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167章 发达
    王忠官职是中郎将,名头同样不大,却也是一个生猛的人物——史书记载王忠曾经吃过人。

    顺利逃出牢笼夺回地盘又迅速拉起几万军队,刘备感觉非常良好,信心满得爆棚,压根没把刘岱、王忠二人放在眼里,夸下海口,像你们这样的来上一百个,也不能把我怎么地;即使曹操亲自前来,谁胜谁负也非常不好说(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

    刘岱、王忠二人被刘备看扁也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他们进攻小沛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不过顶住了第一轮进攻,对于刘备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因为下一个敌军统帅,就是曹操。

    为什么要收留你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诛杀曹操的密谋泄露,在许昌的同党全体被诛灭三族。

    漏网之鱼有且只有一条——刘备(历史上马腾并没有参与密谋)。

    曹操终于发现自己远远小看了刘备。刘备早在许昌就已经“背叛”了——那个时候正是他信任和笼络刘备的时候。

    在我信任他的时候,他想的是怎样除掉我。更可怕的是,他的城府太深了,我竟然一点蛛丝马迹都没看出来,还对他推心置腹畅谈人生煮酒论英雄。

    这不仅挑战了曹操的底线,还侮辱了曹操的智商。

    曹操终于对刘备有了重新认识:这不是一个能够为我所用的人,而是一个真正的枭雄,绝对不能放过他。

    曹操决定亲率主力部队进攻刘备。却遭到了将领们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具备实力与曹公你争天下的人,只有大鳄袁绍。现在袁大鳄已经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过来了,哪里顾得上刘备这样一条小鱼?做事要分得请轻重缓急啊。

    曹操只好与郭嘉一起给员工做通政治工作:不错,做事要分得请轻重缓急。不过,现在的急是刘备,缓是袁绍,“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随后,曹操派遣部将前去官渡防备袁绍进攻,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东征刘备。

    刘备不大相信曹操真的会放着袁绍不顾亲自来打他,等到侦察兵报告曹操本人到来的时候,才仓促迎战。

    刘备刚刚集合起来的乌合之众,对阵曹操久经战阵的精兵猛将。

    战斗的结果了无新意,刘备再次大败,再次当了逃跑将军。

    曹操并没有停止攻势,乘胜率军直取刘备的大本营下邳。下邳守将关羽,同样没有顶住曹操无比凌厉的进攻风暴,甚至连同刘备的老婆孩子全部做了俘虏(这是刘备第三次丢失妻子)。

    攻占下邳后,徐州大势已定。小规模的地方势力,掀不起多大风浪。

    关羽顶不住曹操的进攻并不意外,意外的是他竟然投降了曹操。

    依曹操的逻辑,只要他看上眼的东西,他就想要,不管主人是谁。土地、天下自不必说,任何一个意图乱世称雄者都想拥有,曹操更不例外;此外,别人的女人(比如张济之妻),他想要;别人的人才,他想要;甚至别人的儿子,他也想要(生子当如孙仲谋)。

    关羽这样难得的人才,曹操当然想要,收降关羽后着实高兴了一阵子。

    世事总是峰回路转。日后关羽被人广为传诵的忠义品质,正是由于这次投降才更加光辉夺目。

    当然,没有人能未卜先知。

    刘备也不例外。得知关羽投降的消息,刘备比下邳再次失守、老婆孩子再次被俘更为意外和伤心。

    多少年恩若兄弟,多少年情深义重,多少年风雨同舟,我们都一起挺了过来。却没有料到,终究迈不过生死这一关。

    不过刘备不会伤心太久,因为他没有时间。目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尽快找一个可以容身的地方,如果再次落到曹操手里,他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等待他的结果只有一个——死亡。

    刘备只能继续跑路。对于刘备来说,跑路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跑路的方向。

    方向定为袁绍,这是刘备的最佳选择。首先,两人有着共同的敌人曹操,不久前又缔结盟约,这是合作的政治基础;其次,从刘备接任徐州牧到夺回徐州,刘备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存在的时候,都与袁绍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合作的感情基础;再次,刘备看来袁绍能够打败曹操;最后,到青州路途较近。路途近这一点很重要,要知道乱世中到处是兵匪(兵匪难分),势单力薄之时长途跋涉,交通不便吃苦受累不说,还很有可能像韩暹大将军一样被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干掉。

    现在刘备选择投靠袁绍没有问题了,问题在于,袁绍会收留落难的刘备吗?

    一个人能不能被别人收留,最关键的不是看收留的人是否胸怀广阔,而是看被收留的人是否有价值。

    这如同今天的人们找工作,不是看老板有多慈悲,而是看应聘者能否创造价值。

    袁绍认为刘备很有价值。草根阶层出身,竟然搅得这个乱世风生水起,刘备是唯一一人。折腾了十几个年头,跌宕起伏N次,却一直没有被整爬下,刘备还是唯一一人。虽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落难,但名头却越来越大,人心却越聚越多,刘备更是唯一一人。

    这样一个人,不是有没有价值的问题,而是价值大到了什么程度?今天跌倒了,明天会不会以一个更为强大的姿态重新站起?

    袁绍说不准,他说得准的只是隆重欢迎刘备。

    隆重欢迎是个什么概念?正确答案是:袁绍命令部将沿路列队欢迎,亲自出城二百里迎接。

    一个败军之将,能够受到天下的NO.1这样的礼遇,确实是个奇迹。礼遇之高,可以与N年以后刘备三顾茅庐相提并论。

    刘备是在袁绍长子青州刺史袁谭的护送下前往袁绍的大本营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的。刘备初任豫州牧时,举荐袁谭为茂才,为今日之事埋下了伏笔。

    多交朋友,广树恩义,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承诺的分量

    刘备加入袁绍集团的时候,官渡之战即将打响。

    袁绍、曹操两大集团剑拔弩张摩拳擦掌,即将进行一场大决战。这一场决战不只决定袁绍、曹操的生死存亡,还将决定当时的格局,决定走向何方。

    袁绍和曹操都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投入决战。他们如同两个超级赌徒,拿着所有的筹码,一举定输赢。输的人将失去所有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生命。赢的人将赢得更多的地盘,赢得乱世中NO.1的地位,甚至赢得整个帝国。

    这一场决战不分正义邪恶,只为了简单的四个字——成王败寇。

    刘备此时作为袁绍的员工,也在召集流亡将士备战。凭借刘备强大的感召力,一个多月时间,失散的将士陆续回来了一些。让刘备更为高兴的,是意料之外一个人的到来。

    来人便是赵云。

    赵云在平原辞别刘备后,两人分别已经六年多了。刘备不清楚赵云在老家做什么,赵云却能打听到刘备在哪。当时的传播事业虽然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但刘备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要打探他的行踪并不困难。

    赵云就是得知刘备流落到袁绍军中后,特地赶来加盟的。

    赵云选择这个时间前来,除了邺城离他的家乡常山路途不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公孙瓒在一年前死了。赵云虽然早就离开了公孙瓒,虽然早就选中了刘备作老板,但为了使自己“不事二主”,也为了使刘备免去挖别人墙角的嫌疑,直到公孙瓒死亡之后他才投奔刘备。

    可见,赵云是一个深受忠义思想熏陶的人,也是一个思虑周详有大局观的人。

    赵云践行了六年前给刘备的承诺——终不背德也。从此赵云一生追随刘备,多次出生入死,在青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