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科幻小说 > 钢铁黎明 > 第68章 伏击(一)
    次日清晨,车队启程。

    士兵们一直抱怨基地外边土路质量真心差,一到下雨就完蛋,但至少有一点大家是承认的,那就是晴天时候路况是不错的。毕竟是夯实土路,马队车队踩来碾去的,一般的铁锹还铲不动,非得水浸雨淋才能搞烂。

    但到了辐射区嘛……真就是有路就值得千恩万谢了。

    珲江北岸即是高辐射区,林木极其茂盛,只能从河南岸的滩头沿线去连接各水文监控站,虽然靠水边的土质不太好,辐射也相对强一些,但胜在一边视野开阔,不至于穿行于树林中。

    但泥沙实在太软,三吨级的普通卡车都有点吃不住劲要往下陷。空载了卡车尚且蹒跚,满载的开不了太远就得停下来,分担货物到空车上。

    一半人手搬运,一半负责警戒。沈如松握着枪,戴着防毒面具,听着自己沉闷呼吸声,目光沉沉落在河对岸阴灰墨绿的冷杉林里,密密匝匝的腐殖质堆在河岸旁,任由浑浊河水冲刷。

    海兰图朵江是微微泛绿的正常江水模样,珲江则是那种不详的黄褐色,沈如松尝试着走近到浅滩,无视了腕表辐射计数表一声比一声急促的“嘀嘀嘀”。长筒皮靴没入水里,感觉就像踩进了一锅黏稠的浓汤,待他收回脚,无奈发现靴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丝状物质。

    沈如松知道这是“脂束”,在辐射区常见的流体物质,同时具有辐射性和毒性,堪称见血封喉。这还仅仅是较为初级的“脂束”,泛白且稀薄,勉强能捏合成一张网,如果是在核战废墟,那儿就是藤蔓般厚重的食人脂束,很多混合了变异兽的体液,反复孳生附着于建筑表面,哪怕是喷火也不好灭杀,导致军队一进入到废墟,就成了客场作战。

    沈如松把脂束在岩石上蹭掉,叹息着摇头,他不愿再多看远处的林子了,那儿每一棵树表面都长有类似人眼瞳样的根瘤树瘤,叶杈间垂着乳白色的稠状物,光线犹如被无形的力场挡在外头,即便沈如松拿望远镜去看,也看不到究竟。

    沈如松把下巴抵在80式的枪托上,他想起了小同安岭曾多么丰裕富饶。不提战前国家在这儿建立了多少油田和工矿企业,就只说他自己家的历史便足够感慨了。

    他记得在小时候,父亲告诉他,沈家的祖辈很早以前是三湘人,是宁皇帝麾下白龙军里的千户,在凌海叛乱时一路北伐到了昌都。宪宗皇帝夷平昌都古城,把“凌海”改名“陵海”不久后便染病驾崩。军中动 乱,龙军回撤,途中遭了追击,沈家先祖带军殿后,惨烈大战后成了散兵,带着几十个弟兄逃进了同安岭,知道回不去三湘了,就索性死了心,在一座水草丰美的山谷里卸甲种田,后面追来的陵海军竟也没为难他们,反而只收了兵器甲胄便就地归户。

    两代人下来,那处山谷先是变成屯,再慢慢繁衍大到了村,最后大到一个小山谷容不下了,本家的旁支也朝外乡开枝散叶去了,于是到了沈如松曾爷爷那辈人,定居在了离龙山脚下的白山城。

    沈如松觉得心里梗得慌,他不晓得为什么看着片黑漆漆的偏僻林子炸出了许多思绪,他脑海飞速闪过了沈家这几百年来的经过,天海帝国崩毁时,他曾爷爷投了新军,向南打了小半辈子内战,不知那次战役稀里糊涂跟着上官投诚去了南军,在联盟建立后不愿再从军了,就地在龙山复员,然后一代代下去,最终有了沈如松。

    “班长?班长?”

    沈如松想得入了神,又是一次被人拍醒过来才连忙“哦哦哦”。

    平摊完货物,车队以蜗牛爬的速度开在河滩,沈如松想了许多,最终忧伤地想,那个叫沈家谷的地方,未来有没有机会去一趟呢?

    也许可以,也许不可以?

    但伤感不是沈如松的作风,听到发动机空转声时,他便立刻振作了,带人忙前忙后去抬车垫板。

    但这次不和之前一样平静了,由于太靠近江面,生人气味渗地很厉害,站在车蓬上的老兵在瞄镜里观察到江面出现了异常涡流,辐射计量表开始波峰式涨跌,分明是预示大型变异兽。

    正给汽车一天天趴窝弄得烦心不已的排长直接下令班长自行处理。得了令的陈潇湘带着75改装狙爬到高处,“砰砰”两发穿甲弹打中涡流,稍许时分便浮上来一条水桶粗的双头蛇。

    不待众人叫好,江面却炸开了锅,无数只鳞细牙尖的食肉鱼争先恐后向双头蛇尸体游去,一时间江面浪花四溅,叫人目不暇接,但不消几分钟又沉寂下去,连一些血迹也看不见。

    老兵早见惯了这副场面,喝骂起看呆的新兵们提高警惕,这是在辐射区,变异兽出没!以为郊游呢!

    路况太烂,才30多公里的路,硬是走了一早上,等到了第三观测站,众人感动得不行,五个小时里,车队停了六次,不是江里有水蛇就是路旁有盔鼠,偏偏还不能无视,一旦疏忽大意,掠食性变异兽一个扑杀,人就没了。

    珲江第三水文监测站与昨天的第二站毫无区别,卸的物资也相同,招待了一顿好饭,下午一点继续启程,许博然生怕下午路更难走,天黑没赶到雷达站乐子就开大了。

    可能是因为下午温度升高,滩岸多少硬实了点,最后的40来公里正好在入夜时分走完。当然一路上干戈动静挺大,打死了两头水蛇一窝狍子,外带一头八百多斤的鬣猪。

    那头鬣猪地动山摇冲过来时,1号车的人都给看傻了,好歹这三个班都是在千山见过世面,兽潮黑潮龙孽都见过了,一头大鬣猪没弄到心神动摇份上,在老兵带领下,熟练架起枪榴弹,配合起重枪管75改,几轮射击完事。

    众人围着这头咽气了还动个不停的鬣猪看热闹,老兵解释为啥死了还能动,只因为这种鬣猪有两个心脏,虽然打裂了脑瓜就嗝屁了,但神经能活跃一段时间,所以没事不要靠近!万一哪根筋抽抽了蹦起来用獠牙一顶,保管肠穿肚裂!

    一番话吓得新兵们溜了回去,诡计得逞的老兵们嘿嘿笑着掏出匕首,剜下了鬣猪眼球,拆了那对大獠牙和脑髓,再拿油布一包就是自己的啦。这几个玩意回去上交给军需官能换不少劵!眼球里有生物油酸,说是提炼了就跟鱼肝油一样明目,是给战斗机飞行员吃的!而獠牙压碎了是很好的研磨剂。

    沈如松分了块鬣猪心脏尖,这是赵海强送他的。这是鬣猪全身几百斤肉少数几处能煮熟了吃的地方,其他要么肉质太差太硬要么辐射沉淀太高,即便是抬回去交给炊事班打点,就算他们愿意打点,全力收拾也至多出肉两成,剩下的部位喂狗狗都不吃,拿来毒狗倒是一毒一个准。

    远远地就望到了雷达站那高耸的天线和搜索截面。经过了一大段了挖有防兽壕沟的平整区域,在自动炮塔监视下,车队进到了同安岭雷达站。

    说是雷达站,但这个雷达站规模很小,没有雷达阵列,有的只是一座比较老式的相位雷达,功率不大。毕竟规模大的先进雷达都设在军事基地里,这个雷达站负责早期警戒,确保覆盖同安岭南侧一部区域,不至于出现地段空白罢了。

    尽管规模小,但起到了责任,雷达站天然就是通讯中转地,这个站点会中继安全区基地发向同安岭乃至更北的信号,再小的灯火,在黑夜中也弥足珍贵。

    故而,这座雷达站驻守了两个班,而这里的辐射强度比昨天的监测站还要高,基地内一片荒芜,只有抗辐极强的松树才能活着,靠矫正板才长笔直了。

    剩下的三车物资全部归雷达站,这里不缺基本食品,因为他们过冬是不离开雷达站的,地库存有供三十人生活一整年的物资,所以车队带来的是雷达零配件、枪械军备以及易耗的防兽防疫品,当然少不了汽油。

    雷达站里憋疯的驻守士兵们看到车队里有女兵,眼睛直勾勾地放光,要不是有人管着,说不定真有不怕死的冲上来啃两口。但这种事也不太好怪,毕竟待在这种危机四伏又极其无聊的地方,跟潜艇远航真没太大区别,至少潜艇远航最久也就三个月,但雷达站得一年一轮换,多难啊。

    但气氛就不太好了,完全不像水文监测站里战友兄弟们乐呵呵相处,留了一夜,补充了回程柴油,六辆空载卡车迅速回程,不过不原路返回,抄近道直接回。

    出了辐射区,把三防用具集体装进废品箱,众人畅快呼吸起新鲜空气,加上空载卡车,不用跟去时那样和货物挤在一起,一辆卡车大大方方做四五个人就好,所以非常宽敞。

    沈如松坐在下车口旁边,现在车开得稳了,他也有空看会儿随身带的袖珍书了,但不是什么武侠小说,而是步兵操典,老和人扯淡费口水。

    正当沈如松认真翻着小页看书,车队途径过一片荒草萋萋的旧时村落废墟。见到有建筑残骸,李皓便嚷嚷着想下车拉屎,沈如松头也不抬叫他憋回去,怎么到哪里都想下车?懒人屎尿多?

    正当李皓抱怨不休时,车队前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强烈气浪直接冲歪了后头的2号车,没待士兵们反应过来,村庄废墟处,子弹接二连三射来!

    “下车!下车!”沈如松扔飞小册,拉下钢盔,扯开嗓子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