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150章 正义
    张角自认为正义事业,就更需要一个口号了。他的想法是,东汉政权气数已近,新的黄天就要取代汉朝,再加上起义时间,因此一个响当当的起义口号横空出世——“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个口号不但简洁明了、音韵铿锵,具有古典诗歌的美感,而且站在天人感应、五行相生相克的高度,非常有号召力,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人们很相信这套理论。

    第四步,策反宦官内应。张角不亏是张角,虽然没看过《无间道》之类的电影,同样知道间谍的巨大利用价值。他派手下的一个大头领马元义,策反了中常侍(太监中的大官)当中的封谞、徐奉等几个人作为内应。

    中常侍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权势熏天,日后东汉的兵马大元帅大将军何进,正是死在了这帮阉人手里。

    然而,官员的官位有多高、薪水有多厚,与是否忠诚可靠没有多少联系。当然,他们的饭碗是朝廷给的,为了明天还能端上这个饭碗,他们会维护朝廷——但如果有个更大的饭碗摆着面前,那就实在不好说了。

    这样的大人物,张角都能策反,实在是不服不行啊。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当中,这一点也是零的突破,不但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难度太高了)。

    第五步,书写起义暗号。除了以上几步以外,张角的信徒还用石灰,在京城洛阳及州郡官府的大门或墙上书写“甲子”的暗号。

    如果说前四步都很有必要、堪称完美的话,那么这一步我认为是画蛇添足,大大的败笔。明明已经有口号约定起义时间了,为什么还要书写暗号?怕自己人不知道,就不怕官府看见?如果是张角所下的命令,那么他实在是自信过头了;或许不是张角的命令,是手下人太激动了自作主张?试问暗号写明白了还叫暗号吗?杨子荣在黑帮对暗号也只是口头回答而已。总而言之,这个举动太多余了。

    这个计划,在中国几千年的农民起义中,是绝无仅有的,不仅有理论的依据,还有严密的组织,有既定的时间,有高水平的口号,有重量级的内应(这个雷人),甚至有写明的暗号(这个……),最可怕的是有群众基础。

    可以说,张角的组织工作十分出色,计划工作非常详细(有点过头了),准备工作堪称完美。

    万事俱备,只欠等待。剩下的时间,对于张角来说主要是等待,焦虑而又兴奋的等待。

    当耶稣遭遇犹大        盼望已久的公元184年在张角的期盼中姗姗来迟。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年份。如果说东汉王朝的灭亡是由于自身的腐败,一直在走下坡路,那么在这一年,张角给它助推了一把,自此失控,坠向深渊。三十多年后,东汉王朝终于走到了终点。

    历史何其相似,近七百年后,一个叫黄巢的落第秀才,率领一拨私盐贩子在山东起义,从此大唐王朝名存实亡,三十多年后,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两个朝代,多少人推崇备至的汉、唐帝国,以极其相似的方式灭亡。

    当然,张角看不到故事的结束。他依旧在焦虑而又兴奋的等待着故事的开始。

    很快他就兴奋不下去了,只剩下焦虑。

    随着起义时间(三月五日)的到来,张角的部下开始行动。长江一带的几万信徒,向信徒较为密集的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移动,准备集中起来干一件天大的事。

    马元义也多次到京城洛阳活动,主要是与封谞和徐奉等几个内应联络,落实内应工作细节,准备到时候内外一起动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完成朝代更替。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离三月五日越来越近。

    如果没有意外,张角几乎要得手了。

    正如前面我们说过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意外。

    意外事件,是由一个叛徒完成的。

    有信任就会有背叛,有耶稣就会有犹大。张角扮演了救世主耶稣的角色,犹大的扮演者是他的一个弟子——唐周。

    许多人以此来指责张角识人不明,未免有点强人所难了。耶稣区区十二个门徒,就有一个犹大;张角众多弟子,藏着一个唐周也不足为奇。

    识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古至今,再高明的领导,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只能说纯属意外,用某小品演员的话来说是:防不胜防啊。

    唐周背叛了张角同志领导的革命事业,在二月的某一天(大约是下旬),向东汉政府告发了张角以及马元义的图谋。

    东汉政府虽然腐败,统计阶级内部矛盾也很大,但得知大难临头之后,以兄弟阋于墙而御外侮的精神,紧密团结在了以汉灵帝刘宏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团周围,采取了应急措施:

    第一,立即抓捕马元义,并在洛阳车裂示众,以震慑张角信徒。

    第二,动员各地政府力量,搜查张角信徒,本着宁可错杀千人决不放走一个的原则,几天之内捕杀一千余人。

    第三,严令冀州官吏,全力抓捕张角及其家人。

    一时间腥风血雨,黑云压城。

    得知事情泄露以后,张角与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及其他骨干成员,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对策。讨论的结果没有分歧——不能等了,动手吧。

    张角派人星夜通知各方头领,提前起义时间,尽快发动起义。

    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爆发了。

    二月底的一天,各地信徒同时起义(组织纪律性很强),起义军头戴黄巾,到处烧毁政府机关,杀戮贪官污吏(一些清官也免不了玉石俱焚)。

    由于起义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的,而政府却来不及做好应对措施,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许多州郡城池失守,地方长官纷纷逃亡,恨不得爹娘多生几条腿。

    乱世的开始        马克思说过:反动统治阶级从来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

    东汉政权虽然腐朽,但同样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以汉灵帝刘宏为首的中央政府,为对抗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军,迅速进行了以下部署:

    第一,晋封外戚(汉灵帝刘宏的大舅哥)何进为大将军,统率中央禁卫军——左右羽林五营士卒,驻扎京城洛阳周围,以确保京师安全。

    第二,任命八关(函谷关等洛阳周围要地)都尉,加强守卫,构成京师外围防线。

    第三,下令各地修理军械,紧急备战,力求稳住局势。

    第四,大赦天下犯人,惟有张角例外,用来争取民心。

    第五,擒贼先擒王,派遣北中郎将卢植(刘备的老师)领兵攻打张角。另外,由于颍川郡(今河南登封、宝丰、尉氏、郾城一带)离洛阳不远,派遣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率军首先攻打颍川郡的黄巾军,解除对京师的威胁。

    第六,下令上起公卿下至平民,有钱的出钱,有马的出马,有力的出力,进行全国总动员。这一招太狠了,政府明令不论豪强自主,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参与镇压起义军,要让张角起义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东汉政府虽然很腐朽,但朝中还是有人才的,这些应对举措包含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可操作性很强。从军事上来说,首先巩固京城守卫,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分兵出击,各个击破,前方将领又都是猛人名将。因此,不能不承认应对有方,举措得当,几乎可以与张角的起义策划相媲美。

    老子的哲学告诉我们:好事往往会变成坏事。正是这个策略,最终断送了东汉江山。

    问题出在第六个狠招。人民战争开展起来很容易,威力很巨大,效果很明显,但几千年以来统治者很少有这么干的,只因有一个足以致命的缺点——很难善后。

    有事的时候把群众发动起来不难,事情过了要让他们各回各家,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政府的倡议下,为求自保的地方豪强纷纷组织地主武装,想要立功的有志青年纷纷参军效力,另有所图的人也纷纷展开行动。

    一个天昏地暗、英雄辈出的乱世三国,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场人民战争对于交战的双方——东汉政府与黄巾军来说,都是输家,真正的赢家是趁时而起尾大不掉的各地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