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168章 分析
    刚刚遭受打击的刘备缺兵少将,连关羽也投降了曹操,见到赵云的惊喜可想而知,于是又把持不住发生了两个大男人睡在一张床上的暧昧故事。

    赵云来到后,为刘备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作弊。刘备让赵云招聘了几百个新兵回到邺城,说是被打散的军队回来找组织,两个人联手蒙了袁绍一次。

    刘备这样做,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亲信部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他早已不甘心寄人篱下给别人打工。

    经过十多年打拼,刘备已经心怀天下,剪灭群雄、一统河山,才是他此时的抱负。

    理想虽然遥远,但只要付出努力,总会不断接近以至实现。

    不久,刘备随同袁绍进军黎阳。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曹操亲自率军救援被袁绍军队进攻的白马,战争进一步升级。

    袁绍大将颜良在白马迎战曹操。曹操派遣新近投降的张辽和关羽二将带头冲锋。用刚刚收降的将领作战,是曹操惯用的方法,用意主要是鉴定他们的成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反正死了也不可惜,谁让你是新来的。

    关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成色是足赤的。擒贼先擒王,关羽看准敌军主帅颜良的位置,立即策马冲锋,直取颜良。可怜河北名将颜良,还没有看清楚来人是帅哥还是丑男,大好头颅已经成为关羽的战利品。

    关羽袭杀颜良后,策马返回,所向披靡,如出入无人之境。

    关羽此举成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教科书式的战例,令无数人拍手叫绝。

    曹操就带头拍手叫绝。关羽的表现实在太精彩了,杀死主将后,战斗很快获得胜利。大战在即,初战告捷,对于振奋军心士气意义重大。曹操非常开心,立即上表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终于从一介草民博取封侯拜爵,成为新的贵族。

    成为大汉寿亭侯的关羽,却丝毫没有功成名就的喜悦。在离开刘备的日子里,他更加明白自己这么多年的漂泊与奋战,并不是为了得到荣华富贵,只是为了一个人——刘备。曹操虽然对他很有感觉,他却在曹操身上丝毫找不到感觉,找不到与刘备在一起时无话不说亲密无间如同兄弟的感觉。

    一定要找到刘备,回到他的身边。

    不过,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刘备是生是死,如果活着又在哪里?

    很快,关羽得到了确切的答案。

    颜良被杀白马解围后,曹操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将白马一带的百姓迁徙到黄河南岸,所有能带走的财物也全部带回。

    为报这一箭之仇,袁绍渡过黄河进击曹操军队,派遣大将文丑与刘备两人带领五六千骑兵前去追赶。曹操以财物为鱼饵,引文丑军队上钩前去掠夺财物,乘机纵兵出击,又大破文丑军队,阵斩文丑。刘备的逃跑技术实在是没得说,又在败军之际逃命成功。

    史书没有记载文丑死在谁的手里,虽然关羽此时正在曹操军中,但由关羽或者其他大将斩杀文丑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如果是大将斩杀了文丑,是一件非常光彩值得炫耀的事情,在他们的传记当中或是别人谈话中,往往会有一些记载。而文丑之死却没有相关记载,所以十之八九,河北名将文丑是被无名小兵干掉的。

    即使关羽没有阵斩文丑,他在这一仗中仍然收获很大——确切知道了刘备的下落。

    关羽一心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已经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早在上白马前线之前,曹操发现关羽并不想安心为他干活,就派与关羽私交不错的张辽前去试探。

    关羽对朋友实在是没得说,恨不得把心都交出来,对张辽说出了真心话:“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可见桃园结义未必是真,盟誓却未必是假),不可能背叛他。我终究不会留在这里,不过要在立功报答曹公之后才会离开。”

    听了关羽的真心话,轮到张辽为难了:如果将实情告诉曹操,怕曹操杀了关羽,是对朋友不义;如果不告诉曹操实情,又是欺君,是对老板不忠。张辽思考再三,还是认为“忠义”二字“忠”字在先,向曹操报告了实情。

    曹操此时的做法,显示出一个成大事者的宽广胸怀。他不但没有杀关羽,反而更加敬重关羽,给予高度评价:“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袭杀颜良之后,曹操意识到关羽离开的时间不远了,于是赏赐更加丰厚。换是别人,感到曹操如此广阔的胸怀,受到曹操如此盛情的厚待,再考虑一下寄人篱下的刘备的莫测前途,与代表中央政府的曹操的发展空前,忘掉刘备归顺曹操,是一件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情。

    关羽,之所以被世人传诵了一千八百多年,正因为他此时的决定。

    决定离开曹操,前去寻找刘备。

    虽然跟随曹操有荣华富贵,博取功名如拾草芥,我却毅然离去,因为这些不是我最看重的。

    虽然追随刘备前途莫测,要成就一番事业实在太难,我却毅然前往,因为我最看重的是兄弟情义,即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生命诚可贵,功名价更高。

    若为情义故,二者皆可抛。

    当年曾誓以共死,说到就要做到。

    这一句承诺,力重千钧。

    兄弟重逢

    几天后,关羽将曹操赏赐的所有财物全部摆放整齐,还写了一封类似于辞职书之类的书信,然后拍马前去,寻找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刘备。

    哪怕山高水远,路途艰险,哪怕江湖险恶,生死莫测,不管你在哪里,我一定要找到你。

    关羽寻找刘备,被后人演义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故事,几乎是妇孺皆知。

    那么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是否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辨别。在《三国志》的《关羽传》、《先主(刘备)传》、《武帝(曹操)纪》中都有关羽离开曹操寻找刘备的记载,但记载有所出入。

    《关羽传》:奔先主于袁军。

    《先主传》:(袁)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

    《武帝纪》:公(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

    据《关羽传》来看,关羽是从曹操军中直接前往袁绍军中寻找刘备。

    关羽找到刘备的时候,刘备已经受袁绍派遣在汝南一带。

    来看,关羽是在两军阵前离开,前去寻找刘备,但没有说地点在哪里。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关羽前去找寻刘备的时间,必然在曹操击毙颜良、文丑的两次战斗之后,在刘备从汝南回到袁绍军中之前。

    第二,关羽是直接从前线离开曹操的,不可能带上刘备被俘虏的老婆孩子。大战一触即发,前后转战多处,曹操与将领们不会带着家眷上前线,更不会带上刘备的家眷,她们应该被软禁在许昌。日后可能是曹操做人情做到底,主动放她们回去的。

    第三,关羽找到刘备的地点。这也是疑问最多的一点。关羽出发的地点是曹操军中,这可以确定,但找到刘备的地点是在哪里?按《关羽传》记载,似乎是在袁绍军中找到刘备;但按《先主传》记载,似乎是在汝南一带才找到刘备。我的看法,是在汝南一带。因为仔细体味《关羽传》中“奔先主于袁军”一句话,并不是明确说明在袁绍军中找到了刘备,只是关羽出发时是先去袁绍军中寻找的,而这个时候,刘备很快就被袁绍派遣去汝南了。关羽是个有头脑的人物,刚刚杀了袁绍大将,他不可能冒冒失失直接跑到袁绍军中,应该会在半路上打探确切消息。关羽得知刘备南下汝南后,然后追踪前去找到刘备,这才与《先主传》的记载相吻合。

    第四,关羽到汝南一带才找到刘备,路程虽然遥远,可以夸张一下称为千里走单骑,但过五关斩六将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按地理来看,这一路上根本没有演义中所说的洛阳关、荥阳关等关隘,而且关羽基本是跟随刘备的路线南下的,刘备带领一拨军队尚且一路通行无阻,关羽单人匹马也不会受到多少拦阻。如果真要发生守关将领率领军队挡住去路的情况,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关羽再神勇无比,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斩关夺隘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