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187章 看不起别人代价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刘焉气愤难当,没过多久一命呜呼,去阎王那找儿子去了。

    益州从此进入刘璋时代,时间是兴平元年(194年)。

    富二代刘璋还有三哥刘瑁在世,本来按照长幼序列是轮不上他继承益州牧的。他能够当上老板,还是因为性格懦弱(傻人有傻福啊)——拥戴一个懦弱的老板,另有所图的员工就可以放开手脚为所欲为。

    比如当地人赵韪就打算自己当家做主,所以不希望有一个能干的老板出现。过了几年,眼看东州兵作恶多端,当地百姓十分不满,赵韪决定抓住时机带头造反,号召益州本土势力进攻刘璋,声势十分浩大,一度包围了成都。最后,东州兵害怕本土势力清算旧账连他们一起收拾,才出死力帮助刘璋打败了赵韪,平息了叛乱。

    总而言之,益州在刘璋的带领下,局势越来越坏。刘璋既管不住武将,又管不住豪强,还收不住文臣的心。益州逐渐演变成无政府状态,有权有势的人想干啥就干啥,没人管,也管不了。

    摊上这样一个上司,如日中天的“师君”张鲁自然不放在眼里,从此不拿刘璋当领导,正式自立山头了。

    但一个人哪怕再懦弱再无能,也是有自尊的。

    很明显张道长的做法深深地伤害了刘州牧。一个人被伤害之后,往往会想到报复。

    事业如日中天的张道长当然不怕会遭到日薄西山的刘州牧报复,但他没想到,懦弱无能的人的报复虽然软弱无力不可怕,却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搞点小破坏。刘璋拿远在汉中的张鲁没办法,却拿他留在益州的母亲和家人有办法——格杀勿论。得知家人被杀,张鲁很生气,又攻打了刘璋的巴西郡。

    双方的仇恨就此越来越深,都想让对方死翘翘。

    从实力和能力来看,能让对方死翘翘的,应该是张鲁。

    于是,刘璋开始了提心吊胆度日如年的益州牧生涯。为了解除张鲁的威胁,刘璋想找个粗大腿抱抱。

    看中的第一条大腿,正是天下的第一粗腿——曹操。

    刘璋先派人前去向曹操“致敬”,承认曹操在中央的地位,表示接受曹操为总理的中央政府管辖。为鼓励刘璋听话的行为,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刘璋三哥刘瑁为平寇将军,不过没有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承认刘璋益州牧的地位。后来,刘璋又派遣别驾从事张肃去许都朝见天子,并献上了精兵三百人和朝贡的上好物品,曹操虽然任命使者张肃为广汉太守,却没有加封刘璋。这表明曹操对刘璋既拉又打,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

    抱天下最粗的大腿而不可得,刘璋更加不安。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当阳一战击破刘备,威震天下。

    刘璋感到了抱曹操大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再次派遣使者前往荆州拜见曹操,还派兵前去听从曹操调遣。

    事情都是人做的,但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效果往往大不相同。

    正是刘璋派出的这个使者,断送了刘璋抱曹操大腿的最后希望。

    使者名叫张松。

    看不起别人的代价(1)

    张松,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此前出使许都的张肃,就是张松的哥哥。

    哥哥张肃出使后被中央政府任命为广汉太守,弟弟张松着实有些羡慕。不过他也有收获,张肃升官后,原来的益州秘书长(别驾)职位就由他递补。

    张松也是一个渴望有一番作为的男人。但跟着刘璋这样的老板,别说有所作为,有没有明天都十分难说。所以即使身处别驾的高位,张松却一心想换个老板。

    出使荆州,张松敏锐地感觉到自己跳槽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久闻曹操英才盖世,善于用人,认定以自己胸中的五车八斗受到曹操的重用,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张松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满怀信心地前往荆州,一路上想象着曹操的礼遇,他人的羡慕,自己的得意,不觉有几分陶醉。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张松见到曹操时,极其郁闷地发现没有预想的礼遇,有的只是曹操的怠慢。热脸贴了冷屁股,张松的心从云端一下子跌到谷底,摔得支离破碎。

    一起破碎的,还有刘璋抱曹操大腿的最后一丝可能。

    曹操看不上张松,表面上看起来是典型的以貌取人——因为张松“为人短小”,身材估计和武大郎同志有几分相似。当然,曹操看扁张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长相其实也十分惭愧。

    打狗是要看主人的。曹操看不上张松,实际上意味着看不上刘璋。这就是为什么刘璋多次想抱曹操大腿而不可得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不够热情,而是曹操根本就看不起他。

    曹操是一个地道的枭雄,从来看不起狗熊,而刘璋在他眼里正是一只狗熊。曹操认为,刘璋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这样的人还能干些什么?什么都干不了的人,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曹操从来不想跟他浪费感情。

    刘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可以失败到这种地步!

    抱别人大腿都抱不上,悲哀!刘璋,真让我为你感到悲哀!

    一般情况下,曹操是不会看不起一个使者的,哪怕他长得十分委婉,哪怕他的老板是一只狗熊。但此时的情况,不是一般的情况,曹操正豪情万丈,梦想一举荡平刘备和孙权,完成统一大业。曹操认为刘备和孙权统统都是即将被收拾的对象,狗熊刘璋更不在话下。

    摊上这样的老板,赶上这样的时机,张松被曹操看不起就再正常不过了。

    张松满怀希望而来,极其失望而归。堂堂的别驾大人,被曹操任命为一个小小的县令,这就不只是看不起人的问题了,简直是故意拿人开涮。

    张松极其郁闷,越想越郁闷。在回去的路上他发誓今后不能再让人看不起,还决定要报复所有敢于看不起自己的人!

    哪怕他是牛气冲天的曹操!

    这就是曹操看不起别人的代价。习凿齿、司马光等很多历史学家,都把这件事提高到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的高度。其实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看不起张松并不是主要因素。

    但对于刘备来说,张松被曹操开涮的意义非常重大。否则,刘备就没有进入益州的机会,至少难度会增加N倍。

    既得利益者的通病(1)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建安初年,法正与老乡孟达跑到益州避乱,但没有受到刘璋的重用。法正过了很长时间才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升迁为军议校尉。

    军议校尉说白了就是参谋将军,法正之所以能当上这个参谋将军,是因为他很有谋略。可惜再好的谋略,老板不识货不采用也等于废纸一张白话一通。

    仕途不顺利,法正已经比较窝火。再加上他虽有才名,德行却不怎么好,老有人在他背后伸着手指头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法正知道后很生气,但官小权轻拿这些人没办法,只能长长叹出一口气,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伸。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虽然张松与法正各有所司,一个几乎天天陪着老板,另一个几乎一直见不到老板,公事交往的机会并不频繁,但身上的相似之处却像吸铁石一样将他们吸引到了一起。这些相似之处,包括都有才名,德行都不好,都想有所作为,都对现任政府不满(这一点很重要)等等。这两个有才无德的人经常在一起长吁短叹,一起惺惺相惜。

    于是,到刘璋选派联合刘备的使者时,张松立即推荐了法正。

    法正推来推去不想干,但老板安排的活又不能不干,最后只好很不情愿地上路(正辞让,不得已而往)。

    有人认为张松与法正两人是在唱双簧,法正是假装不想去。我认为史书的记载是可信的,法正确实不想当这个使者,因为他还没有参与张松的阴谋。虽然张松与法正关系不错,但人心隔肚皮,出卖老板就是谋反,是要掉脑袋的,张松事前不告诉法正的可能性很大。后来张松就是被亲哥哥告发的,可见搞阴谋要非常小心谨慎。何况德行都不好又都很精的两个人,谁信得过谁啊?