

    直播画面上密密麻麻的!

    全部都是网友们的弹幕。

    “我想起来了,这不都是前段时间热度很大的维权案吗?”

    “是的,最后这些父母都出来道歉了,并且承诺不会和儿女要东西,以后也不需要儿女抚养他们。”

    “对对对,当初那个什么「晓晓帮忙」还专门去了一趟事住的所在城市,实地进行调节的,那场直播我也追了!”

    “「晓晓帮忙」这次应该骄傲了,陈记会关注的记者,绝对差不了的!”

    “倒也不必这么说,「晓晓帮忙」比陈记火的早多了,做的实事也比陈记多,要认可也是「晓晓帮忙」认可陈记,轮不到陈记来认可「晓晓帮忙」。”

    “弹幕太多了,我要看不过来了!”

    儿女们控诉偏心父母,不靠谱父母的视频,在直播间播了足足五分钟。

    尽管很多的新闻,都是网友们看过的。

    可当这些新闻出现在陈记的直播间中,网友们依然津津乐道。

    “每次看到这类新闻的时候,我都非常清醒,我有两位很好的父母。”

    “原生家庭,真的会跟随一辈子的,比如之前陈记报道过的宁婉婉,如果没有她那个妈,她这一生应该可以在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发亮的吧?”

    “每次想到宁婉婉,都觉得好可怜,可我也没有办法埋怨陈记,因为做错了就是做错了,陈记曝光那些企业的现象,本质上并没有错……”

    咚!

    咚!

    咚!

    随着时间来到八点整。

    直播正片,准时开始!

    音乐刚开始响起的时候,画面还是黑色的。

    激情澎湃的鼓声,渐渐的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二胡声。

    画面。

    也从这里开始显现。

    一组动画,出现在屏幕上。

    随着母亲痛苦的哭声,一个粉嫩的婴儿“哇哇”落地。

    刚成年没有几年的父母,很多的时候,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可当自己的骨肉落地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开始学着,努力着,去做父母,去照顾一个小小的生命。

    两个年轻人磕磕绊绊的,尝试着为人父母。

    年轻的妈妈开始不再化妆,不买新衣服,可给孩子买的所有东西,都竭尽所能买他们可以负担得起的,最好的。

    年轻的爸爸不再打牌,打游戏,在主业之余默默的找了一份副业,尽可能的多负担一些这个家庭的经济开销。

    一个小小的婴儿。

    渐渐的学会了在地上爬,然后是走路。

    咿呀学语。

    第一声爸爸妈妈。

    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

    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之间有过争吵,有过代沟,也有过相互包容和信任。

    时间有的时候很漫长,可有的时候又是那么快。

    一转眼。

    小小的婴儿长成了大人的模样,考上了大学,背上行囊背井离乡。

    曾经年轻的父母,两鬓染上了斑白。

    作为曾经的年轻人,他们渐渐的跟不上这个时代。

    对智能手机实用还不熟练,不愿意用手机绑定快捷支付,觉得不安全,固执的使用现金。

    不会买网上的网上的东西,只好打电话给孩子求助。

    刚开始的几次,孩子还会耐心地回答问题。

    语气中甚至透着点点的骄傲。

    他会了父母不会的东西。

    可随着次数越来越多。

    孩子的态度开始大不如前。

    “都已经说了多少次,你们怎么还是学不会呢?”

    “我很忙,能不能自己在网上找找攻略?”

    “你们又没有多少钱,根本不值得人家惦记,把钱放在支付软件里怎么了,怎么就非得用现金呢?”

    “时代不一样了,三四千块钱一个手机是很正常的价格,对自己好点不行吗,买个好点的手机,多玩玩不就什么都会了?”

    原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兴致勃勃问孩子的父母。

    渐渐的……

    开始不敢给孩子打电话了。

    怕给孩子添麻烦,怕成为孩子的负担。

    对于孩子的现在,他们已经帮不上忙了,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拖孩子们的后腿了。

    双方之间通电话时,聊的内容越来越简单。

    孩子和父母,都不再去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琐事。

    曾经每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原本应该是最熟悉的亲人,渐渐的,在一些时候也会开始变得客气和陌生。

    一行大字。

    出现在屏幕上。

    「向你请教的他们,做错了吗?」

    看到这里。

    叶成的眼睛有些红了。

    曾几何时。

    直播画面中的这些话,他也曾对父母说过。

    原来。

    只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又或者站在父母的角度,曾经的他居然这么过分!

    弹幕上。

    和叶成有差不多感受的网友,还有不少。

    “昨天我才刚和我爸吵完架,现在看到这段视频,我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和父母之间有隔阂了,有代沟了,他们总是不理解我,到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是我把他们推远的……”

    “我打电话给我妈道歉了,我妈好开心,说之前想在网上买个东西,怕我不耐烦就没买,问我可以帮她吗,她给我钱,我现在在哭,她在安慰我……”

    “摸鱼在办公室看直播的我,没忍住哭出了声,然后我们主管来了,和我要了直播链接以后,还顺道扣了我的工资,我哭的更大声了……”

    随着孩子那一声声不耐烦的回答落地。

    直播画面里的时间线。

    突然!

    开始急速倒退!

    ……

    咿呀学语的时候,孩子连一句话都说不明白,父母还是一句一句耐心地引导着。

    孩子迈着小短腿,摇摇晃晃地走路的时候,父母在前面笑着拍手,等着他慢慢地奔过来。

    刚上幼儿园的时,九九乘法表背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是错误连篇,父母好笑的鼓励着。

    上了小学,很简单的题孩子依然做不出来,父母气的半死,晚点却又端来一杯热牛奶。

    快上初中的时候,在橱窗里看到一双很好看的球鞋,想到不算富裕的家庭条件,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和父母要。可这一切,还是被父母看在眼里,生日的时候,收到了合适尺码的球鞋。

    濒临中考,父母的水平已经不能辅导孩子了。

    两口子商量了一个晚上,决定多做一份兼职,给孩子找一个不错的家教补补课,这样才有机会上一个好一些的高中。

    孩子考上高中,两口子的积蓄已经不算多了,还是在上高中之前,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了几天。

    上了高中,孩子成绩的每一次波动,他们都会随着焦虑。

    弹幕:

    “不知道为什么,前后一对比,我哭了!”

    “父母曾经在我们这个年龄,养育了我们,并且对于我们那些幼稚的行为没有任何的不耐烦,他们现在只是稍微有点跟不上这个时代了,我们帮帮他们就好了,可我们的态度……”

    “曾经的他们没有任何的不耐烦,我们却……”

    “这不是个曝光直播吗,陈记什么时候开始走煽情路线了,刚下班的我在地铁上哭得好惨啊!”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算是个很孝顺的女儿了,现在看我算个屁啊,我凭什么那么对待对我那么好的人啊,我真的太不是个东西了!”

    ……

    书海家园503室。

    叶成看着屏幕上的那些弹幕。

    吸了吸鼻子,看了看自己身边的父母,哽咽道:“爸妈,对不起……”

    叶成的父母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握了握儿子的手,眼圈泛着红。

    电视里。

    直播间内。

    音乐的声音越来越小。

    直播间里,开始出现了新的画面。

    拿着摄像头的人似乎是在车里,车灯照料了前方一块空荡荡的空间。

    一道清冷的男声响起:“各位观看直播的网友们大家好,首先按照我们一贯的规矩,先和各位网友确认一下时间,现在是凌晨三点,距离我出发去新工作地的时间还有三个多小时。”

    “现在是一月二十三号,凌晨三点五十分。”

    报完时间后。

    一直拿着手机的手,在镜头里,先是用手机里的搜索引擎搜索时间,确认了一下日期和时间,的确和主播说的一样,没有弄虚作假。

    随后。

    又打开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榜,来证实没有弄虚作假。

    ……

    叶成的父母,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暗访直播。

    惊讶道:“这位陈记,这么严谨的吗?”

    叶成笑着点头:“是啊,可能正是因为严谨,他才会比任何人都更执着的去追求真相,如果没有这份执着,我们大概也看不到这么多的真相。”

    他们这个社会。

    还有陈记这样的记者。

    本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

    陈牧没有露脸。

    声音里,却带了很多的轻松。

    “我想,从我出现在互联网上以来,大概有很多的人都会好奇,为什么我不在一些媒体行业里正常的上班,而是选择做一个风险极大,甚至不赚钱的暗访记者?”

    观众们:“……”

    这些,他们的确在网络上讨论过一轮又一轮,但他们也没想过有一天,陈记自己会主动的提及。

    这又是什么路数?

    坦白局吗?

    陈牧:“其实,我只是看到了一些同行隐瞒真相的现场,又想起来,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对我们说过的第一句话,新闻报道,实事求是!”

    “呵呵……”

    “新闻报道,实事求是!”

    “我,陈某人,在这里斗胆问一句各位同行!现在的你们,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句话,又有多少人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